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珍志
年過六旬,記憶力衰退,不足為奇。一旦陷入往事青春時光的“歷史”河流,有些畫面卻色彩不減,記憶猶新。1975年的三月,在工廠做車工一年后,我被縣文化局調(diào)至葉百壽,跟隨劇團搞“小戲”創(chuàng)作,雖然也寫二人轉(zhuǎn)、相聲、單出頭等曲藝節(jié)目,更多時間還是被劇本創(chuàng)作占用。當時學習環(huán)境特別,幾個現(xiàn)代京劇幾乎成為所有演出、創(chuàng)作尊奉的“樣板”,我的工作就單純而“專一”了?!都t燈記》《沙家浜》《海港》《智取威虎山》《龍江頌》《奇襲白虎團》《杜鵑山》等耳熟能詳,有的唱詞唱段張口即來。我的戲劇創(chuàng)作生涯開始,便是“一線天”,我感到新奇而有熱情,并樂此不疲。
指導(dǎo)我劇本創(chuàng)作的是劇團導(dǎo)演——我口口聲聲里的“任老師”,一位年長我三十歲的前輩,據(jù)說從北京國家煤礦文工團“下放”而來,個中詳情不知。任老師并不受我飽滿的情緒感染,天天一副心事重重的嚴肅面孔,寡言少語,即便如此,也常常讓我如夢方醒。一次討論評劇《闖路》結(jié)束,我們倆慢慢往食堂走,任老師像是補充會上沒有說完的話,又像是有意無意說給我聽。劇本核心是人物,思想、感情、主題靠人物活動實現(xiàn)完成?,F(xiàn)在劇本不少人物性格含混直觀,唱做念打單薄,沒有歷史淵源。必須清楚人物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寫人物該給人物列傳,往祖宗三代追溯,職業(yè)、受教育程度,家族血緣對人物性格形成影響極大。還有人物所處的社會位置也很重要,他的言行受政治層面制約。聽著導(dǎo)演的一番話,雖非滿頭霧水,也僅能囫圇吞棗,我并不領(lǐng)會其中的深刻含義。當晚,我把老師的話寫在了日記本上,供自己慢慢品讀理解。
不知不覺在老師身邊工作了一年。一天傍晚,老師突然把我叫到他家嘮嗑,無外乎一些冷暖溫飽的日常話題,并無要事相商。我向老師告別,準備離開,他喊住我,讓我等一下。我看見老師有些吃力地彎下身軀,小心翼翼,從床底下拿出一捆書。???報紙包裹得可真嚴實。老師語氣清淡,有些神秘,這幾本莎士比亞戲劇集,你拿回去認真看看,能提高你對人物的認識。記住,要自己看。最后這句是叮囑的。望著老師比平日里還要嚴肅的表情,我明了其中的潛臺詞,不由深深點了幾下頭。在走回劇團的路上,我的腳步是顛顛小跑的,雙手緊緊抱著書,如獲至寶。對于熱愛讀書的我來說,專業(yè)戲劇集,還是外國的,我能不急于看個究竟大飽眼福一睹為快嗎?到了自己的“單間”辦公室,我也小心翼翼,拆開外面的報紙,竟然是十卷本的《莎士比亞戲劇集》,作家出版社1954年出版,朱生豪翻譯。別有洞天,別開生面,我的閱讀自此呈扇形面展開,突然轉(zhuǎn)向,轉(zhuǎn)向了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英國,轉(zhuǎn)向了莎士比亞筆下的男女主人,轉(zhuǎn)向了詩意盎然悲歡離合情趣橫生的字里行間。
