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
仙樹
祁連山上有一種樹,名曰仙樹。
旅行者碰上,用刀剖開枝干,喝滲出的汁液。
仙樹另有四味木一名,其奇特處亦在于此。所謂四味,與剖其枝干的刀有關(guān)——用竹刀剖,則味甘;鐵刀剖,則味苦;木刀剖,則味酸;蘆刀剖,則味辛。
仙樹枝木,另有五香一說。
所謂五香,即根旃檀,節(jié)沉香,花雞舌,葉藿,膠薰陸。
若欲知五香如何,則不用選刀那般麻煩,直接聞之即可。
易燃之樹
沙漠中有一種植物,名曰“查克”。
此物易生長,有高有低,但都較細(xì),與沙漠中常見的紅柳、沙棘和梭梭等極為相似,都是耐旱之物。
奇怪的是,查克不長樹皮,光裸著樹身。人們詫異,樹無皮怎可存活?但它們迎風(fēng)雪,逾寒冬,卻無一受損。
更為奇怪的是,查克的枝干,確乎有洇濕水分,卻一點就燃,比枯槁枝丫還易燃。
人們每將查克點燃,便見其升起火焰,但卻無煙。不僅如此,還經(jīng)久不息,很像木炭。
康熙在《康熙御制文》中,對查克記有一文。
谷穗變蚊
某一日,康熙接到一奏折,說南方某有名的稻谷產(chǎn)地,出了怪事。細(xì)問,才知那地方從無旱澇,亦無其他禍患,但那一年稻谷成熟后,其穗?yún)s變成蚊子,密密麻麻飛成一片。有人用手將那蚊子拍死,頃刻間或變水,或變血,令人駭然。
康熙派御前侍衛(wèi)去查,果然屬實。
此事引得康熙興起,要弄個水落石出。很快,他在《嶺南異物志》看到一段話:“嶺表有樹,結(jié)實如枇杷,每熟即拆裂,蚊子群飛,土人謂之蚊子樹。”
嶺南即今日廣東,其蚊子樹一說,與奏報給康熙的谷穗之變,如出一轍。
康熙扼腕嘆息,奇事,如有一次,或許是偶然,但出現(xiàn)兩次,便一定有其規(guī)律。
宋人程顥說,天下之物必有對,便是這個道理。
只是,果實變蚊的原因,至今無人知道。
苜蓿
葛洪在《西京雜記》中,將苜蓿記錄得頗為奇怪:在大宛國,必是自生的玫瑰樹,才在其下生長苜蓿。如是人栽種的玫瑰樹,則不會有一株苜蓿生長。
不僅如此,他后來又對苜蓿記錄了兩筆。其一,風(fēng)刮入苜蓿枝葉間,會長久蕭蕭然響動,故人們將苜蓿稱為“懷風(fēng)”。
其二,如陽光明媚,照在苜?;ㄉ?,便反射出奇異的光釆,故人們將苜蓿稱為“光明”。
苜蓿為何會那樣?葛洪沒有解釋。
進(jìn)夏,乃至入秋,苜蓿便不再動,亦無光釆。人們于是知道,在開春發(fā)芽的苜蓿,被葛洪看到奇異二三,是因為苜蓿在春天律動的原因。
春光明媚一說,亦可作為例證。
酒杯藤
西域有一種藤,粗壯如臂,葉片極像葛葉,但比葛葉肥厚碩大。
最為神奇的是花朵,極像杯子,且頗為堅實,常被西域人用作酌酒。
于是得名“酒杯藤”。
西域人常提酒到那藤下,摘下花朵酌酒暢飲,醉后摘其果實食之。那藤結(jié)出的果實,僅指甲蓋般大小,卻味如豆蔻,常被人們用以醒酒。
有人用西域游牧民族文字,對那藤寫過一篇文章,遂使其揚名。
但是揚名并非好事,從此人人渴望得那藤,然后在藤下暢飲。西域人不愿讓其外傳,便小心看護(hù)。
但終究沒有防住,張騫至大宛得之,悄悄帶入了中原。
刺蜜
西域三十六國中,有車師國,因其處兩條河間,故得名“交河”。
車師國亡后,交河成廢墟,多殘垣斷壁。
某一年,有人發(fā)現(xiàn)交河生長羊刺。羊刺即駱駝刺,在戈壁沙漠常見。然交河羊刺,卻分泌糖汁,經(jīng)風(fēng)吹日曬,凝為顆粒狀。有人嘗之,與蜂蜜無異,味覺極佳。
此為一奇,交河再度揚名。
人們因長久食那糖,便多為其起名,譬如刺蜜、刺糖、草蜜、甘露蜜等。此蜜不需蜜蜂醞釀,有日光即可。
翻閱史書,刺蜜亦多被記載?!段簳?西域傳》載:高昌……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
高昌距交河不遠(yuǎn),在西域為高昌國,唐朝為西州。
刺蜜亦作為方物上貢朝廷,《新唐書》云:西州土貢有絲、氈、刺蜜、葡萄等。
今人去交河,偶會遇到駱駝刺,卻不見刺上有蜜。
異樹
有一人,常在山中打坐禪悟,欲修得正果。
某一日,走來一野嫗,手持一樹苗,植于寬闊地帶。
那人問野嫗,所植為何樹?
