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雯依
中學高級教師,專題論文一等獎獲得者,杭州市“教壇新秀”、市優(yōu)秀教師,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大江東區(qū)“第四層次人才”……當一疊厚厚的榮譽證書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的時候,榮譽的主人、我??茖W教師——戴一丁老師,滿臉微笑地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因此聊起了榮譽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2001年,成績優(yōu)異的戴老師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從湖南來到我們新圍初中。18年來,戴一丁老師始終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名利,愛生如子,他堅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因此,所帶班級成績斐然,多次被評為“市級、區(qū)級先進班集體”。
2015年中考前夕,戴老師的身體出現嚴重不適:肚子經常會一陣劇痛,甚至無法站立。于是,一手持教具,一手按肚皮,成為那段時間上課的常態(tài),學生心疼地望著他,“老師,您休息一會吧”;家人、同事建議他去醫(yī)院檢查,他總是搖搖頭:“不礙事,咬咬牙再堅持幾天,學生們考完再說……”后來不得已去了醫(yī)院。醫(yī)生一查大驚失色,要求立刻住院手術,并且不相信眼前這個文弱書生竟然能夠一次又一次硬生生扛過病痛的折磨。戴老師央求道:“醫(yī)生,學生馬上要中考了,他們還等著我回去,我不能住院。”“不行,你不要命了,學生重要還是身體重要,如果再拖下去……”醫(yī)生用冰冷的語氣無情拒絕了他的懇求。
術后三天,戴老師堅決要求出院,醫(yī)生再三叮囑,必須臥床半個月。但是不到一周,他便不顧妻子的阻止和同事的勸說,拖著虛弱的身體,臉色蒼白地出現在教室。知情的老師、家長、同學無不感慨流淚……
2018年,又是一年畢業(yè)班。這一年,戴老師家中瑣事連連:家中二寶僅周歲,妻子產后身體長期不適,老人生病住院,大女兒每天需接送……
這一年,戴老師狠下心來,把所有瑣事交給體弱的妻子,使出渾身解數,一人扛起四個班級(其中兩個班級是妻子的班級)的教學任務,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學生身上。每天早晨6點,他準時出現在學生寢室門前,“逼”同學們起床運動;6點30分,又準時出現在教室里,為同學們答疑解惑;每天晚上,守在孤燈下備課、改作業(yè);晚上10點,同學們都進入夢鄉(xiāng)了,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第二天一早,同學們睜眼醒來,又看到精神抖擻的戴老師……在同學眼中,戴老師不是父親勝似父親,他不是人,簡直是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他堅持不懈的陪伴下,班風得到了明顯改善,成績突飛猛進:在當年的保送生考試中,全校八個班級共41個保送名額,他的班級就占了10個,學校前十名有4人,這一佳績史無前例,無疑是對戴老師陪伴教育的最好回報和肯定。
與此同時,戴老師也十分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多次在區(qū)級基本功競賽中獲獎,碩果累累:有14個課題立項,其中專題論文一等獎4篇,二等獎5篇,三等獎5篇;另有10余篇年會論文獲獎。
后記:
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誰就擁有一片金秋。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戴老師淡然一笑說“我做得還不夠,我將繼續(xù)陪伴我的學生一起成長……”這樸實的話語中,我們看到的是似火的熱情和跳動的丹心,我們衷心祝愿戴老師再上人生新臺階。
指導老師:汪志雄
[【汪老師評】]
這是一則人物通訊,寫作之初,學生苦于沒有采訪對象,又恰逢我校戴老師被評為杭州市優(yōu)秀教師,于是組織學生采訪戴老師寫下此篇人物報道。
全文不足1200字,一位舍身忘我、苦心陪伴學生成長而鞠躬盡瘁的優(yōu)秀教師形象躍然紙上。其亮點如下:1.選材獨辟蹊徑,全文避開戴老師獲獎的精彩瞬間,而是著筆于平凡小事,緊扣“陪伴”。選擇拖著病體和“拋棄家庭”,全身心陪伴學生的兩則典型材料,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普通老師的鐵骨柔情。因此,如何選擇角度、選擇典型材料,是寫好人物通訊的前提。2.全文語言刪繁就簡,傳神凝練,鋪排處精雕細刻,描寫傳神,情感真摯;凝練處字斟句酌,惜墨如金。3.全文開合自如,首尾呼應,文章以采訪開篇,以祝福結束,一氣呵成。同時開篇激發(fā)趣味,又表明該文體裁是一篇采訪通訊,結尾揭示人物精神品質,升華主旨。4.標題凝練而富有詩意,既蘊含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人物的品質又盡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此文原標題為“一片丹心獻圍墾,三尺講臺鑄師魂”,就顯得有些空洞浮夸,華而不實??傊?,人物通訊亦是一種融真實性、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的文體。
(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中學語文教研員金瑞奇老師,杭州市錢塘新區(qū)語文教研員、市教壇新秀何志海老師對本文的組稿提供了幫助,在此表示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