我讀《哈姆雷特》,劇中講述的有關(guān)王權(quán)、戰(zhàn)爭、瘋狂的宮廷故事,的確距離我們的時代很遙遠,和自己的生存生活并無多大關(guān)聯(lián),可是哈姆雷特無法調(diào)和自己對父親的責任、向國王復(fù)仇的本能與種種矛盾所產(chǎn)生的憂郁性格相互錯綜盤結(jié),以及為此而備受煎熬的煉獄般生活,讀一遍理解不深,讀兩遍三遍,哈姆雷特身心的大憂郁便不能不和自己的個人小憂郁兩相比較,從而在情感上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認同感。我家庭出身不好,在當時屬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上山下鄉(xiāng)、就業(yè)工作都要被“另眼看待”,我必須付出更大更多努力才能和家庭實現(xiàn)“決裂”。父親民國時代做過“洪大行”經(jīng)理,家族擁有船只、獨樓;新政權(quán)之初公安局給父親一把手槍,要他做偵查員,被父親拒絕。父親想回故鄉(xiāng)長海當一名教書先生。公安局清楚,“洪大行”是中共地下黨在大連的秘密聯(lián)絡(luò)站,這是后來趙郁秀老師告訴我的。多少年來父親一直守口如瓶,佯作不知。我到省作協(xié)工作以后,父親才說出他生命履歷中的一頁:我與詩人方冰是京劇票友,你們的副主席吧?當年他做過旅大市文化局長。因為父親的“經(jīng)歷”,高中征兵帶隊首長“相中”我,最終卻未能入伍如愿;朝陽地委招收文秘,我的各項條件都夠唯獨出身問題而被拒之門外;即使是一次全縣乒乓球比賽,也是因政治條件衡量而不允許我參加,沒辦法,我不是“根紅苗正”。背著如此沉重的家庭“包袱”,一路坎坷,入團我寫了三十多遍“申請書”而沒有被批準,直到下鄉(xiāng)至建昌參加國防施工建設(shè),在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搶救落水同志成功之后,才被獲準“火線入團”……
所以,當我以文化局創(chuàng)作員的身份在劇團履行自己的職責之時,又是何等地來之不易。敢于、能夠把我調(diào)來的文化局領(lǐng)導(dǎo),以及審批的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等該是排除了來自多少方面的阻撓和困難,才使得我有了“可以被教育好”的可能性。如今,兩位“恩人”都已離世,可我仍然想以“涌泉”的心情說出他們二位的名字:張曉光、張祥。我內(nèi)心的憂郁應(yīng)該是被所謂的青春年少給遮蔽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令我油然想起自己,與自己的處境自己的情緒勾連。誠然,我的憂郁僅僅能作為哈姆雷特憂郁的一區(qū)小小的個位數(shù),雖然同屬于時代癥結(jié),哈姆雷特的心靈無疑更帶有人類感情的普遍性,他能喊出關(guān)于“人”的時代最強音,凸現(xiàn)出世界文化文藝復(fù)興時期的高潮景觀。而我,大多以“少知膚淺”的青春表層來荒度時間,我的憂郁只能是哈姆雷特身上的零星斑點,充其量配角而已。
我讀《羅密歐與朱麗葉》,幾個世人皆知的關(guān)鍵詞記憶深刻:嫉妒、忠誠、背叛、浪漫愛情、男性友誼。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鐘情迅速墜入愛河,可是他們有緣無分,結(jié)婚之后僅度過一個短暫的夜晚,第二天就要因為家族世仇而被迫分開,并被卷入諸多事件之中,最后雙雙自殺?!拔覐那暗膽賽凼羌俜钦?,今晚才遇見絕世的佳人?!绷_密歐的告白直抒胸臆;“我的慷慨像海一樣浩渺,我的愛情也像海一樣深沉;我給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富有,因為這兩者都是無窮盡的?!敝禧惾~的心聲感人至深,她與羅密歐的愛情驚天動地,成為年輕人忠貞不渝愛情的效仿和鑒別的楷模,跨越時代,至今仍然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然而,莎士比亞描寫的真摯或生死愛情,于當年無時不在尊奉的“樣板戲”里面卻罕有痕跡,江水英、方海珍、阿慶嫂、柯湘等等,無不都是舞臺上的“孤家寡人”,缺少最為起碼的家庭夫妻感情的滋潤,用現(xiàn)在的話語來說是響當當?shù)摹芭疂h子”。