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
最近看了個新聞:日本女孩作呋靠省錢買了三棟樓,33歲提前退休,靠房租就能月入2萬(日元)。
她有多省呢?早餐只吃一個面包,中午飯連調(diào)料都不加,晚上青菜煮面,一天下來合人民幣才10塊錢,冰箱里常年只有廉價的折扣食物。衣服基本是親戚朋友不要的,鞋子穿老媽的,家具也都是別人二手淘汰下來的,連頭發(fā)都被自己賣掉了……
姑娘用了15年左右的時間,前后買下三套房。接下來她的人生迎來了令人羨慕的高光時刻——退休。不過所謂退休只是不用上班,沒說不工作,
自己當老板了而已——人家開了一間貓咪咖啡館,和愛貓一起生活,算是實現(xiàn)了財務(wù)自由。
這個財務(wù)自由也是相對的。按照大部分年輕人的標準,姑娘一個月那點租金買套貴點的護膚品都不夠,更別說旅行健身了,自由啥?但是對作咲來說,過無欲無求的生活就足夠了,不愁吃也不愁喝。
勵不勵志,看你怎么去解讀了。
作咲這套苦行僧式的省錢大法本身并不值得在年輕人中推廣提倡,衣服穿二手的倒沒什么,長期吃干面包蔬菜面,真吃出營養(yǎng)不良很麻煩。
作咲身上真正值得推崇的不是她的省錢,而是她的意志力和執(zhí)行力:她在18歲的時候定下計劃在34歲前就要買下三棟樓,然后退休。她為此定下了詳細的計劃,而且這一切真的在她33歲的時候?qū)崿F(xiàn)了。她并不是完全的節(jié)儉,比如她喜歡貓,在貓身上就花了一百五十多萬日元。這說明什么呢?人家只是對吃穿不感興趣而已,夢想就是能開一間貓咪咖啡館。
省錢本身一點也不酷,沒有愛好,沒有人生規(guī)劃,單純?yōu)槭″X而省錢,那活著跟咸魚有什么分別?但是有夢想,有追求,為了追求可以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這太酷了,也是當下年輕人身上最稀缺的。
我見過太多看上去很瀟灑的年輕人,談起“省錢”就像在談馬王堆出土的老古董,離自己好像十萬八千里。手機要買最新款,跑鞋要穿限量版,護膚要有貴婦牌。而錢呢,就這么多。不夠花,也賺不到,于是就啃老,信用卡拆東墻補西墻。他們對精致的人生有太多渴望,卻離精致兩個字越來越遙遠。問題不是出在不會省錢,而是不夠自律,沒有愿意為之犧牲的夢想。收入有限的時候,你想離自己想要的生活近一點,就要離沒必要的欲望遠一點。
一個朋友有一次和我吐槽她的上司,簡直是現(xiàn)代版的葛朗臺。
這個上司是孤兒,妻子來自農(nóng)村,夫妻倆靠自己的努力在北京買了兩百平方米的房子。為了這套房子,他們幾乎從不下飯店,周末也沒有什么娛樂活動。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回到家,看著寬敞明亮的房子。朋友笑著說,你說這樣的人生有什么樂趣?
可是我覺得這個人很了不起,如果不靠這樣的省,他怎么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曾經(jīng)跟好多人探討過財務(wù)自由的問題,到底多少錢算自由?沒有標準答案。不設(shè)限的話,恐怕多少也不夠花,中了巨額彩票幾年后返貧甚至橫死街頭的比比皆是。
但是多賺點錢,少花點錢,留出足夠的積蓄去給夢想買單,這就是一個普通人能夠通往財務(wù)自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