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歷:芷蘭,本名岳令團,河南省伊川縣人,伊川縣文聯(lián)副主席、作協(xié)主席。
小時候,我走的最勤的親戚是外婆家。母親拉著我的手,穿過崎嶇不平的村路,越過山溪流淌的山溝,來到蜿蜒伸向遠方的山村公路。順著公路一直往前走大約三公里,就到了外婆家的村口。村口的蔬菜地生機盎然,種著各色各樣的蔬菜,西紅柿、茄子、韭菜……還搭著一個看菜的茅草屋。
舅舅那時候在省勘探隊上班,家中有外婆、舅母、表姐、表弟四口人。表姐比我大三歲,表弟比我小兩歲。每次一到外婆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鉆到表姐的房間,打開她那個儲存故事書的箱子,一頭扎進故事中再也不愿意出來。故事書有《楊家將》《岳飛傳》《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等成套的連環(huán)畫,也有《成語故事》《故事大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成冊的故事書。我喜歡看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和小仲馬的《茶花女》,也就是那時知道了大小仲馬是父子作家。我沉浸在書里,書香里的王子和公主,英雄和美女,常常引起我無數(shù)的遐思和向往。母親和外婆、舅母嘮叨著家長里短,一轉(zhuǎn)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我在外婆、母親一聲接一聲的呼喚中極不情愿地走出屋子,胡亂地扒拉幾口飯菜,就又鉆到了表姐房間。飯后母親催我回家,我哼唧著不愿意,說讓她再陪外婆多說一會話。外婆看透了我的心思,就會提出讓我住幾天再走,母親也便只好一個人回家去了。
外婆家院子很長,對面住著外公兄弟家的后人,兩家共用一個院子。記憶中房子是泥墻青瓦的那種,瓦上面長滿了苔蘚,還零星地長著幾株蕨類植物,陽光照下來,葉片亮晶晶的。有角度能看到前面房子的屋頂,黑色層疊的瓦片,上面生長著很多瓦松,外婆養(yǎng)的老貓一串便上去了,蜷縮在上面睡覺。院子的最前邊有一棵很粗的老槐樹,樣子很像我看過的神話電影《天仙配》中能開口說話為董永和七仙女證婚的老槐樹。沒人知道樹齡幾何,只知道每當(dāng)晚春時節(jié),它就會開滿一樹潔白的槐花,芬芳彌漫了整個村莊。時代的久遠,一代又一代的成長,給古槐樹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便有了很多活靈活現(xiàn)的靈異傳說。后來外婆家翻蓋房子,老槐樹很礙事,但沒人敢動它一絲一毫,所以直到今天古槐樹還生長在老地方。
出了外婆家往左拐,不遠處有一眼井水,很清很淺,井上沒有裝轆轤,把桶放進去就能提上來一桶水。院子右側(cè)幾百米遠,有一座廟宇改成的小學(xué),還沒上學(xué)的我經(jīng)常跟著表姐到學(xué)校玩,認識了很多小伙伴,玩得非常開心。
十年生死兩茫茫。如今,舅父、外婆、舅母已先后離開人世,他們的聲音,他們的笑容,只能在夢里回想。那井水、那學(xué)校也早已不復(fù)存在。以往相處時快樂的時光,只能在夜深人靜時分獨自默默想念。懷念,那些溫暖的日子。
除了外婆家,幼年走親戚還經(jīng)常去姑奶奶家。上了村東頭的山坡爬到鐵路上,沿著鐵道線走二三公里,再穿過一個涵洞,遠遠看到有一個小山嶺,散落著幾十戶人家,那便是姑奶奶家了。雞鳴陣陣,犬吠聲聲,山村一派祥和安寧。走在曲折的山村小路上,不時會看到拿著農(nóng)什的老農(nóng)。
在姑奶家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到山下竹園玩耍。出了村子有一條曲折的山路通往山下,那里有一個四季常青的竹園,萬竿修竹含綠吐翠,隨風(fēng)搖曳,四季常青,一派生機。竹園中又一汪清泉,村里的人都來這里挑水吃。泉水深而清冽,源源不斷地流淌著,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玉帶一般的泉水,四季氤氳著迷人的煙霧,環(huán)繞著整片竹林,把竹子滋養(yǎng)得青翠欲滴,也滋養(yǎng)了成群的小魚小蝦。鳥聲啁啾,花草葳蕤,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和清新露水的味道,靜謐而悠遠,風(fēng)一吹,蕩漾成海,如同世外仙境一般,為山村增加了無限生機和靈氣。我常常迷戀在這里,采竹筍,摘野花,玩泉水,捉魚蝦、小鳥、蛐蛐、蜻蜓……樂而忘返。
姑奶奶是一位個頭矮小的小腳老太太,她對我們比自己的孩子都親,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寧舍自己親生子,不舍娘家一條根?!彼0押贸缘臇|西藏起來留著等我們到她家時吃,吃不了就帶回家。其實很多吃的她老人家拿出來時,由于放的時間久已經(jīng)發(fā)霉變質(zhì)了,但她依然樂此不疲,似乎只有親眼看到娘家人吃到好東西她才開心。姑奶奶特別會講故事,她和我奶奶姑嫂兩人感情篤厚,經(jīng)常睡在一張床上談心,我也就經(jīng)常和她二老擠在一塊睡,借機纏著要姑奶奶講故事,姑奶奶講的《傻大嫂》的故事,詼諧的語言加上滑稽的表情,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姑奶奶講的《火龍衣》的故事,讓我常常想入非非,奢望自己也有一件冬天穿在身上能出汗的“火龍衣”;姑奶奶講的《八百老虎鬧北京》的故事,讓我懂得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要以博愛之心善待一切生靈……鄉(xiāng)村的夜晚萬籟寂靜,我在姑奶奶的故事中進入甜美的夢鄉(xiāng),夢中也是故事情節(jié)的延續(xù)。姑奶奶一生積德行善,養(yǎng)的五個兒子,有三個曾在縣里為官,這一點,誰能說不是來自于山村的靈氣和姑奶奶一生行善的福報呢?
姑爺是一位個頭高高瘦瘦,眼睛大大的老頭兒,他不愛說話,但是和姑奶奶一樣心地善良。姑爺心靈手巧,他會用山下竹林的竹子做成各種各樣有趣的玩具,如繃子,把小石頭放在里邊會彈出來,用來捕捉小鳥;如小扁擔(dān),兩頭還掛著玲瓏的小竹籃,等等。每次見到姑爺,他都會拿出很多他做好的竹子玩意兒,每一個都讓我驚喜不已,愛不釋手。
后來姑爺去世了,又過了十多年,姑奶奶也作古了,我從此便沒有再去過那個小山村。然而那片秀美多姿的竹林,和那一汪潺潺流淌的清泉,卻在我的心頭久久縈繞,起伏成了一汪碧翠的湖泊,讓我魂縈夢繞。
歲月催人老,不老的是親情。童年時期走親戚的時光,讓我懂得親情的珍貴,也常常引發(fā)我對現(xiàn)實社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