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恍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是否愿意獨自上路,來一次挑戰(zhàn)身體極限的旅行?
羌塘高原,地處高寒的青藏高原,藏語意為“北方的空地”,然而,這塊總面積為59.70萬平方公里的空地卻充斥著非常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日照強烈,天氣變化無常,十一級大風更是家常便飯。冬季極寒缺水,雨季沼澤遍布,荒原上還不時出現(xiàn)危險的野生動物,狼群、野牦牛、棕熊。這里,古往今來都是“無人區(qū)”。想要穿越,兇險遠勝攀登珠峰。
然而,人類歷史上從來不乏迎難而上的勇者。探險家楊柳松,一個人推著200斤重的自行車,在巨大廣袤的荒原上,孤獨地徒步推行了77天(世界上尚無單人在此歷經50天以上),其中,近一個月沒有淡水,要靠冰、雪、咸水甚至喝尿維持生命,幾次差點陷入絕境,但最終活著出來了,這是人類在藏北無人荒原區(qū)的探險最高紀錄。之后,他把自己的探險經歷寫成了紀實文學《北方的空地》,他希望自己的探索“不只是個人的”,還能把美麗星球不為人知的一面展現(xiàn)給世人。他的文字樸實、冷峻又充滿激情,不斷地逼我們去思索:當前方充滿未知,當同行的伙伴只剩下自己,你是否還會像一個勇士一樣隱忍、樂觀地前進,永不言棄?
[精彩書摘]
去荒原前的準備:一是計算極限值,反復推演極限值,包括體能、食物、心理、基礎裝備等。二是極簡化,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化、再簡單化。三是一物多用,一個釘子,套上棉簽甚至可以掏耳屎。1400公里的路程,預計80天左右完成,平均每天推進20公里左右。
我必須達到均速20公里才有可能完成計劃中的旅行。20公里是理想值,比較安全。但算上大雪封路、地貌巨糟、無端生病、洪水卷地等事件,每天行距必須超過20公里才穩(wěn)妥。18公里是危險值,最低均速,底線,咬咬牙能接受。低于18公里,馬克思會很想念我?;仡?,在遇人救助前的75天獨行中,每天均速差那么一點到18公里,懸而又懸的速度。20公里看上去并不快,但不要忘記這是5000米的高原。
通過近十年周邊縣市氣象資料分析,我在羽絨服外套上了沖鋒衣。實踐證明,我的著裝方案是可行的,不僅符合了對氣候的判斷,也最大程度減少了衣物負重。
回首七十多天的無人區(qū)旅行,幾十萬平方公里的無人荒原。雖然地名稀疏得可憐,絕大部分地區(qū)仍是一片空白,但當年繪制的地圖足以讓后者受用。那些拿著前人地圖動不動標榜人類首次穿越荒原的人,實則內心無以復加的空洞。背后的鐵塔正巍巍屹立。默默無聞,守望了荒原四十年的鐵塔,和這個浮躁時代是如此對比鮮明。
[素材運用]
縱觀全書,并沒有太多熱血的口號式宣言,相反,俯仰盡是細致的準備工作。為了這次探險,他花了幾年的時間鍛煉體能、尋找合適的食譜、研究氣候、風向……正因為有充足的準備,在兇險的荒原穿越中,才少了很多“措手不及”。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細看起來,也都是由無數(shù)個小事組成,細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做好了一生。
[適用話題]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看準方向;計劃與目的……
[精彩書摘]
荒原里最常見的鼠兔與麻雀,并不相互孤立,它們之間擁有純潔的革命友誼,麻雀沒有樹木、屋檐可以筑巢,多以鼠兔遺棄的洞穴作為棲身家園,借以躲避冰雪與呼嘯寒風。一只飛翔天空的鳥,夜間卻委身在地下洞穴,這或許是只有羌塘才有的生存演繹。每次在雪地推行,我若發(fā)現(xiàn)有鳥的小腳印通往某個小洞,都會在洞口撒點糌粑或掰點碎餅干,向它們堅強的生命致敬。麻雀對鼠兔的回報是站崗放哨,若有野獸徘徊在洞口,麻雀就敬立一邊嘰嘰喳喳,充當哨兵。
在應對天地上,麻雀比鼠兔幸運多了,一雙翅膀可以躲避許多橫禍。但在數(shù)量上,麻雀只是鼠兔的一個零頭,原因是食物匱乏,繁殖低下。同樣一個冬天,半數(shù)鳥兒便凍死在了茫?;脑?。只因它們在空中飛翔,并不吝嗇歌喉,所以看見它們的次數(shù)又遠遠多于鼠兔。而在某個年代,內地的麻雀幾乎滅絕,從未如此大片折翼。
鼠兔和麻雀還具有相同的氣質,因高原缺氧,外表顯得孱弱與木訥,但它們無疑是荒原真正的強者。我臆想著未來的世界,鼠兔和麻雀聯(lián)手成為地球新的霸主,麻雀負責新大陸,鼠兔負責規(guī)劃新世界,或許那將是一個奇異而有趣的全新時代。
[素材運用]
為了生存,荒原上的許多動物改變了自己,如同藏羚羊、野牦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動物園可以飼養(yǎng),它們的生理結構已經對豐富的氧氣不再適應。在這個星球上,世界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廣闊,動物也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具有韌性,甚至可以跨物種相互合作,去延續(xù)對生存的渴望。只要你善于發(fā)現(xiàn),不吝感動,生命與生命間總有溫暖的邂逅。
