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元
摘 要:鈞瓷拉坯成型歷史悠久,對鈞瓷發(fā)展影響深遠。創(chuàng)作拉坯作品不僅需要保留本土拉坯工藝特色,還需要融入現代人的審美和情感需求,突出個性和文化,使現代鈞瓷拉坯作品具有自由性、開放性、情感性、文化性,使作品更具精神內涵意義。拉坯成型的多樣性給鈞瓷未來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發(fā)展空間。對于鈞瓷拉坯成型工藝的研究,能更好服務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拉坯創(chuàng)作,能讓更多人理解拉坯創(chuàng)作的藝術價值,同時也為鈞瓷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動力。
關鍵詞:拉坯成型;鈞瓷;工藝流程;創(chuàng)作
1 前 言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手工行業(yè)慢慢崛起。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的需求,而越來越多地追求對美學的精神享受,這也造就了陶瓷等藝術品行業(yè)的火熱。同時,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在提高,藝術審美在上升,對工藝品的要求自然也越來越挑剔,人們不再僅僅關注千篇一律的華美外觀,而更多地去欣賞手工工藝內在情感的獨特表達。鈞瓷拉坯創(chuàng)作正好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一件優(yōu)秀的鈞瓷拉坯作品包含了拉坯者高超的技術水平和藝術修養(yǎng),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鈞瓷拉坯創(chuàng)作者通過手與泥土的接觸,變成了一個個有生命有個性的藝術品,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正是這一點,現在拉坯被許多人所喜歡,有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本文側重研究鈞瓷拉坯工藝流程。立足于鈞瓷生產和陶藝教學,拉坯工藝技術研究是為了鈞瓷制作行業(yè)有一個科學性的指標,讓其工藝技術準確規(guī)范。通過研究拉坯工藝找出規(guī)律依據來指導陶藝教學,為鈞瓷拉坯創(chuàng)作、生產提供理論經驗指導,更好地促進鈞瓷技藝健康發(fā)展。
2 拉坯原理及特征
拉坯是鈞瓷創(chuàng)作的重要成型方法和表現形式。簡單地說,就是將一團泥通過輪制技術將泥做成想要的形狀,以前先輩們是通過手搖腳蹬來完成拉坯的。后來人們發(fā)明了拉坯機,把泥放在輪盤上,利用拉坯機帶動輪盤的旋轉,通過拉坯者手對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控制,將輪盤上的泥團拉成空心的形狀,之后再進行形狀的變化,這就是拉坯成型。它主要是利用離心力作用形成的的一種成型方法。
鈞瓷拉坯具有成型快用時短的特點,只需要一臺拉坯機,操作簡單方便。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以靈活多變,隨心所欲,自由性強,適用范圍廣。缺點就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拉坯器型一般都是圓形,技術難度大,產量較其它成型方式要低一些。手拉坯器物造型除了圓形和弧形外,也可以做成變形體(見圖1到圖5)。
3 鈞瓷拉坯創(chuàng)作形式途徑
