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婷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廣州 510631
當代社會,網絡社交媒體泛濫,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學生們中出現了功利主義日盛、享樂主義成主流、信仰缺失等問題,不顧后果的惡劣行徑屢屢逾越“違法紅線”。校園暴力事件屢禁不止,被侵害學生卻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施虐者無底線地隨心所欲,很大部分的中小學不懂法、不知法、不畏法。這從側面反映出當前中小學的法治教育推行力度和方式上仍存在諸多問題,值得關注和分析。而學校作為宣傳法治教育的前沿陣地尤為重要,作為貫徹法治觀念的思想政治課程更是中流砥柱,責無旁貸。當前中小學的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中小學法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校是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主陣地。但由于一些職能部門和學校認識上的偏差,中小學法治教育在有些地方被忽視和淡化。受應試教育影響,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往往不受重視,只能被置于“副課”地位。某些學校甚至把法治教育當成政績工程來抓,致使法治教育流于形式。同時,有些學校即便開展了法治教育,其具體內容也側重于傳授法律知識,以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為主,而對中小學生一生最為有用的法律素質、法治意識等的培養(yǎng)則被放在次要地位。
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思想品德課經常出現被占課的現象,甚至沒有專門的思想品德課老師,多是班主任兼課或者學校領導擔任;高中階段雖然有一本書在編排法治教育內容,但遺憾的是其不受重視,將其作為自學科目,高中只重視思想政治的必修,其原因就是"高考不考",通過對近幾年的文綜(全國統(tǒng)一卷)分析可知,法治教育內容沒有被列入考試大綱;初中階段相對而言法治教育落實情況要好一些。法治教育不受重視顯然易見。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口的相關人員為了脫穎而出顯示自身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就選擇了各種立竿見影的法治教育活動形式。
法律知識的教學,在實際課堂上,存在著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小學、高中甚至普通大學的法治教育流于形式。教師主要采取講解、滿堂灌等方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相關法律知識,學生幾乎沒有任何參與。老師主要的工作在劃重點,學生則被迫記誦以應付考試,老師很少把法理融入生活中、配以時事案例讓學生信服。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失去了對學習政治,尤其是對學習法律的興趣。
另外,學校偏重升學考試, 法治教學課程時間不多,教師多以單調說教填鴨式教學,無法使法治教育落實于現實生活層面。而學生對于法律的學習,大多是在教室內完成,場地受限,缺少實踐鍛煉的機會,使得法律的學習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停留在對課本知識的獲取上。
迄今為止,青少年法治教育課程缺乏有針對性的、適合青少年群體的專業(yè)教材,直接導致這項工作定位不明、系統(tǒng)性不強。即使有的地方法治宣傳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編寫了青少年普法教育教材,也未考慮到系統(tǒng)性和學生的接收能力,其教學相較其它學科的漸進性、科學性相差甚遠。來自實務部門的臨時教師,只能根據實踐經驗,隨意擇取一些案例,以自己的思考和體會宣講一些零星淺顯的法律知識,不能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
長期以來,中小學法治教育內容一直從屬于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中,其課程內容也是編排在相應的《思想政治》、《品德與社會》《政治生活》等教材中。思想政治等教材自身包含內容廣泛,包括傳統(tǒng)文化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生活教育、法治教育等等。內容板塊如此之多,給思想政治等系列教材的編排帶來巨大壓力,相關專業(yè)人也清楚的認識到這個現實,闡述著"思想政治教材就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的尷尬與無奈。思想政治教材包含內容種類繁多,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中小學生學科種類與數量,一定程度上實現各種類內容的相互融合,促進綜合的教育效果,但內容種類繁多不利于各部分內容的整體性與連貫性。法治教育內容作為思想政治系列教材中的一類內容,也必然會面臨以上的問題。
大多中小學通常開展一定程度的法治教育測評,但評價內容、標準、步驟往往缺失或粗略。我國現有對于中小學的法治教育評價體系不健全,特別是評價內容往往限于法律知識掌握和校規(guī)遵守情況,而非法治實踐技能和維權意識等法律素質。
法治教育處于一個表象化,疲態(tài)化,與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有關。一是各個學校對在校中的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沒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有的學校是把法治教育放在中小學生德育綜合評價中對照評價,有的學校僅僅是法律知識簡單考察來對學生,有的則什么評價標準都沒有,沒有一個統(tǒng)一清晰的平均標準。二是各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法治教育評價目標過于模糊化。政府的評價過于籠統(tǒng),僅僅依賴學校領導班子會議、座談單一渠道來了解,沒有進行深入調研,評估標準過于模糊,而且效果較差。
綜上所述,中小學的法治教育存在著以上四方面的問題,在當今依憲治國、依法治國的國家環(huán)境中,這些問題是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需要下重力對這些問題各個擊破,這就預示著我國中小學法治教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