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浮針辨四維
——航海羅盤演進史

2019-11-19 03:02榮亮
大眾考古 2019年5期
關鍵詞:磁針羅盤指南針

文 圖/榮亮

王振鐸復原的漢代司南

造 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標志性成就,深刻影響了中國和世界文明的進程。指南針的誕生,特別是航海羅盤的應用,開創(chuàng)了人類船舶全天候導航航海的新時代,促進了世界經濟貿易的發(fā)展和文化的交流,深刻改變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社會關系。

我們的先人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發(fā)明了指南儀器“司南”,北宋初期制造出指南針,而航海羅盤是由指南針和刻度盤組成的。據科技史大家李約瑟考證,關于航海磁羅盤,“中國在公元1090 年已經得到實現,這較之西方進入這一計量航海新時期要早1 個世紀”。

司南與栻盤

戰(zhàn)國時期,古人對磁石的性能已有所認識,并發(fā)明了司南。戰(zhàn)國至南北朝期間有關司南的記載較多,其中東漢王充在《論衡》中對司南形制作了描述:“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八尽钡囊馑际钦乒埽灸暇褪菍iT掌管南方的裝置。司南的形狀像一只勺子,把它放在地盤(“地”指的是一個具有24 個方位刻度的地盤,即羅盤)上,勺把的頂端就會指向南方。

漢代的司南由青銅地盤和磁勺組成。地盤內圓外方,中心圓面下凹,制作光滑,圓外盤面鑄八天干、十二地支和四卦,三者穿插排列。從戰(zhàn)國至隋唐一千多年間,司南一直是主要的指向儀器,利用它占卜天象和歷算也是功能之一。

甘肅武威出土西漢末漆栻盤

1972 年,甘肅武威磨嘴子村62 號墓出土了一件栻盤。栻盤木胎髹漆,呈深褐色,圓形天盤、正方地。天盤還存有150 多個刻度,地盤有182 個刻度。圓形天盤直徑5.6 厘米,邊厚0.2 厘米,中心厚1 厘米。正方地盤,9×9 厘米,中心穿孔,與天盤中心以竹軸相聯,可轉動。最內圈以竹珠鑲出北斗七星,第五星用盤軸,各星間刻細線相聯。第二圈陰刻隸書十二月神,最外圈篆書陰刻二十八宿,皆逆時針排列。

1977 年,安徽阜陽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栻盤是迄今發(fā)現年代最早的栻盤,其年代為漢文帝前期(公元前161 年)。上為小圓盤,直徑9.5 厘米,厚0.15 厘米。圓心有小孔,孔上安一銅泡釘,與下面的方盤相通。面刻北斗七星,邊緣分三層刻劃,外層按逆時針方向刻二十八宿;中層刻二十八個圓點于各宿的頂上;里層刻十二月次。下盤為正方形,邊長13.5 厘米,厚1.3 厘米,中間放小圓盤處稍突起。

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栻盤原圖及摹本

漢代栻盤除以木漆制成外,還有以青銅鑄成的。清代金石學家劉心源著錄的漢代“四門方鏡”拓片,實際上是漢代栻盤的地盤,長14 厘米,寬13.7 厘米,中央為放天盤的圓槽,盤面凹入部分長徑8.7 厘米,短徑8.4 厘米,與地盤格線相切。四角空白處有三個虛實圓紐。地盤有三重盤格,最內層為八干,第二層為十二支,最外層為二十八宿。

指南傳磁

北宋時期,人們發(fā)現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人工磁體開始代替天然磁石,磁針代替了磁勺。人工磁體是利用地磁感應法或摩擦傳磁法制成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總結了指南針的四種制作方法,即指甲法、碗唇法、縷懸法、水浮法,還歸納了指南針的兩大體系——旱羅盤和水羅盤。

海船上使用指南針的記載,始見于1119 年朱彧所著的《萍洲可談》,“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最早的航海羅盤是用一剪成魚狀的薄片鐵葉經磁化塞入木制魚中,使南極在魚首,北極在魚尾,并置水碗于無風處平放,魚在水中泛浮,其首所指,即為南極,是為“指南魚”;還有一種相似的稱“指南龜”?!爸改萧~”“指南龜”均是利用地磁感應制成,而指甲法、碗唇法、縷懸法、水浮法四種指南針則是由摩擦傳磁法制成。

劉心源著錄的漢代“四門方鏡”拓片及釋文

中國航海博物館藏風水羅盤

《事林廣記》載指南魚、指南龜復原圖

縷懸法指南針的結構是:以獨根蠶絲用蠟粘接磁針中部,懸掛于木架上,架下放置方位盤。磁針垂于方位盤中心上方,靜止時,因地磁作用,其兩端分指南北。

水浮法指南針是將幾段燈草橫穿在帶磁性的鋼針上,放在盛水的瓷碗中,燈草連同磁針浮于水面,磁針即指示南北。這種指南針實用性強,最先用于航海導航。

指甲法指南針是將帶有磁性的鋼針放在指甲蓋上,讓其旋轉指示方向。指甲蓋面較為光滑,阻力較小,因此測量的精確度較高。

碗唇法指南針即將帶有磁性的鋼針放在碗唇上,磁針以接觸點為支撐,可左右擺動,靜止時,其兩端分指南北。宋時的碗與今日使用的碗不同,碗唇較厚,碗口光滑,比較適合放置指南針。

