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賢才
良人。很早以前,夫妻之間互稱對方為“良人”,但以妻稱夫為多。“良人”一詞一般情況下不能顯示男女性別,這也說明遠古時代中國人男女地位大抵還是比較平等的。
郎。后來根據(jù)“說文解字”,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qū)別;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
郎君。古人認為單音節(jié)詞似乎太甜膩了,眾多良家婦女在人前還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就在“郎”字后面加一個“君”字, 成了表示親昵的“ 郎君”。
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由于當時宮庭中出現(xiàn)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于是就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開始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
外子。在宋代, 妻子也有稱自己的丈夫為“外人”的,再文雅點的就稱做“外子”。
相公。看過傳統(tǒng)戲曲的人, 一定會對里面不時就有的,拉長了聲音的一聲嬌呼“相——公——”印象深刻。由此可見這個稱呼古時之流行。這比“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jīng)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達到極盛。
先生。近代以來,也稱“丈夫”為先生。這一稱謂,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對象之外,是隱含著職業(yè)、年齡方面因素的。換言之,所謂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學(xué)識而又年庚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帶有仰慕尊崇的意思。從中尤可見男性的尊嚴。
愛人。“愛人”這一稱謂最早見于新文學(xué)作品之中。但那時并沒有被廣泛地用于對妻子或丈夫的稱呼。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區(qū)一些受新文化運動熏陶的知識分子夫妻,開始用“愛人”這一稱謂互稱。1949年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飯的”等帶有歧視色彩的稱謂;而此前在國統(tǒng)區(qū)使用的“太太”“小姐”,又顯出“資產(chǎn)階級”的色彩。于是“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但是,海外華人拒絕使用“愛人”稱謂。因其直譯Lover就是“情人”的意思,而且在日語中漢字“愛人”也是指“情人”。所以這個革命時代的夫妻間稱謂,現(xiàn)在已基本上絕跡了。
老公。最后來說說“老公”這個目前最流行的叫法。老公這詞最初是稱呼太監(jiān)的?;鹿?,古代官名稱為寺人、黃門、貂珰。尊稱內(nèi)官、內(nèi)臣、中官、中貴;卑稱內(nèi)豎、閹宦、太監(jiān)、閹人。民間則俗稱老公。
(千百度摘自《奧秘》201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