在新石器時代制陶工藝就開始運用輪制的技術,之后這種成型手法發(fā)展到拉坯制陶工藝,拉坯成型手法隨之發(fā)展起來,一直延續(xù)到現在也還是制陶成型法的一種重要特色。但是傳統(tǒng)拉坯成型過于追求器型標準化、正規(guī)化、功能化,導致人們認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無外乎都是碗碟瓶罐。追求這些不是不好,但往往會給人一種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過于單一、呆板、缺乏創(chuàng)新、沒有生命力的感覺。我們不能把傳統(tǒng)拉坯成型僅僅當作是一種制瓷技術,而更多的應該作為一種藝術手法來對待。作為一個全面手藝人,掌握拉坯技法是必需的。它不僅能提高我們鈞瓷創(chuàng)作的技術水平,也能提升我們對形體的判斷力,增強對泥性感覺的敏銳度和藝術審美的自然化,更能提升我們對形體空間概念的認識能力和造型的塑造水平[1]。
現代陶瓷作品就用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工業(yè)陶瓷。鈞瓷拉坯創(chuàng)作主要在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上,日用陶瓷中茶壺、杯子,拉坯的比較多,像碗、盤子、碟子由于產量大,現在大多都是機器生產,拉坯的比較少。藝術陶瓷現在用拉坯成型是最普遍的,其中仿古類、陳列類最多。仿古瓷就是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作品,鈞瓷拉坯可以仿仰鐘式花盆(見圖1)、鼓釘洗(見圖2)、渣斗、梅瓶、玉壺春瓶等經典造型,等比例縮小或放大拉制這些經典造型是容易的,完全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做是有難度的,因為要考慮到收縮,所以做起來很難。但拉制仿古類瓷器不用考慮設計,不用什么想法,是前期鍛煉拉坯技術很好的途徑?,F在鈞瓷市場上好多花器、香器、流水器都是通過拉坯制作的。這些更多的是考慮到產品的設計性、功能性、實用性、美觀性等功能,而藝術性、觀念性、思想性、情感性就很弱了。
另外一種拉坯創(chuàng)作是通過變形來實現的。這種適合教學和個人陶藝創(chuàng)作,這種需要融入個人思想感情和藝術理念,需要創(chuàng)作者具有一定的審美理念和很高的藝術修養(yǎng)。拉坯變形可以通過扭曲、按壓、拍打、卷邊刮刻(見圖5)等形式,做成各種各樣抽象的藝術形態(tài),還可以加入各種各樣的肌理痕跡(見圖3)。不同的肌理會給人產生不同的感覺,也可以單純的靠線條變化來表達作品外形,線條可以變?yōu)殡p曲線、弧線、曲線,使得作品極富美感。在現代的鈞瓷創(chuàng)作中,線條的塑造形象功能則顯得復雜得多,在進行鈞瓷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僅僅是需要塑造出各種各樣的線條,還需要考慮到鈞瓷創(chuàng)作之時的光線效果和鈞瓷的釉色、空間結構等多種因素,這樣才能很好地利用線條造就出一件精美的鈞瓷拉坯作品[2]。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鈞瓷自身的特點,拉坯創(chuàng)作的時候還要考慮后期上釉和燒成的因素。鈞釉的主要特點是釉厚、乳濁、呈色復雜多變。在拉坯創(chuàng)作的時候作品應高度概括,體面分明,應巧妙利用線條的變化,減少坯體表面上的形象裝飾[3]。鈞釉覆蓋性強會減弱形體裝飾。如果要保留精雕細琢的精彩部位,可以局部不上釉或少上釉,最終做出來的作品應是型與釉的完美結合。
4 拉坯成型工藝和修坯工藝流程
4.1 前期準備
4.1.1 設計,畫圖,思考
拉坯創(chuàng)作需要一氣呵成,需要眼、手、腦三者協(xié)調配合,技術難度大,所以要先設計,通過畫草稿,不斷思考,反復修改,才能保證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得心應手。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拉坯創(chuàng)作不是單純對器皿的設計,它關系到個人情感和創(chuàng)作理念的表達,在設計思考的時候,需要我們考慮到作品創(chuàng)新、整體效果以及制作過程。設計是為了讓作品更具個性,造型部位更加準確,制作過程更加合理性。在此期間需要我們搜集大量素材,通過加工整理開始畫草圖,繪制效果圖,制作拉坯小稿,在小稿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最終確定作品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在制作中既不失設計的標準又融進拉坯工藝特有的藝術美感。
