文//鳳鳴山
2019年4月4日,上海“醒來”死亡體驗館正式閉館。死亡體驗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黃衛(wèi)平說:“既然萬物都不可能永生,那這個體驗館也該有‘死亡’的時刻?!?/p>
上世紀90年代,黃衛(wèi)平放棄石化廠的“鐵飯碗”,下海經商。剛闖蕩上海時,他的收入只夠糊口,但迎著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浪潮,黃衛(wèi)平的外貿生意每年利潤有好幾百萬元。
物質豐富后,人就容易迷失,黃衛(wèi)平的性格變了,跟他合伙做生意的姐夫常常罵他:“你就是個暴發(fā)戶,以前還知道怎么掙錢,現在只知道怎么敗家!”
黃衛(wèi)平的財富在無節(jié)制的揮霍中消耗殆盡,家庭也因此破裂。2007年,妻子提出離婚,他和父母的關系也逐漸疏遠。社會關系一層層剝落,很長一段時間,他一個人窩在家里,像是個“活死人”。
人是不甘心莫名其妙死去的,黃衛(wèi)平為自己找了一個結束生命的理由。既然事業(yè)和財富已消散,家庭也分崩離析,他就想等陪伴自己15年的拉布拉多犬去世后再去自殺。
2008年5月,黃衛(wèi)平買了一輛越野車,他打算開去邊境再也不回來,結果車輛的牌照還沒辦下來,汶川發(fā)生了地震。5月12日,他愣愣地看了一天新聞,最后困倒在沙發(fā)上。第二天一早,他決定去災區(qū)。
黃衛(wèi)平以為災區(qū)必定是滿目瘡痍,四處彌漫著死亡的氣息。但那幾個月,他看到最多的是死亡激發(fā)出的生機。一群孩子好奇他染過色的頭發(fā),一路追著看他,他索性坐下來給孩子們講城市里的生活。
那一刻,黃衛(wèi)平覺得自己根本不了解死亡,災難里人們積極重建生活的務實態(tài)度,不但打碎了他關于死亡的臆想,更激起了他對生的意志。他要活下去,要繼續(xù)探索生死的意義。
2008年,黃衛(wèi)平牽頭成立臨終關懷機構“手牽手生命關愛發(fā)展中心”。
2010年的一天,黃衛(wèi)平想,如果當初有個人拉他一把,給他一些提示,讓他思考生死的意義,或許人生就完全不同了。于是,他開始籌備一個關于死亡的體驗館,讓更多人從迷茫中“醒來”。
最能傳遞死亡氣息的,是焚尸爐?;鹪釄龅念I導得知他的來意后,先是覺得他胡鬧,但看到他認真的眼神后,決定破例允許他體驗一把。爐子的噴火口關掉后,在原本放置棺材的地方墊了塊布,黃衛(wèi)平躺了上去。這里,是生命的終點,進去的是肉體,出來的是灰燼……
全程不到一分鐘,但在爐子里,時間像是被拉長,腦子里只剩一片空白。體驗結束后,黃衛(wèi)平在火葬場的院子里坐了很久,焚尸爐里的“空白”狀態(tài),與他失去財富、愛情、親情之后的狀態(tài)竟然那么相似,這更加堅定了他要做死亡體驗館的決心。
在籌備中,最大的困難是資金,黃衛(wèi)平和另一個合伙人丁銳先后找過民政部門、殯葬業(yè)的行業(yè)龍頭、民間資本……但都沒有成功,很多人聊了幾句就拒絕了,“都不太想和死亡扯上關系,覺得不吉利。”最后,除了網站眾籌的資金外,黃衛(wèi)平和丁銳又自掏腰包加了18萬元,項目以41萬元的初始資金正式啟動。
因為沒有人做過類似的事情,建館的探索成本非常高。2014年,丁銳把設計任務交給了一個美院的團隊,也描繪了自己的構想。沒想到幾個月后,對方交給他一個“山洞”,通道外壁是奇形怪狀的石頭,纏繞在墻上的蜘蛛網還時不時掉下來幾縷,通道整體被設計成一個以麻繩作扶手、以木板作橋面的“奈何橋”,完全是把它當鬼屋來建了。黃衛(wèi)平不滿意,眼看著臨近開館,他還是狠下心把它拆掉重建。
在資金、技術、想象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下,他們不斷推翻重來,最后體驗館成了一個緩慢生長的奇怪產物。2016年4月4日,籌備了4年,耗資近400萬的醒來死亡體驗館正式開館。公眾號積攢的粉絲慕名前來體驗,每周的體驗場次都滿員,媒體紛紛前來采訪,還有來自韓國和俄羅斯的商人想加盟。
黃衛(wèi)平和丁銳將體驗館定義為一個心理學、哲學產品,他們希望體驗者借這個工具對生命進行一些探索。但在開館之后,預期慢慢落空,熱度去得很快,半年后,體驗館就遭遇了斷崖式大跌,一周只有一兩個人買票。
在瑣碎的日常運營和現實的流量困境下,團隊的熱情被消耗殆盡。落差讓黃衛(wèi)平開始反思,常常帶著團隊討論受眾、營銷手段、商業(yè)模式的問題,他們甚至對體驗館的存在產生了質疑:難道體驗死亡是種偽需求?
2016年6月,志愿者秀梅變成了團隊CEO。秀梅著力于體驗館的營銷推廣,按照商業(yè)公司的運作模式,在豆瓣、攜程、大眾點評等網站上開拓了很多引流渠道,人流量逐漸恢復了一些。
大眾點評是把雙刃劍,體驗者中很多是抱著獵奇的心態(tài),把體驗館當作鬼屋來玩。當實際體驗和預期不一樣時,他們會給出差評。
黃衛(wèi)平再次反思,他不再抱著“為了更好地活”這一教育目的,“我們只是提供了一個棋盤,有人下的是驚天棋局,有人只當這個是五子棋游戲?!?/p>
循著這個思路,黃衛(wèi)平給體驗館定下了一個死亡日期:2019年4月4日。消息一出,預定名額立刻報滿。有人特意從外地坐飛機趕到上海,有人因為買不到周末的體驗票專程向公司請假,他們都想在閉館之前體驗一次“死”的感覺。
黃衛(wèi)平說:“閉館的決定是一種解脫,我們意識到了死亡體驗館的局限性,但我能明顯感覺到公眾對死亡的探討漸漸多了起來,這肯定有我們的一份功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