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榮
在新課改的積極影響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逐步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然而,近年來一些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與當代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些不符。在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把學生限制在了狹窄的課本范圍內,這對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眼界的提升非常不利。思想品德是培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基礎學科,需要教師轉變老舊的不符合學生的教學理念,逐步帶領學生融入社會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思想品德知識,感悟人生真諦,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課本中煩冗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本文擬闡述小學思想品德歸回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意義,并積極探索了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歸回社會生活的具體措施,讓品德教學給小學生的未來生活與學習提供思想支持和文化保障。
思品教學回歸生活的意義
對于小學思想品德這門學科來說,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配合與相互協(xié)助。在思想品德課堂上,教師要逐步增加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樂趣,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有些學生認為思想品德這門學科沒有語數(shù)外重要,所以他們在日常的學習中常常會忽視對其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結合課本內容,尋找學生熟悉的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融入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思想品德知識在社會上的實際使用,以此來強化小學生的思政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
回歸生活的具體措施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緊緊跟隨教育市場的發(fā)展進程,創(chuàng)設多種實踐活動,并借助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豐富學生的學識,提升其學習視野,促使小學生能夠朝著更加健康、平穩(wěn)的方向發(fā)展。
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生活化的課程,源于學生的日常社會生活。它對學生思想品質的養(yǎng)成來說至關重要。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來源于其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悟、體會和總結,所以說教師要格外重視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育。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把專業(yè)課堂帶入社會生活中,用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來引導學生的日常生活,協(xié)助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道路。
思想品德教學模式生活化 一是生活場景模擬,促使學生在真實事件中體驗情感。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來說需要一個漫長的進程,而且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光要依賴課本內容實施教學,還要借助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實行場景模擬,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生動形象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地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悟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樂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用多媒體設施實施教學,用視頻、音頻、動畫或者圖畫的方式把思想品德課本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以此來博取學生的眼球,增加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興趣。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學習“美化家園”有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查閱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產生活例子,而且把一些社會生活中的不良現(xiàn)象展示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明確保護實際生活環(huán)境的重任,逐步強化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進程。二是角色扮演,促使學生與思想品德課本內容的直接對話。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課本內容,深入社會生活,最終促使學生能夠與思想品德課本內容直接交流。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把課本知識形象地展示在課堂上,培育學生的思想道德能力和正確的學習能力,從而協(xié)助其形成對待事物正確的判斷和推論。比方說,在學習“和誠實交朋友”有關內容時,老師可以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一故事讓學生實施演繹,從而使學生體味真誠的樂趣,進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思想品德教學的空間開放化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開放化,主要是教師需要打破老舊的教學思維對學生學習的限制和約束,不應該只把學生約束在政治課本中,而且需要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教育市場發(fā)展進程,適當?shù)財U展思想品德教學范圍,選取社會上帶有濃厚趣味性的事件或者場景來優(yōu)化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一是貼近社會生活,掌握生活常識。思想品德課程包羅萬象,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教學素材,帶有創(chuàng)新性地向小學生傳授思想品德知識,帶領學生融入社會生活,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識問題。如在學習“平安回家”有關內容時,思想政治老師可以聯(lián)系當?shù)氐慕痪块T,給小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跟隨交警的日常執(zhí)勤中感受社會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感受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常識。二是深入社會,感受生活。思想品德課程具有極強的社會生活性特征,需要以社會實踐為依托,促使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內部,感受思想品德知識在社會實踐中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思想品德的學習,促使學生學會帶著積極向上的感情融入生活,為小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和發(fā)展做好鋪墊。
結束語
在教學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注重教學的社會生活化特征,逐步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把學生當作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中心,協(xié)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而且,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科學習現(xiàn)狀和教育市場,借助社會生活上的案例以及科學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有規(guī)律的學習、健康的生活,這樣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學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安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可以自主地融入實踐活動中,讓其真實地感受生活,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興勝.巧妙運用課題讓學生“感興趣”——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之我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8(10):181-182.
[2]鄔冬星.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7):153-154.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玉泉鎮(zhèn)石馬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