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沁剛
任先生和妻子毛女士在同一所中學任教,任先生教語文,毛女士教英語。20多年講臺生涯讓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在當?shù)囟际橇钊俗鹁吹拿麕煛5?,他們的兒子小譽讓他們臉面無光。用任先生的話說,教師的子女不爭氣是最丟人的事。所以,他們一家三口特意挑選國慶長假期間來咨詢,因為這幾天來咨詢的人比較少。
毛女士首先介紹小譽的情況:15歲,上初三。小學階段表現(xiàn)良好,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因為有爸媽在家為他開小灶,小譽的學習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重要考試成績沒有出過年級前10名。“那時,我認為這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氖拢改付际墙處?,近水樓臺先得月嘛!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上了初中一切都改變了,小譽漸漸成中等生,近來甚至有成為落后生的趨勢。這太不可思議了!”
任先生接過妻子的話頭,接著說:“據(jù)我觀察,小譽學習成績不佳,好像不是智商問題,也不是學習方法問題,而是他的精神狀態(tài)不好。上了初中以后,他變得越來越孤僻,很少有同學來家里找他玩。小譽的班主任告訴我,小譽在班里也是少言寡語的,害怕跟老師說話,學習上有畏難情緒,考試時碰到難題就慌張。更要命的是,現(xiàn)在小譽好像患了考試恐懼癥,重要考試前幾天就緊張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擔心自己考不好。在考場上就更緊張了,出現(xiàn)過兩次莫名其妙的嘔吐現(xiàn)象。小譽自己說,當時大腦一片空白,平時會做的題也做不出來。我想,他一定是得了某種心理疾病。”
針對小譽的心理測試證實了任先生的猜測,小譽有明顯的焦慮、抑郁傾向,原因指向為長期心理壓力過大。要幫助小譽走出考試恐懼的心理陰影,首先要找到壓力源。
交流中我了解到,任先生和毛女士對小譽期望甚高,指望他以后考上名牌大學,在學術(shù)上有所建樹。所以,他們在小譽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素質(zhì)教育,著力培養(yǎng)小譽的勤奮、堅強、百折不撓等意志品質(zhì),方法便是實行挫折教育。
“我認為每個男孩都必須接受挫折教育,否則將來肯定沒出息,長大了一定是啃老族?!比蜗壬孕诺卣f,“除了學習上緊抓不放以外,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對小譽嚴格要求。比如我們要求他堅持晨練,每天早晨6點起床,跑步3000米,節(jié)假日也不能睡懶覺;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廢;他有什么愿望,我們從來不馬上滿足,而是讓他等幾天,這叫延遲滿足;每個周末,我都要拉他下象棋,把他殺得潰不成軍,讓他學會承受失敗的痛苦;等等。我們都是教師,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
“效果如何?”我好奇地問。
毛女士埋怨地撇了丈夫一眼,說:“依我看,效果適得其反!圍棋、跆拳道、游泳、書法一樣都沒學會,一樣都不喜歡,哪個不是半途而廢?現(xiàn)在連學習都要放棄了!”
任先生兩手一攤,無奈地說:“我在家少給他補一堂課了嗎?我是語文老師,我的兒子不會做‘閱讀與理解題目,我手把手都教不會,讓我有什么辦法?”
這時,一直坐在旁邊不說話的小譽突然急了,眼含熱淚地說:“少補一點,或許我就會了!”
任先生和毛女士面面相覷,一時語塞。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有一句名言:“知識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已經(jīng)掌握知識的幻覺?!贝嗽捰迷谌蜗壬砩险线m。身為教育工作者,對挫折教育不求甚解,自以為是地認為挫折教育就是給孩子制造麻煩,當孩子出現(xiàn)了負面反應(yīng),他仍不反省,還在自我標榜,說明他已身陷幻覺的泥潭。
挫折教育不是陌生字眼,但經(jīng)常被誤讀。有人認為,父母應(yīng)該人為地給孩子設(shè)置一些障礙,讓孩子經(jīng)受挫折的考驗,以幫助孩子增強將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承受挫折的能力。但是,這樣的提倡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挫折,考試失利、朋友翻臉、同學誤會、老師批評、異性嘲笑……甚至每天繁重的家庭作業(yè)負擔,對孩子來說都是自然的挫折。在如此多的挫折之上,再人為地給孩子制造挫折,特別是由父母來制造,可能會導(dǎo)致孩子的心理失衡甚至崩潰,最終不僅不會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強,反而會使他們連極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任先生不同意我的看法,說:“您這是故意與挫折教育唱反調(diào)!”
我問他:“比如,您打算對小譽進行忍饑挨餓走長途的訓練,為了保證訓練效果,出發(fā)前您會做什么?”
任先生不假思索地說:“檢查他的包,不準帶食物和買食物的錢。”
我說:“您是在培養(yǎng)超人嗎?如果我是您,會讓他吃得飽飽的,這樣他才能堅持到底。”
任先生大吃一驚,不信任地盯著我。
我接著說:“您是教師,到了升學季,壓力一定很大,加班加點是常事。您的壓力如此之大,回到家您想讓妻子怎么對待您?是塞給您兩個饅頭,逼您回教室輔導(dǎo)學生,還是溫柔體貼地問寒問暖?她的哪一種態(tài)度能夠真正使你在工作中表現(xiàn)得更加強大和更加堅韌?”