4.1.2 原料加工-練泥
泥料加工工藝流程: 礦石(打碎)→配料→球磨加工→過篩除鐵→壓濾→練泥(粗練)→陳腐→精煉(抽真空)→保濕存放。
鈞瓷手拉坯創(chuàng)作的作品對原料要求比較高,好的原料是作品成功的前提保障?,F在鈞瓷界常用鈞瓷胎料配方為黏土(劉家溝、黃道)50%,沙(石英)30%,長石(黃長石)10%,黑毛土10%。其中拉坯泥中黏土的主要原料是劉家溝土和黃道土。黏土可以調節(jié)泥料的可塑性,同時黏土在泥料中具有懸浮性與穩(wěn)定性,是坯體燒結時的主體。石英是坯體的骨架,對泥料的可塑性起調節(jié)作用。它的顆粒形狀有利于生坯水分的快速排出,還可以縮短坯體的干燥時間,減少坯體的干燥收縮,而合理的石英顆粒能大大提高坯體的強度[4]。長石是瘠性原料,能降低坯體組分的熔化溫度,減少坯體的干燥收縮變形。黑毛土,外觀呈紫黑色,是含有機物較多的一種軟質黏土,黏性比較大,可塑性好。在泥料中主要起成型作用,可以提高坯體的粘度。
礦石準備好以后,按照配方配比倒入球磨加工,一般原料、球石、水的比例為1:(1.5 ~ 2):(0.8 ~ 1.2),球磨裝載量在3/4左右,球磨時間按料的不同一般加工時間從十幾小時到二十多個小時不等,具體時間可以根據球磨機的大小轉速去計算。為了使泥漿細度達到不同拉坯工藝的要求,球磨時間會有所調整。
過篩除鐵是為了除去坯體中的鐵雜質,如不除鐵,燒成的坯上會有黑色斑點,也有創(chuàng)作的作品需要這種效果可以不除鐵,根據藝術效果而定,一般除兩到三遍。
過篩除鐵后的泥漿就可以通過泵抽到壓濾機中,用壓濾機擠出水分,變成泥餅。用壓濾機得到的泥餅是不均勻的,里面含有很多空氣,經過粗練,把泥練成泥段,便于運輸和存放。經過粗練的泥段在一定溫度和濕度的環(huán)境中放置一段時間,這個過程就叫陳腐,陳腐可以使泥料水分更加均勻分布,增加腐植酸物質的含量,改善泥料的粘性,提高成型性能。經過陳腐后可以提高坯體的強度,減少燒成變形的機會。陳腐過后的泥段可以通過真空練泥機進行練制,一般泥段的含水量在20%左右最好,如果拉制大件器物需要用硬一點的泥料,太軟則容易變形,軟硬度、真空度可以根據自己拉坯創(chuàng)作需要而定。
4.2 拉坯制作過程(加入創(chuàng)作變形部分)
鈞瓷拉坯創(chuàng)作制作工藝流程:揉泥→定坯盤→定泥→抱正→開孔→拔高→做形→調整→清理
4.2.1 揉泥
揉泥分為羊頭式和菊花式兩種形式。揉泥最終要達到的效果是把泥中所含的空氣排凈,使其相當致密,同時經過長時間的揉練,使泥中的水分更加均勻,沒有硬泥、軟泥相互摻雜的現象,用起來性能更加順手[5]。
4.2.2 定坯盤
先在拉坯機上拉一小泥片,做底,方便粘結坯盤(石膏板),然后把坯盤放在拉坯機上拍正就可以了。放置坯盤是為了方便取坯,因為拉坯創(chuàng)作的坯體比較大,不用坯盤取坯容易變形。
4.2.3 定泥
在拉坯機轉動之前,把揉好的泥放在坯盤上,最好能放坯盤中央,如果泥團過大不圓,可以拍打幾下,讓泥團更圓滑。需要注意的是,泥團與坯盤一定要粘接好。
4.2.4 抱正
泥團放在坯盤上固定后,啟動拉坯機,雙手需要沾少量的水,讓手跟泥之間有潤滑的作用,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反復抱幾次,手不要用蠻勁,學會用巧勁,手不能隨著泥的搖擺晃動,控制好轉速,轉速越慢越不容易抱正,對初學拉坯而言,這需要慢慢練習,練習幾次就可以將泥頭抱正了。如果創(chuàng)作的是扭曲變形的,也可以不用抱正。
4.2.5 開孔
開孔需要在抱正的基礎上完成,泥柱不能太高。開孔需要從泥頭正中心開始,由上往下一點點深入,直到泥柱底部,由底部向外擴,這時需要注意,擴底的時候底部不能凹陷,要拉成接近一個平面,可以凸起一點。泥柱底部要留有2 ~ 2.5 cm厚度,方便后期修底足。
4.2.6 拔高
拔高是拉坯工藝成型的關健。拔高的方法是一只手在內,另一只手在外,并且上下位置要錯開,里面偏上些,外面偏下些,同時用力,其目的是將泥壁變薄提高,達到最終造型所需要的高度與厚薄度。