野嫗答曰:蜻蜓樹。
那人以為“蜻蜓樹”僅是一說,便不以為然,孰料僅幾日,那樹便長得枝繁葉茂,芬芳馥郁。有一鳥兒,身為紅色,尾巴頎長,常飛來落到樹上。若是白日,便鳴叫不息;若是黑夜,則悄然棲息。
此乃聞所未聞之奇事。
不知那人目睹那番情景,還如何修煉?
異果
贍披國有一人,牧羊一千余只,為富裕牧人。
一日,有一羊離群,至黃昏才歸來,其叫聲頗為怪異,羊群聞之慌跑,皆離它而去。
第二天,那羊又獨自離群,主人欲弄清原因,便悄悄尾隨。那羊行至一山洞前,便鉆入進(jìn)去,主人亦隨之而入。行之五六里,豁然出現(xiàn)寬廣天地,花草樹木皆為罕見,羊吃那異草,樂不可支。主人見一樹上有金黃色果實,便竊取一個,但在半路,忽竄出一鬼魅之物,從他手中搶走那果實。
又一日,那人又入那山洞,竊之果實后,那鬼魅之物又來搶,他便將果實迅速吃掉。孰料,他的身體頃刻暴長,頭出了山洞,身體死死卡在洞中。
數(shù)日后,他化為石頭。
九穗禾
某一年,有一只丹雀,口銜九穗禾種子,自炎帝頭頂吐下,然后飛走。
炎帝將那種子拾起,見其飽滿,便命人種入田中,期待秋后收獲。
至秋,果然碩果累累。人們將穗谷釆回,食之神清氣爽,身體硬朗。
此事有如此結(jié)果,便已甚好。但《拾遺記》記錄此事時,卻說但凡食九穗禾者,老而不死。
便覺得,遠(yuǎn)古之事,皆如云霧。
女樹
數(shù)年前在一書中看到一事:某大海中有一孤島,島上生樹,名曰女樹。每日天明,東方露白光,那樹便裂開,生出嬰兒。
此乃奇事。
更奇的是,旭光照徹,那嬰兒便行走,開口說話,識別萬物,吃喝拉撒。
至早餐時,他們已長成少年,判斷事物,認(rèn)識生命,感知世界。
到了中午,便是壯盛的中年,勤于耕耘,默默堪負(fù)。
然到了日昃時,他們即已衰老,眼中多有無奈和沉默。
日落,他們倒地而亡。
翌日晨,復(fù)又出生。
長達(dá)數(shù)年,我對此事難忘。后查找,終于翻出是《舊小說》載了此事。雖然是神話,卻說了生命輪回,亦感嘆生命短暫。如此這般,這是一個踏實的神話。
大茗
《古小說鉤沉》中載一事,說上古時,丹丘一帶出大茗茶,服之能生出羽翼。
此說法,是否說的是人?
