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會惠
[摘 要]巧妙的提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反之則會阻礙學生深入探究。以“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為例,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操作和推理,從而習得知識,形成能力。
[關(guān)鍵詞]問題;路徑;操作;長方體、正方體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9-0072-02
某教師執(zhí)教蘇教版教材第十一冊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時,采用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落腳點放在“找與想”上面,讓學生用數(shù)學思維去審視和概括長方體的特征,在觀察、比較、歸納等活動中,引導學生識別長方體與正方體,獲得了極好的教學效果?,F(xiàn)摘錄幾個教學片段與大家分享。
一、問題讓思考有路徑
【教學片段1】師: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長方體各要素的名稱——面、棱、頂點,若要深入研究長方體,對于面、棱、頂點這三要素,你能設(shè)計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生1:長方體共有幾個側(cè)面?
生2: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
生3:長方體各表面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是怎樣的?
生4:長方體的體積由哪些因素決定?
生5:長方體中有面積相等的表面嗎?有等長的棱嗎?
師:帶著這些問題,觀察研究我們手中的長方體模具,請用清數(shù)、測量、比較等方法研究三要素的特征。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發(fā)現(xiàn)的結(jié)論,并由組長填寫報告單。
出示:長方體有幾個側(cè)面?各側(cè)面是什么形狀?哪些面是全等的?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等長?長方體有幾個頂點?你還有什么新的問題或發(fā)現(xiàn)?
【賞析:授課教師抓住了本課重點,首先讓學生概括長方體的主要特征,緊跟著在回顧點、線、面的舊知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長方體各部分的學名。然后,不是讓學生按照報告單羅列的任務(wù)直接做,而是讓學生思考“如果要深入研究長方體,對于面、棱、頂點三要素,你能設(shè)計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這樣的問題,不但能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而且還能指明研究的方向。最后,授課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和補充,形成一份學習成果報告單,這份成果報告單不同于課本中連續(xù)7個問題的編排方式,而是按“面、棱、頂點”三個方面分門別類,從而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和有序觀察的習慣:(1)長方體有幾個面?(4)長方體有幾條棱?(2)每個面是什么形狀?(5)哪些棱長度相等?(6)長方體有幾個頂點?(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7)大家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二、問題讓操作更見效
【教學片段2】師:我們探究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三要素的特征,請按照這些特征制作一個長方體。拿出學具袋中的小棒,手工制作一個長方體外框。在制作之前,請先考慮好如何選取小棒才能一次性做好長方體框架,然后小組合作裝配長方體外框。
師:能告訴大家你們小組率先完成的秘訣嗎?
生:我們挑選等長的4根小棒為一組棱,共挑選出3組,然后再裝配外框。
【賞析:通過操作實驗,學生汲取了大量的直觀知覺,激發(fā)了自身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在動手裝配之前,先深入思考問題“如何選取原材料,裝配外框的工效會最高?”,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選取材料上,而不是盲目、低效地去一根根地嘗試。這樣做,既復習了平行的四條棱等長這一知識點,同時又應(yīng)用了平行的棱等長這一性質(zhì)來作為選取材料的依據(jù),帶著智慧操作,使操作更有目標性,更有條理性?!?/p>
三、問題讓思維更深刻
【教學片段3】師:我也做了一個外框,隨意取下其中一條棱,你能推測出這條棱的長度嗎?
生(齊):能。
師:依據(jù)是什么?
生1:因為平行的棱等長。
師:再取下一條棱,顯然還可以復原整個長方體的大小。如果繼續(xù)取下一些棱呢?想一想,最少需要保留幾條棱,才可以復原出長方體的大小?動手試試看。(學生小組合作)
師(展示學生手中的相交于一點的3條棱):還能再取下一條棱嗎?
生2:不能。
師:為什么?
生2:再取下一條棱,就無法確定長方體的高度。
師:取下這一條呢?
生2:就無法推算出長方體的長。
師:取下這一條呢?
生2:就無法推測長方體的寬度。
師:看來,這三條棱不可或缺,它們可以決定長方形的形狀和大小。
【賞析:學生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容易被一些近似的知識概念迷惑,摸不清知識的本質(zhì)。授課教師能夠及時使學生明晰長方體的結(jié)構(gòu)特征,提高學生思維縝密性的同時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對長方體的長、寬、高的理解是這堂課的難點所在,是直言“什么是長、寬、高”,還是讓學生在操作中探明長、寬、高的功能與本質(zhì)呢?“想一想,最少需要保留幾條棱線,才可以復原出長方體的大?。俊薄斑€能再拆下一條棱嗎?為什么?”……這樣的問題能使學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更有方向,也更準確?!?/p>
四、問題讓生成更多元
【教學片段4】師(出示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生1:長8厘米、寬3厘米、高3厘米。
師:試想一下,怎樣通過改變棱長將一個長方體變形為正方體?
生2:把代表長度的那條棱的長度縮短成3厘米。
生3:也可以把代表寬和高的棱都延長成8厘米。
生4:只要令長、寬、高的長度一致就可以。
師(出示變化后得到的正方體):你們有何發(fā)現(xiàn)?
生5:當長方體的長、寬、高等長時,就變成了一個正方體。
生6:長方體和正方體關(guān)系密切。
師:你們的頭腦太活了!那應(yīng)該如何探究正方體的特征呢?
生7:也從面、棱、頂點三要素來研究。
生8:和長方體的探究方法如出一轍,因為它們緊密相關(guān)。
生9:長方體和正方體雖然高度相關(guān),也有區(qū)別。
師:仔細觀察手里的正方體框架,面、棱、頂點各有什么特點?
生10: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11:每個側(cè)面都是全等的正方形。
生12:12條棱都等長。
師:有同學說,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這是什么意思?
生13:它們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14:對面全等,平行的棱等長。
師:區(qū)別呢?
生15:正方體的6個面都相同,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師:正因為正方體太特殊,所以可以看成是特殊的——
生16:長方體。
【賞析:教師能抓住課堂中的“生成點”,有效利用學生的生成性資源,促進課堂生成更多有價值的成果。對于正方體特殊性的理解,教師進行了遷移:“試想一下,怎樣通過改變棱長將一個長方體變形為正方體?”“那應(yīng)該如何探究正方體的特征呢?”……在開放性問題的激勵下,學生才會進行積極思考,深入交流,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逐漸明朗?!?/p>
所謂的問題導向,其實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探究,而且在探究操作的過程中沿著既定的解決問題的目標前進,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操作、去思考、去推理,操作成功了,思考正確了,推理無誤了,那么問題也就解決了。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