4.2.7 做形
在提筒拔高以后,就可以做形了,兩到三遍坯形就做出來了,這一過程很關鍵,需要拉坯者高度集中,手眼腦協(xié)調配合。腦子里必須對創(chuàng)作設計的外形銘記于心,這樣在拉坯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形的時候坯體用水不能太多,否則坯體容易開裂;在拉坯的時候,口一定不能太大,要不斷收口,且給口部留有足夠的泥,口部的泥要反復拉扯幾次??诓康哪嗖荒芴洠ɡ茣r間過長),太軟不容易收口;做完再用海綿把底部和坯壁上的積水吸出來,防止坯體炸裂。注意把握雙手用力的方向、力度和協(xié)調,鈞瓷拉坯主要是做內形,需要把內形一次性做到位,因為外形后期可以修出來,內形一般不修。
4.2.8 調整
坯形做出來以后,我們需要把坯體外形的線條進行微調,讓坯體線條飽滿流暢,口、頸、肩、腹、底各部位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呼應,坯體應造型準確,比例合適,空間結構合理,坯壁薄厚均勻(下面比上面厚一點)。
4.2.9 取坯,清理拉坯機
最后,直接把坯盤帶著坯體取下,清理拉坯機,關閉開關就可以了。
4.3 修坯工藝流程
修坯工藝流程:定坯→修底→修口和坯體→調整→裝飾(耳飾、鏤空、肌理)→晾干→完成(等待燒制)。
修坯又叫利坯或旋坯。修坯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干修坯法,坯體含水率6 ~ 10%或者更低時修坯;另一種是濕修坯法,坯體含水率在15 ~ 19%左右。鈞瓷修坯主要是在坯體半干半濕且坯體有一定硬度時進行。修坯的工具主要用各種各樣的修坯刀,做變形肌理處理的,需要特殊工具。
工具準備好后把半干的坯體放在修坯機或修坯臺上,定正,開始修坯體底部,在修底部的時候不斷用手敲擊聽聲音,聽到沉悶的聲音說明坯體還很厚需要繼續(xù)修薄,直到聽見清脆的聲音。修完底足就可以修口和坯身,底足不宜過大,坯身和口部坯體不宜太厚。在修坯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坯體的干濕度,太軟坯體修不薄也容易變形。修坯效果要做到線條流暢,造型準確。修完坯就可以做裝飾了,裝飾可以用耳飾、雕刻、鏤空、肌理、切割、玄線等手法來表達作品。變形的作品更多的是靠肌理效果來裝飾的,這樣做能使變形的作品更加自然親切,更具藝術生命張力。用這些裝飾手法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僅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藝術感,而且還使作品層次更加豐富,節(jié)奏更為多變,形制富于生命。最后等坯體自然晾干就算修坯完成了。
5 鈞瓷拉坯創(chuàng)作部分作品欣賞
以下五種作品都是通過手拉坯的方式完成的,圖1至4都是修坯裝飾完晾干的泥坯,圖5是釉燒過拉坯變形作品。
(1)仿古作品。仰鐘式花盆(仿宋天藍葡萄紫),燒成后高14.8厘米,口徑19.5厘米,足徑9.7厘米;鼓釘洗(仿宋代葡萄紫),燒成后高8.1厘米,口徑20.8厘米,足徑15.1厘米。
(2)肌理作品。泥坯表面自然炸裂,形成特殊紋理。高30厘米,寬35厘米。
(3)雕刻作品。通過刻刀完成,高55厘米,寬14.5厘米。
(4)變形作品。通過卷邊,刮刻,使用化妝土,鈞釉完成。高12厘米,口徑56厘米。
6 結 語
斗轉星移,時空轉換,鈞瓷拉坯作品正在現代社會中發(fā)生轉換和調整。雖然鈞瓷拉坯有很多局限,且有些方面還存在問題,但通過我們一代一代鈞瓷手藝人的堅持發(fā)展,改變傳統(tǒng)觀念,打破封閉的思想領域和保守的藝術文化形態(tài),現在的鈞瓷拉坯創(chuàng)作已經更多的注重創(chuàng)新性、情感性、個性、觀念性,藝術表現形式多元化。創(chuàng)作理念融入文化背景,給予作品生命和感染力,使創(chuàng)作作品有內涵有意義。我們堅信鈞瓷手拉坯這一傳統(tǒng)手藝會得以發(fā)展和流傳,為鈞瓷未來藝術發(fā)展的道路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