縷懸法指南針模型

“針碗”即航海用水羅盤,碗內繪有類似“卅”的圖形,碗底圈足內用墨書“王”字。使用時,先在碗內注水,放入一根穿在浮漂上的磁針,隨后將碗底“王”字中的豎線對準船身中心線,如發(fā)生轉向,磁針與細線間會出現夾角,可指示方向的變化。

水浮法指南針模型

指甲法指南針示意

碗唇法指南針示意

大連甘井子出土的元代指南針碗(旅順博物館藏)

明代航海羅盤24 方位圖

南宋時,將磁針與劃分方位的裝置組成的儀器稱之為盤針、經盤、地螺,后來才改稱為羅盤。南宋時對方位的認識也有發(fā)展,正指24 方位“正針”,所指在兩針之間的叫“縫針”。盤面雖仍為24 方位,但實際已增為48 方位。

水羅盤從誕生之日起一直使用到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期使用的羅盤依舊是水羅盤,直到明嘉靖年間(1522—1566),“出現了一種支軸式的航海羅盤,指南針被固定在支軸上,這種新式羅盤被稱作‘旱羅盤’,并逐漸代替了水浮式的羅盤”。

羅盤行舟

北宋時期,我國已廣泛使用羅盤導航,且航向精準度可達到地盤24 分向(15°)的夾縫針,而歐洲直到14 世紀才有航海羅經32 分向方位的記載。旱羅盤的磁針支點固定,比水羅盤優(yōu)越,但當惡劣天氣來臨時,船舶劇烈晃動顛簸造成觀測不準或無法觀測。18 世紀時,中國航海家利用中國古代先民發(fā)明的平衡環(huán)裝配羅盤,使羅盤有了平衡性,免受大風顛簸的干擾。如1985 年江西臨川南宋墓出土陶俑和中國港口博物館藏陶俑皆為執(zhí)羅盤陶俑,人物所持旱羅盤有16 個方位刻度,但沒有標字,羅盤中間的磁針形狀與水浮磁針不同,其中央有一明顯圓孔,應當是軸承結構。由此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早在12 世紀已有旱羅盤的直接證據。此外,18 世紀初,也有了航海用旱羅盤的文獻記載并且也有實物可供研究參考。

臨川出土執(zhí)羅盤陶俑

中國港口博物館藏執(zhí)羅盤陶俑

圖①18 世紀初航海用旱羅盤示意:旱羅盤是用一根尖的支柱支在磁針的重心處,盡量減少支點的摩擦力,使磁針在支柱上自由靈活地轉動以正確地指向南方或北方

圖②③④清代航海羅盤(中國航海博物館藏)

圖⑤西方16 世紀航海羅盤方位示意

中國航海羅盤傳到歐洲后先被改造成16 個方位的航海羅盤,依風向分割羅盤,然后再將其細分為32 方位。1544 年的波托蘭海圖上描繪的羅盤方位圖,與中國傳統(tǒng)的航海羅盤極其相似。“在西方的航海圖上,航海羅盤被描繪成玫瑰花狀,故常稱作‘羅經花’”。

《明代蕭崇業(yè)琉球過海圖》,圖中描繪了從福建梅花所至琉球那霸港的針路,并注有具體針位

航海羅盤越大洋

航海羅盤的二十四向方位,按陰陽五行學說中的后天八卦的方位理論布置。用十天干、十二地支和八卦中的四維乾、坤、艮、巽代表每一個方位,因為十天干中“戊己”代表中央方位,位置已被指南針占用,故不用。子北、午南、卯東、酉西,航海應用時,每一方位字代表一個指向,合15°,稱為單(丹)針。如單午針,即指向正南,航向180°;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二十四方位細化成四十八個方位,相鄰的兩個方位中間又可代表一個更小的方位,可以精確指向到7.5°,這在針經中稱作縫針,如丙午針,則針指向丙、午兩字之間,即南偏東7.5°,航向172.5°。

在指南針發(fā)明之前,天文導航是保證船舶在海上航行安全和到達目的地的重要保障。有了指南針后,隨著航海羅盤的應用,人類航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早期使用指南針導航,還需要借助于天文與地文知識,發(fā)展至后來,將船舶航向的變動與指針變動的對應關系進行總結,能夠得到一條航線的針路,有了針路,海船能脫離天文導航而只依靠羅盤導航。

針路上指針的變更點稱為“針位”,將針位以文字著錄則稱“針經”。現存最早記錄針位的文獻是元人周達觀《真臘風土記》,該書開頭記有航行的針位:“自溫州開洋,行丁末針。歷閱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順風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

航海羅盤發(fā)明后不久,大約在13 世紀時,即經阿拉伯航海家,先后傳入亞歐各國,促進了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西方工業(yè)革命的興起,蒸汽輪船的出現,液體磁羅經應運而生,航船導航隨之而進入磁羅經時代,航海羅盤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猜你喜歡
磁針羅盤指南針
失靈的指南針
用針和表就能制成指南針?
觀展指南針
自制指南針
指南針
數學王國大闖關
數學王國大闖關
不宜上課
由2016年南京市一道關于“小磁針”的物理中考題想起的
像水一樣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