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圣
圖1 望遠留香
“宜興紫砂”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有著較強的影響力,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一件用紫砂泥制成的器具,紫砂壺可謂將原材料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形成了“壺泡茶,茶養(yǎng)壺,壺養(yǎng)人”的良性循環(huán),人們對于其性能的熱愛也不斷衍生出豐富的紫砂文化,不同造型的紫砂壺往往是手工藝人審美觀念和人生態(tài)度的體現(xiàn),因此喜好風雅的人選購紫砂壺,不單要看其實用性,更在意其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底蘊,這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圖1“望遠留香”紫砂壺從造型上看它屬于筋囊器的一種,與供春壺的藝術形式有著相似之處。從文化內涵上看,它體現(xiàn)出的是中國人對于自然之物的欣賞,因此以一可食用的植物果實作為主題。此件紫砂壺既有著來自泥土的芬芳,來自瓜果的清爽甘甜,又有著精湛獨到的細膩外表,手工藝人在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之時是充分考慮了現(xiàn)實因素,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精美的作品。
紫砂泥種類繁多,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紫紅色紫砂壺一般是由紅泥或朱泥燒制而成,除此之外還有青灰色、黃色之類的紫砂壺作品,不同的顏色也能幫助作品表達不同的主題。此件紫砂壺有著淡黃色的壺身,應該是用段泥燒制而成,這是一種由紫泥和綠泥共生的泥料,十分珍貴,質感十足。因此我們所看到的壺面于細膩光滑之中有著細微顆粒,與自然植物的造型是極為匹配的。壺身大致呈一圓柱體,上寬下窄,上部線條柔和,下部線條稍微硬朗一些,是仿造我們所熟悉的甜瓜形狀制成。壺嘴與壺把手極為纖細,壺嘴與壺身下部自然相接有著硬朗的線條,壺把手由壺身上部延伸出來,是柔和的線條,在造型上整個壺身就具有對稱、和諧的美感。壺蓋平整,與壺身融為一體,壺鈕則設計為小巧的瓜藤,這樣整件紫砂壺的造型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甜瓜,為后續(xù)的設計和主題思想的傳達做了鋪墊。
筋囊器是經(jīng)典的紫砂壺造型,通常是仿造瓜棱、花瓣等制成,在壺表面通常有紋理裝飾。最早誕生的紫砂壺是仿造樹瘤制成,供春將其紋路完美復現(xiàn),可看作是最早的筋囊器作品。此件作品也是一件優(yōu)秀的筋囊器,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較之供春壺,此件紫砂壺有著更為細致的表面,其紋路清晰,凹凸有致,具有立體感,使紫砂壺外表更加接近甜瓜的形貌。更有趣的是,手工藝人別出心裁的在壺表面以幾粒甜瓜籽作為點綴,就更使整件紫砂壺充滿生機,也使甜瓜的主題更為清晰,真可謂是創(chuàng)意十足。
甜瓜這種水果我們不會陌生,在炎炎夏日它是“解暑神器”,除了口感甘甜之外,甜瓜還有一種怡人的清香,老百姓在選購甜瓜時也習慣于“聞香選瓜”,可以看出甜瓜的香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以甜瓜為主題就使得此件紫砂壺三“香”聚頂,紫砂泥的泥土香氣、茶葉的芬芳與甜瓜的甜香完美融合在一起,就像香水有著前、中、后調一樣,初見此件紫砂壺我們會首先感受到泥土氣息,隨后意識到這是甜瓜的造型,由此感受到第二種香氣,最后一種便是泡茶時感受到的。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手工藝人的創(chuàng)意,取名為“望遠留香”絕對是名副其實。
甜瓜甘美,紫玉芬芳,紫砂壺藝術在中國流傳百年,其藝術魅力并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衰退,而是更加具有古樸氣息,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然,它內在的文化,它能夠博彩自然或其他藝術之所長,再通過手工藝人的妙手形成自己的品格,這就是中國手工藝人的精湛手藝,紫砂壺身上凝結著深遠的中華文化,正如此件“望遠留香”一般,它的香氣將會持久地散發(fā),會帶給我們長久且堅實的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