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偉
(浙江省諸暨市開放雙語實驗學校,浙江諸暨 311800)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務必要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進行全面提高,將科學的本質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出來,并且還要將“科學探究”進行有效突出,以便能夠促使學生實現(xiàn)全方面發(fā)展。教育部也在其出臺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反復強調,教學模式應該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將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翻轉課堂教學讓課堂不再是原來的“一言堂”,并促使教學管理模式、課程設置模式、教師角色等均出現(xiàn)相應的變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合作者、探究者的角色,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1]。
傳統(tǒng)初中科學教學模式通常包括兩個階段,分別是課后知識內化階段與課堂上知識傳授階段。而翻轉課堂則改變了這種方式,在課前就通過信息技術實現(xiàn)了知識的傳授,課堂上則開展知識內化和知識應用,并且教師還通過與學生互動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與檢驗,科學知識的有效應用與轉化才是初中科學課程關注的焦點,而并非僅滿足于讓學生“學會”科學知識。在初中科學課程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必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更大的學習熱情來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2]。
初中生正處于好動的年齡段,對很多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又比較好動,不容易安靜下來,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恰好能夠滿足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于主動地位,能夠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宜的學習節(jié)奏、學習難度和學習內容,還可以對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進行妥善安排,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個性化學習的特點,讓學生體驗到滿滿的幸福感和存在感。由此可見,初中科學課程實施翻轉課堂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認知發(fā)展。
翻轉課堂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就給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了挑戰(zhàn),“以學為本”的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得到了大大的強化,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凸顯出來。一方面,翻轉課堂有效延長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學習科學知識,還能夠在課后的任意地點、任意時間段開展自主探究與學習;另一方面,翻轉課堂的有序開展需要廣大學生的共同參與,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學生則成了課堂上最耀眼的“主角”,學生可以通過反復的學習、網(wǎng)絡互動、課下查詢資料等多種方式來對現(xiàn)有知識結構進行加深與拓展。
例如,筆者在教學浙教版初中科學七年級下冊的《不斷運動的地球》時,就采用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要求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來整理相關知識點,并且圍繞“不斷運動的地球”的主題來撰寫學習報告。首先,教師將相關知識點制作成多個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課前學習,這樣既能讓學生及時掌握新的知識點,又能讓學生反復揣摩、多次觀看。其次,讓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報紙等多種方式來撰寫學習報告,教師不做全方位的“手把手”教學,只是在適當?shù)臅r間段進行指導。而要制作出一份質量較高的學習報告需要學生共同合作,單憑一個人的能力是難以實現(xiàn)的,而協(xié)同合作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將知識分享給他人的過程。最后,在課堂上,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進行講解與展示,待講解完畢后,由學生自由提問,課堂氣氛極為熱烈,大家投票選出最優(yōu)秀的一組。通過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每位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獨立分析、搜索、總結相應的知識信息,在潛移默化中能夠對知識點有更深層次的領悟與理解,進而有利于形成“以學為本”的學習范式。
由于初中科學課程不是中考科目,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也不太受學生及家長的重視。雖然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但是也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負擔,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而這個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直接關系到翻轉課堂的有效開展?;诮處煂用鎭砜?,初中科學教師要與其他課程的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并根據(jù)科學課程的難點、重點適當穿插實施翻轉課堂,切忌求多、求全,導致翻轉課堂過于密集而讓學生的學習負擔過大;基于學生層面來看,要教會學生對各個課程的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既不能由于花費在科學課程上的時間過多而導致其他學科的學習受到影響,也不能由于科學課程不是主干科目而抵制翻轉課堂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是否有效,往往取決于學生是否具備較佳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只有知道了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要學之后,才能有效開展學習活動。然而,有相當數(shù)量的初中生并不具備必需的信息素養(yǎng),還不能獨立地去應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去獲取所需的學習資料、辨別網(wǎng)絡信息等,這對翻轉課堂的應用是極為不利的。有鑒于此,初中科學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指導、課下網(wǎng)絡溝通、行為示范等多種方式來給廣大學生傳授自主學習的方法,并可以通過向學生提供“導學案”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去應用翻轉課堂;同時,初中科學教師可通過技術講解與操作演示,使學生掌握網(wǎng)絡信息的使用知識與方法,促進其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
翻轉課堂往往會對初中科學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出較大的挑戰(zhàn)。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生成和預設、開放和封閉之間形成的矛盾統(tǒng)一體,而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由原來的預設走向生成,由原來的封閉走向開放,讓初中科學課程的教學變得更具開放性,這無疑會讓初中科學教師面臨一場全新的教學理念的洗禮。鑒于此,初中科學教師務必要認真思考,力爭在教學理念上有所創(chuàng)新與突破。首先,初中科學教師要讓教學能夠回歸真實的生活世界,要將初中科學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次,在具體的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要讓學生多去開展自我解讀、自我理解;最后,及時反思優(yōu)化翻轉課堂教學。眾所周知,翻轉課堂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時間較短,還存在較多的不完善之處。初中科學教師往往會借鑒他人成功的教學經驗,但不同地區(qū)、不同的學生群體都會導致教學效果存在差異。鑒于此,初中科學教師務必要定期反思優(yōu)化翻轉課堂教學,盡量做到分層教育,差異化地對待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既可確保有效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又可升華教學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科學課程實施翻轉課堂的意義,又深入探討了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所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希望能對初中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為其日后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