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吹管樂器,大約在公元3世紀(jì)時(shí)由波斯一帶傳入中國。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于軍樂之中。明代后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到了近現(xiàn)代,嗩吶成為中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民間樂器之一。
嗩吶的管身木制,呈錐形,并在上面開有八孔(前七后一)。木制管的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gè)銅制的喇叭口,所以俗稱喇叭。
這種樂器體積小,偏生嗓門兒奇大,聲音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嗩吶多在民間的吹歌會(huì)、秧歌會(huì)、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等的伴奏中應(yīng)用。
小朋友,讓我們在熱鬧的嗩吶聲中載歌載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