[適用話題]改變自己;合作;______的友誼……
[精彩書摘]
風勢驟增,裹挾著冰雹噼里啪啦砸下來,溫度在瞬間至少下降了10℃。我逆風回程,沒法正面,沒辦法呼吸,背風倒走一段,摔了一跤。只好把頭巾蓬松地塞進衣領里,勉強遮住嘴和鼻孔,彎腰低頭迎風尋去。我特地帶了一個騎行口罩,寬闊的鼻翼,兩側有對流氣孔,但在空氣稀薄的五千米荒原,依然使人無法呼吸。來到河邊,眼前一幕恍如隔世,天地混沌,濁河洶涌。我想,如果之前遲疑一刻,趕上此時怎么也橫不下心過河的。
我再也無法回頭了,人生中有些路只能走一次。
天色稍有平靜,我琢磨著如何把車推上岸。所謂的便捷通道并不賞臉,陡岸浮沙半尺,全力往上推一尺,人車與沙土往下滑兩尺。不得已再度卸包,折騰到傍晚八點半,帳篷剛扎好沒多久,天色驀然轉好,一輪明月懸在藍宇中空,晚云似火,斜影映襯在金色荒原。喜歡這樣顏色的荒原,冷暖色調相宜。疲憊的一天剎那間有了回報。事實上,這是非常糟糕的一天,只前進了十一公里,若論直線只有六點五公里。無論怎樣,我的心已然融入荒原。
[素材運用]
行走荒野,高寒缺氧已然讓人痛苦不堪。至于狂風、暴雪、缺水,突發(fā)意外……更是驚心動魄。事實上,作者一路走出羌塘,不是靠著他強大的生存能力和頑強的毅力,而是因為作者能夠與自己獨處,在這77天的旅程中,他記日記、總結經驗、不斷思考世界,增強與自己為伴的能力。人生的這場探險中,誰也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什么,磨煉的就是人獨處的能力,與自己獨處,才能與漫漫人生和諧相處。
在感悟的同時,同學們也可以學習其中的描寫手法,“我”回到營地后,作者并沒有濃墨重彩地描寫自己的疲累、絕望,而是意外地宕開一筆,轉而去寫自然之美,既彰顯了“好風景常在人跡罕至處”的主題,又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好的細節(jié)描寫不必多,但需恰到好處。
[適用話題]學會獨處;逆風前行;路……
【素材鏈接】
流浪者:藍天
楊柳松穿越羌塘的故事,被拍成了《七十七天》??催^影片的人,都對江一燕飾演的女主角“藍天”印象深刻,她因為事故失去了雙腿,卻堅強樂觀,能自己開車、換輪胎,坐著輪椅繼續(xù)看這個美好的世界,甚至成為了男主角穿越羌塘時的精神支柱?,F(xiàn)實生活中的藍天,擁有更加強大的心臟,不僅快速適應了與輪椅為伴的生活,更是每天滑著她的風火輪四處“耀武揚威”,像個“小飛俠”。她在拉薩開了一間個人標簽十足的“藍天客棧”,這里很快成為探險者的聚集地。她說:“我從來不給自己設限?!彼蝗ハ胱约翰荒茏鍪裁矗肴プ龅氖虑榫鸵欢ㄒプ?。
[素材運用]
意外所導致的殘障,對悲觀者而言是枷鎖,可對于藍天,只不過是換了個視角看世界,之前是站著看世界,而現(xiàn)在是坐著看。當災難降臨時,精神的垮掉才是最可怕的。只要精神不垮,心有多遠,身體就能走多遠。
[適用話題]我的人生不設限;視角;永不言棄……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
“親愛的,這里只有零下70多華氏度,極其寒冷。我?guī)缀鯚o法寫字。除了避寒的帳篷,我們一無所有……你知道我很愛你,但是現(xiàn)在最糟糕的是我無法再看見你——這不可避免,我只能面對”……
《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這本書介紹了斯科特探險隊遠征南極的全過程:當時,挪威人羅阿爾德·阿蒙森率領著另外一支探險隊向南極點進發(fā)。兩支隊伍展開了激烈角逐,都想爭取“國家榮譽”。結果,阿蒙森隊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隊則晚了一個多月。不幸的是,返程途中,南極寒冷天氣提前到來,斯科特隊供給不足,最終長眠于皚皚冰雪中。死亡在即,他在給妻子的信中沒有絲毫悲哀絕望的情意,表現(xiàn)出敢于為人類獻身的英雄精神、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偉大的集體主義精神。
[素材運用]
從《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中的斯科特,到敢于去荒原探險、勘察的楊柳松,這些人無一不是忍受“艱辛”與“孤獨”的勇者。就算失敗,這種勇往直前、求知的精神依然彪炳史冊。有人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探險的時代”,事實上,人生就是一場一生的探險,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探險家,我們終將不斷成長,就像穿越荒原一樣,不斷磨礪,不斷自省,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適用話題]擔當;擁有與失去;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