我問導(dǎo)演,任老師說愛情是“禁區(qū)”,別說戲劇,就是小說等其他文學樣式現(xiàn)在也不會出現(xiàn)愛情。我說她們應(yīng)該有丈夫啊,導(dǎo)演說,你沒看見江水英家門口對聯(lián)的橫批是“光榮之家”嗎?阿慶嫂的丈夫呢?阿慶“在上海跑單幫呢”!方海珍海港工作繁忙深夜查倉,根本無暇顧及丈夫和家;柯湘的斗爭環(huán)境險惡殘酷危機四伏,哪里有談情說愛的條件和時間……我以此類推,竟然把慣于冷面的導(dǎo)演老師惹笑了,來之不易。可是,我沒有笑,還是想笑笑不出來?今天卻很難揣度我那個時段勉為其難的心境。
在愛情缺失退位的“文革”期間搞劇本創(chuàng)作,的確有空白處,人物的某些血肉情懷被割斷,腦子里經(jīng)常少有“一根弦”,并直接影響到了我的生活,有趣的哀傷和無奈。劇團里年輕人居多,都是姣好健美生態(tài),搞劇本創(chuàng)作就我一人,個高又苗條,因此頗受幾位女士青睞。然而,人家“暗送秋波”我全然不懂,雖然偷偷看過《青春之歌》《鷹之歌》《林海雪原》《紅樓夢》《三家巷》《苦斗》等不少長篇小說,可書本上的愛情與現(xiàn)實中的愛情成色太不一樣,我懵懵懂懂的感受就是唯恐愛情降臨到我的身上,因為我無法“招架”。本來一位年齡相仿的異性對我關(guān)愛有加,可個把月之后突然又疏遠了我,即便照面,也是腳步匆匆象征性點頭,與往日大相徑庭,我猜想她是側(cè)面打聽到了我的“出身”,對我“敬而遠之”了。雖然我對她沒有表示親近和異常改變,三四十人的單位天天見面,每人的常見表情全能背誦。盡管我沒被蛇咬,但開始怕“井繩”了,我也開始躲避“愛情”。走進大學校門,收到上一屆女生“求愛信”,竟然把信交給了班主任老師。于今一想,多么不地道的行為。在教室外墻黑板報上疾筆書寫詩歌,鄰班女生非要借我日記本帶回寢室看,并請求和我學板書,我拒絕的臉上沒有半點笑容,傷人自尊。大三時班上大姐給我“介紹”條件相當不錯的同班女生,我卻拿人家和普希金《歐根·奧涅金》中的達吉亞娜相比,說對方感情過于外露,“婦女隊長”型,大失男士應(yīng)有風度。我知道,這是“樣板戲”里的女主人公們對我的類似性“戕害”,逼我逆反,以致于生活中稍與“古典”氣質(zhì)有點距離的,我都給人家戴上此頂“帽子”。
莎士比亞把生活中的愛情“典型化”,我把書本里舞臺上的愛情“個人化”,幾經(jīng)對比,我的視野過于狹小,心態(tài)過于單向,即使是有時代濃郁色彩的涂抹,有一己情緒的無邊蔓延,也是把愛情拋向簡單、公式一樣的程序了。給莎士比亞當配角,我夠格嗎?真有些勉強了,或者是一廂情愿。
我讀《威尼斯商人》,有關(guān)夏洛克“一磅肉”的經(jīng)典細節(jié)至今都還在我的腦海里晃悠,夏洛克的邪惡與自私過目難忘。夏洛克不是真正的商人,他只是放高利貸者;真正的商人是安東尼奧,還能夠為朋友兩肋插刀。無論情節(jié)如何發(fā)展變化,人物如何喬裝打扮,錢作為全劇的一個中心意象,仍在起著催化與傳媒作用,因為錢與利益、人性的最深處息息相關(guān)。與我讀莎士比亞同時發(fā)生在北票鄉(xiāng)間的一個真實故事,說起來不禁令人“啼笑皆非”。一天勞作收工后生產(chǎn)隊分土豆,當然是由隊長保管會計們掌秤按戶或按人口分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蹲在土豆堆旁,逐個地挑揀最大個兒的,往自家的籃子里放,一邊放還一邊叨咕“白求恩還往家里拿大的呢”。有人不解,問她,她理直氣壯:毛主席說的呀!眾人大笑,原來老太太誤讀了毛主席著作《紀念白求恩》的首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人人“教條主義”學習的年代,學不懂弄不通必然貽笑大方。話說回來,自私為人的本能,在所有的時代,通用。