“當然是后……”任先生尷尬地笑起來。
為了幫助他理解挫折教育,我講述了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作為南方人,我以前對冬天的哈爾濱有深深的恐懼,零下30℃的氣溫,比電冰箱冷凍室的溫度還要低,肯定冷得嚇人。有一年春節(jié),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哈爾濱看冰燈,同樣是零下30℃的氣溫,居然感覺沒那么冷?為什么呢?因為哈爾濱的室內(nèi)很暖和,冷了就回屋里待一會兒,然后再出門,就不再感覺寒冷是一件難忍的事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只有儲備了足夠的溫暖,我們才經(jīng)得起嚴寒的侵襲;如果是不間斷的寒冷,那就無法承受了,我們畢竟是人,而不是機器。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抗挫能力的強弱,與獲得愛的多少有關(guān)。所以我認為,愛孩子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任先生默默不語,陷入沉思,毛女士則深深地點頭。
我趁熱打鐵:“心理學有個說法,孩子是通過父母的眼睛觀察世界的。對孩子來說,父母看他時的眼神就是世界看他時的眼神,父母怎么對待他,世界就怎么對待他。當父母只允許孩子強大的時候,孩子跟父母的關(guān)系就被固定下來了。當他走向社會,他明白這個世界只接受自己強大的樣子。但生活變幻莫測,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每次競爭都贏,總有局面失控的時候,當考試失利、發(fā)生人際沖突等,人的情緒就可能崩潰,因為他不再信任這個世界是友好的,不再相信父母是愛他的……”
我的講述被小譽低沉的哭聲打斷。他哽咽著說:“他們(指任先生和毛女士)要是早聽到這樣的話,該多好?。 ?h3>挫折教育的真諦
任先生尷尬地咳嗽兩聲,說:“看來,我誤讀了挫折教育?!彼c小譽對視了一眼,算是道歉,轉(zhuǎn)向我問,“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
我告訴他,挫折教育不是故意給孩子制造障礙,不是在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不管不顧,不是用“你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進行所謂的激勵,而是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他情感上、認知上、思維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讓孩子獨自去打無準備之仗。也就是說,通過父母的引導(dǎo)和支持,讓父母的愛成為孩子堅強的后盾,這才是挫折教育的真諦。
“情感上、認知上、思維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泵啃÷曋貜?fù),“您能不能詳細說說?”
我告訴他們:“所謂情感上的支持,就是給小譽無條件的愛,無論小譽是否在某些方面達到了目標,父母都永遠支持他。比如,當小譽因為考試丟分而難過時,父母的正確做法是先在情感上安慰他,可以是一個擁抱,一次愛撫,任何一種適合小譽的表達方式都可以,讓小譽體會到此時不是他一個人在難過,父母能感知到他的情緒。這是情感上的支持?!?/p>
“然后呢?”任先生迫不及待地問。
我說:“然后陪小譽一起分析試卷,耐心地尋找出錯的原因,引導(dǎo)他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先入為主地給他貼上‘粗心馬虎‘基礎(chǔ)不牢之類的標簽。明確了問題之后,和小譽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如果錯誤是做題不熟練導(dǎo)致的,那就建議他在日常的練習中多做一些類似的題目,增強熟悉度;如果錯誤是因為看錯了題目導(dǎo)致的,那就在平時做作業(yè)時放慢讀題的速度,養(yǎng)成仔細審題的習慣。這是認知上的支持?!?/p>
任先生笑了:“這個我在行!思維方式上怎么支持?”
我說:“最后一步就是以點帶面地進行總結(jié)。可以找個合適的機會,比如睡前聊天或是飯后散步時,幫助小譽分析這次挫折,重點傳達3個信息:一是強調(diào)這只是一次挫折,并不是不可戰(zhàn)勝的;二是遇到挫折時一味地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是不妥的,有問題想辦法解決就是了,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學會尋求幫助,避免過高或過低評估自身的能力;三是讓孩子回顧自己遭遇挫折時的心情,并對比克服困難走出挫折后的心情,告訴小譽,無論難過還是高興,都只是一種情緒,要解決情緒問題,首要的是學會把情緒表達出來,不壓抑不逃避,在情緒疏通后再回頭看問題,尋找解決之道。這就是思維模式上的支持?!?/p>
“你們真的會這樣幫助我嗎?”小譽望著父母,很正式地問。
“當然,為什么不?”任先生和毛女士異口同聲。
小譽長出一口氣,說:“現(xiàn)在我覺得考試沒那么可怕了!”
最后,我對任先生和毛女士強調(diào),小譽在成長過程中會經(jīng)歷許多挫折,如果每次父母都能給他情感上、認知上和思維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他會把這個程序慢慢內(nèi)化為應(yīng)對挫折的方案,形成自我激勵的內(nèi)在動力,就會更自信地獨自面對更多更大的人生考驗。
毛女士的總結(jié)很得要領(lǐng):“我今天的收獲是,無論什么教育方式,都得首先愛孩子!”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