如果是,人生出羽翼,作何用處?無人能夠解釋,上古之事,神乎奇乎,沒有答案。
倒有一事很詳細(xì),說有一余姚人,名曰虞洪,某日在山中遇一道士,被引至瀑布山前說,他是丹丘人,聞虞洪善用具飲茶,故斷定虞洪仁惠,并告之此山中有大茗茶樹,采下好茶,用茶具飲之最佳。他不久將離世,所以寄望虞洪,囑虞洪將這一秘密傳世。
那道士說完那番話后,去了哪里,無人知道。但此事有兩點好,其一,道出飲大茗茶必配茶具,極富現(xiàn)實溫暖。
其二,人間傳承,見美德,亦見人心溫暖。
這樣的事,讀來頗為有趣。
后來,虞洪在山中立碑,祭祀那道士。
虞洪讓家人入山,果然獲得大茗好茶。
不死草
古代南方,有不死草。
如今,不死草是否尚在?有兩種可能,其一,尚在,已改名為他物;其二,今人不重用其藥性,故被忽略。
《淮南子》中,有不死草的故事:禹因一事,發(fā)兵誅殺防風(fēng)氏,防風(fēng)氏怒射禹,但他不是禹對手,被禹打敗。防風(fēng)氏不屈服,便自殺而亡。他的自殺方式駭人:以刀自摘心臟,證明此一死,永不活。禹哀防風(fēng)氏剛烈,命人對其服以不死草,防風(fēng)氏遂復(fù)生。
對今人而言,聽這一類故事,不可追究其真實與否,唯閃爍光芒的人性,讓人感動。
無獨有偶,《藝文類聚》中,亦講了不死草的故事:祖州有不死草,當(dāng)?shù)厝藚s不識其性。某一人死,人們以不死草覆之,三日后,那死者復(fù)活,復(fù)又過日子。
又有一說,服下不死草者,可長生。
忍不住再次強(qiáng)調(diào):太過神奇的故事,且不可追究真實與否。真也罷,虛構(gòu)也罷,皆為人與世界的關(guān)系。
不死樹
仍是上古時代,昆侖山北部,有不死樹。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說,人們常說的甘木,即不死樹,食之不老。
《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又說,有一座叫員丘的山,上有不死樹,食之可長壽。
一前一后,在《山海經(jīng)》同一書中,皆提到不死樹,前一處食之,可不老;后一處食之,則長壽。
嚴(yán)格來說,不老與長壽,截然不同。
后在《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中,說不死樹中有赤泉,涌出的泉水,可飲之。
可見,《山海經(jīng)》一書,適合性情中人讀。
不盡木
上古是神異時代,光華灼灼,萬物生動,《神異經(jīng)》所記之事,多在上古時代。
譬如,《神異經(jīng)·南荒經(jīng)》載,南荒有一座火山,燃燒得頗為兇猛,人不能近前。那樣的火山,便與人無關(guān),注定會被遺忘。但火山上卻有奇事,在烈烈焰火中,生有一種叫不盡木的樹,晝夜隨火燃燒,暴風(fēng)刮來,它們并不烈燃;暴雨落下,它們亦不滅。
說它們是樹,卻在火中燃燒;說它們是火,卻始終保持樹狀,從未燃盡。
在《神異經(jīng)·南荒經(jīng)》中,還有更有趣的故事。說南方有一座炎火山,自四月始,便生起大火。到了十二月,那大火自行熄滅。奇異的是,火滅后,山上草木皆生枝條,在冬天顯出春之嫩態(tài)。翌年四月火生,草木則落盡枝葉,如入北方寒冬。人們?nèi)∑錇椴?,卻燃之不盡,頗為耐用。
這樣的事,因為不能親眼目睹,便難以相信。
但神異之事,就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有趣。
其存在價值,便在于此。
無患
櫨木,有一獨特的名字:無患。
說來有趣,以前有一神巫,能符劾百鬼,每捉抓鬼后,便用櫨木粗棒,將鬼擊斃。
此事傳開,人們皆知鬼畏櫨木,便取櫨木制作法器,用以鎮(zhèn)邪驅(qū)鬼,
從此,人們再無懼怕。
櫨木,亦得名“無患”。
五谷樹
明代,金陵有丞相府,除寬地闊宅外,再無奇異之處。
某一日,一位叫胡惟庸的人入住,情況驟變。
他在園中種下一樹,名曰“五谷樹”。其絕妙之處在于,一樹可輪番長出五谷,且有豐有歉,不誤時令年景。
譬如,其年麥長,樹上則發(fā)麥葉;黍長,樹上則發(fā)黍葉……凡五谷,皆一一長出,無一缺欠。
此事,可否視之為神話?
