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文
老和尚和小和尚師徒一起外出,途徑一條河,徒涉可過。河邊一女子,穿戴整齊,不敢下水。老和尚在征得女子同意后,背起女子就過了河。小和尚很納悶,戒律不是不許僧人和異性接觸嗎?師傅怎么能背女子過河呢?師徒又行了數(shù)十里,小和尚終于憋不住,問了師傅這個問題。老和尚釋然一笑說:“我早已把那女子放下,而你卻一直背著她。”這個故事里。老和尚的“拿得起放得下”和小和尚“拿不起放不下”,對比鮮明。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為人稱道的格局和境界。
“拿得起”是能力。勝任任何一個崗位、一項工作,都需要具備與之相適應(yīng)的能力。即便是請客吃飯,你也要拿得出三大碟五大碗,否則你讓客人吃什么?沒有能力或能力不足,不僅完不成任務(wù),造成事業(yè)的損失,也會累及對個人的評價。為此,不僅要有“不待揚鞭自奮蹄”的主動,而且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斷學(xué)習(xí)終生學(xué)習(xí),才能具備隨時完成所交付任務(wù)的能力。
“放得下”是智慧。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這是自然規(guī)律,也是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標(biāo)志。有些同志很顧慮,總是覺得年輕人不如自己當(dāng)年。對此,本人不大認可。自己當(dāng)年是否真的那么能干,大可質(zhì)疑。因為記憶具有選擇性,對“過五關(guān)斬六將”記憶深刻,甚至放大;對“走麥城”很淡漠,甚至失憶。一個簡單的分析很雄辯:如果年輕人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么,社會進程只可能不斷倒退,而實際上社會的不斷進步是不容置疑的。這充分證明了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一代強過一代。
“拿得起”是擔(dān)當(dāng)。1987 年11 月,作為軍隊領(lǐng)導(dǎo)干部年輕化的重要步驟,軍委任命時任濟南軍區(qū)政委的遲浩田擔(dān)任總參謀長。遲浩田同志以自己資歷、能力、威望等有差距,推薦其他人選。此時,老上級聶風(fēng)智將軍來見,把拐棍往地上一戳,大聲說:“小遲,你不要再推辭了,這不是升官發(fā)財,這是干革命?!边t浩田將軍立即茅塞頓開,擲地有聲地回答:“老司令,我干!”遲浩田將軍是年幼參軍的“紅小鬼”,戰(zhàn)爭年代冒著槍林彈雨沖鋒,從來義無反顧。他對和平年代擔(dān)任總參謀長的遲疑,是慎重也是謙虛。但面對老司令的斷喝,他馬上意識到和平時代的任職,同樣也是擔(dān)當(dāng),于是堅決服從。
“放得下”是信任。文革后期,為黨為國忍辱負重的周恩來總理,身體已經(jīng)非常虛弱。在他最后一次進手術(shù)室前,意識到可能出不了手術(shù)室,特意對接替他工作的鄧小平同志高聲地說:“一年來的事實證明,你干得比我強得多?!边@一聲吶喊,充分表達了對接任者小平同志的信任。在朱镕基總理卸任前的最后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當(dāng)記者問到誰將接任他的總理之職時,朱镕基總理非常坦然地說:“我們黨人才濟濟,一定會選出比我更好的人選擔(dān)任這一職務(wù)?!边@既是對黨的事業(yè)的信心,也是對繼任同志的信任。
“拿得起”是勇敢。我們在面對很多工作之初,并沒有成功的足夠把握。任何事情等到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再去做,先機就已經(jīng)被人家搶走了。小平同志在強調(diào)改革開放要有一股“闖”和“冒”的精神時說:“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哪有那么回事?”這就要求我們對沒有完全把握的事情,也要敢于“拿得起”,這就需要勇敢精神?!蔼M路相逢勇者勝”,別人不敢做時你敢做,別人“拿不起”時你“拿得起”,就是勇敢?!坝隆笔恰案摇钡男睦砘A(chǔ),如果連“敢”都做不到,怎么會“拿得起”?又如何成得了?
“放得下”是坦蕩。有一句話說:不是說能成功才去做,而是去做了才可能成功。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做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做一定成功不了。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說:“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焙芏嗟氖虑椋且驗樽鲞^了、努力了,所以即使最后沒有成功,也可以坦然面對。
“拿得起放得下”,道之高者;“拿得起放不下”很疲憊;“拿不起放不下”,徒自煩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