我讀《奧賽羅》,雖然這個劇是多向主題,愛情與嫉妒、輕信與背信、偏見與異族等等,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關(guān)于“嫉妒”的主題。高中時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功課門門優(yōu)秀,籃球乒乓球也出類拔萃。教室很寬敞,后面能放下一張乒乓球臺,放學后我們幾個常常是晚走一會兒打乒乓??墒菦]過多長時間,不是球網(wǎng)沒了,就是球拍沒了,有時還會丟作業(yè)本,我們幾個同學也是毫無辦法。班主任老師是沈陽插隊落戶來的,我們向他匯報,老師搖搖頭,連聲說,嫉妒所致,嫉妒所致。嫉妒?我們同學之間嫉妒?老師笑了,兒童時期就有嫉妒。不甚了了,對這個詞,陌生感太強。莎士比亞形象地詮釋了“嫉妒”在人性中的位置,以及對靈魂的毒化作用,尤其在生命的攸關(guān)時刻。
我讀《仲夏夜之夢》,方知“真正的愛情,所走的道路永遠是崎嶇多阻”;我讀《愛的徒勞》,曉得愛情和慈悲常?;鞛橐徽劊欢材軒碓娨?、智慧和歡快;我讀《溫莎的風流娘兒們》,領(lǐng)略百態(tài)眾生的大千世界,所謂的風流娘兒們其實能夠與輕浮張狂拉開距離;我讀《無事生非》,感受在一個遍布假象的社會,人與事的漏洞百出不堪一擊;我讀《第十二夜》,體會青春易老,韶華難長,衰老總是過早來臨;我讀《雅典的泰門》,明白生命中不僅有兩個極端的懸殊,還有更多的中庸生活境地;我讀《終成眷屬》,確信良善和丑惡在理論上水火不相容,可是在人性的軀體卻是善與惡經(jīng)緯交錯,天使與魔鬼近在咫尺;我讀《暴風雨》,獲悉人生如夢,莎士比亞的“自畫像”充滿哀婉,狂歡再豪華也有終場之時;我讀《皆大歡喜》,想象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偌大的舞臺,所有的男女老少都扮演著性格各異的角色,就看他們演得像不像……我用今天的語言概括昨日的感受。莎士比亞幾乎把人類的全部思想感情集中在他的劇作中,給了我們精神界面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感知,受益無窮;莎士比亞給予人類心靈世界的大面積展現(xiàn),的確活畫出一個又一個飽滿的藝術(shù)形象,令后來者嘆為觀止。我的剎那間心緒,我的片段型情愫,我的偶然性想法,我的下意識思慮,如果能與莎士比亞筆下眾多人物的感情有那么一點點相通的話,也是他廣博浩瀚的藝術(shù)海洋里濺起的浪花,是一個個過場的“配角”,雖然短暫渺小,反射出的依舊是莎士比亞的光芒。
在劇團工作三年,《莎士比亞戲劇集》給我的收獲雖然不是“千車也載不盡萬船也裝不完”的物質(zhì)財富,但在那個非常的歲月里給我的精神帶來的慰藉和遐思卻難以用語言表述。我強烈的感覺就是內(nèi)心成長遠比身體成長快。在考進“七七屆”去大學報到的前兩天,十卷本的《莎士比亞戲劇集》該還給任老師了,我用大紅紙包好,捧著,去任老師家。當我把書恭恭敬敬放在桌子上時,任老師欲言又止,而改換目光和我交流。他沒有望向桌上的《莎士比亞戲劇集》,而是熾熱地望向我,滿含期待與祝福。此刻,窗外正攢動著1978年的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