神話者,多為人創(chuàng)造。而樹之異舉,卻安靜平常。
反魂樹
反魂樹亦是上古時代的樹,今人談及,有一實一虛兩個話題。
真實的話題,是說西海中有一孤島,島上有山,形似像人,亦像鳥,故得名人鳥山。反魂樹便長于此山上,初看以為是楓木,然其花葉香味,卻能傳百里,凡聞之者,皆提神。有人叩擊其樹,傳出之聲,如群牛吼叫,令聞?wù)呓孕恼鹕耨敗?/p>
虛幻的話題,是說有人將此樹伐倒,置其根于玉釜中,用大火煮出濃汁,然后將黑湯煎制,成圓丸,名曰驚精香。有人歿,家人將圓丸置鼻前,其聞香氣乃復(fù)活,從此永不亡也。
樹乃好樹,只是最后落在人的生死上,便少了味道。
可見,人怕死,古已有之。
風(fēng)聲木
漢朝的東方朔,是奇人。
太初三年,他從西那國回來,聲稱帶回“風(fēng)聲木”四枚,人們看過后,方知其如細(xì)珠,被風(fēng)一吹,枝便發(fā)出玉鳴般聲音。
東方朔稱,此乃風(fēng)聲木。
此風(fēng)聲木確非一般,如即將發(fā)生武事,便發(fā)出刀戈之響,人們及早防御,避免殺戮。
如即將發(fā)生文事,則發(fā)出琴瑟之響,人們亦早做準(zhǔn)備,舌劍唇槍,保家衛(wèi)國。
皇上深以為此枝神奇,便賜大臣。自此凡有人生病,那枝便出汗;凡有人將死,那枝則自行斷為兩截。
民間百姓無緣見那枝,便傳開俚語:“年未半,枝不汗?!币馑际牵趧趧?,日子便好過,那枝便不出汗。不出汗,是為無人生病。
后又有一說法,那枝五千年才會出汗,一萬年才會一枯。有人說,世間不見,其生長于神仙居住的地方。
長春樹
春秋時,燕昭王種出一樹,其葉猶如蓮花,樹身則似桂樹。
最奇異之處,是其花,隨四季可變色。
春天,那樹生碧花,到了春末,則無聲落去。
入夏,則生紅花,至夏末,則又凋。
進(jìn)秋,又生白花,秋殘之日,則枯萎。
到了冬天,則生出紫花,但大雪一落,則迅速凋謝。
因一年四季皆生花,燕昭王為其取一名,曰“長春樹”。
彊木
上古時,東海有一島,名曰“滄浪”。
島上生一種樹,島上人多用其做船。
其木為不沉木,僅一寸,可載百許斤。
人們駕那船縱駛海上,且以百斤巨石壓其上,終是不沉。
紅柳
從春到秋,皆一片彤紅。如果成片,便更醒目。
紅柳多生于戈壁沙漠中,耐旱、耐寒、耐水,經(jīng)刈割和折斷后,可迅速恢復(fù)原狀。
因生存不易,故常常是孤獨中的艷麗,寂寞中的風(fēng)景。其生出第一年,枝葉為綠色,翌年便變紅。之后愈長,顏色愈紅。至枝葉蓬茂,便彤紅似火,引人注目。
雖為難得的植物,然牛羊和馬卻不食其枝葉。其原因是戈壁沙漠中的植物多含堿,其枝葉便有咸味,故動物們不喜歡。
但紅柳卻被早先的人們重視,多制成釬子去烤羊肉串。用紅柳釬子的好處有二,其一,就地取材,極為方便;其二,在缺鹽的年代,其枝上的咸味可增加口感。如今已不缺鹽,然人們已習(xí)慣其釬子最長,肉塊最大的風(fēng)格,吃時用雙手舉起,頗為豪邁。
因其枝條柔軟,便被多用于編織籃子、筐子和農(nóng)具等。有人壘墻,將紅柳枝放入泥土中,多年后那墻不裂不斜。后因房屋太久拆除,掘開土墻,里面的紅柳枝完好如初。
紅柳雖好看,卻不友善。有人為其鮮艷動心,便伸手去摸,不料紅柳叢中有蚊子,手背上馬上落了一層。
南疆有一人,在開春沒有蚊子時,將一棵紅柳盤折一番,待其生葉泛紅,便猶如一匹紅馬在奔跑。
〔特約責(zé)任編輯 王雪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