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語文的詩詞課堂上,課堂的氣氛沉悶,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是不利于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和掌握的,一方面由于教師對詩詞的理解不透徹,另一方面學生對詩詞沒興趣,再加上應試教育等多種原因使得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每況愈下,以教師為主導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才是活躍詩詞教學氛圍的關(guān)鍵所在。因此,本文從語文課堂現(xiàn)狀三個方面展開,探討古典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高中古典詩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多種學習形式
一、 引言
在現(xiàn)如今的高中語文課堂上,講解古典詩詞時最常見的一幕就是教師自顧自地講詩詞,而學生則埋頭記筆記,師生之間關(guān)于詩詞內(nèi)容的互動少之又少,學生對古典詩詞沒有學習的興趣,兩者碰撞沒有產(chǎn)生火花,這樣的狀況不禁讓人深思:這樣的教學模式真的可以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古典詩詞的魅力和蘊含嗎?這一模式出現(xiàn)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怎樣做才可以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只有從教師、學生、學習方法、對詩詞背景的理解等多方面改變,轉(zhuǎn)變這種師生之間沒有互動的教學模式,才可以扭轉(zhuǎn)這一不利于傳承中國古典文化的現(xiàn)狀。
二、 教師缺乏對古典詩詞的理解,過度依靠教輔資料
據(jù)資料顯示,當今的部分高中語文老師在課下之余并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古典詩詞的形成背景,沒有去鉆研古典詩詞的內(nèi)容構(gòu)成,只是將教師自己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再加上在備課時了解的教輔資料上對該詩詞的簡單講解,繼而將其轉(zhuǎn)達給學生,換一種說法:這種行為就是將教輔資料上的內(nèi)容經(jīng)由老師向?qū)W生做了一個轉(zhuǎn)述。這樣的轉(zhuǎn)述既沒有包含教師對詩詞的個人理解,也沒有通透地去了解詩人在寫作時的時代背景和個人心境,這樣的講課是沒有靈魂的,是枯燥乏味的,是激發(fā)不起學生興趣的,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學習的欲望就會造成課堂氣氛的低沉,循環(huán)往復就形成了學習古典詩詞時的沉悶課堂。
所以說,想要改變高中古典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所要做的第一步就需要教師進行自我改變。教師需要付出比原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詩詞時的背景和心境,在了解這些內(nèi)容的基礎上有所感悟,將自己對詩詞的認知在備課時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將正確的、有利于學生理解的、將煩瑣的文言形式的詩詞知識轉(zhuǎn)變?yōu)橥ㄋ滓锥脑娫~知識教授給學生,這樣的詩詞教學可以說是擁有實際內(nèi)涵的教學。教師作為向?qū)W生教授知識的教育工作者是需要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而一味地圖方便,過度地依靠教輔資料這樣的行為既不利于增加教師自己的文化底蘊,也不利于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改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運用自己對詩詞的深入學習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活躍詩詞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真正地學習到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三、 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足,課堂氛圍沉悶
當今的高中生大部分對古典詩詞是不感興趣的,他們在課堂上的時候只是機械地去記錄老師對詩詞的講解,沒有在腦海中去思考詩詞的內(nèi)涵,也不了解詩詞當時的時代背景;而課下的時候?qū)W生選擇的讀物大部分都是散文或者小說等等,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才會選擇去閱讀古典詩詞,了解詩詞的優(yōu)美內(nèi)涵和詩人的寬廣胸襟。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說明學生對古典詩詞是沒有學習興趣的,而學生對古典詩詞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是他們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不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詩詞的緣由,對詩詞的表達方式不熟悉,因為古典詩詞的表達方式跟現(xiàn)如今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差別,這樣的差別使得學生不樂于接受這樣的知識,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詩詞在學生眼中是學習,是考試,是成績,這是應試教育下學生對詩詞的認識,他們并沒有把詩詞當成一種閱讀和欣賞的文學題材,而是一種必須學習的東西,他們從心里是排斥詩詞的,所以不會有對詩詞的興趣更不會去主動學習。要想改變這一原因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的影響是著實不易的,因為中國現(xiàn)在的基本國情所要施行的只有應試教育,這在短時間內(nèi)是無法改變的,所以要想改變學生對詩詞的認識,只有從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入手。
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是改變沉悶課堂的重要一步。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呢?可以從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著手,讓學生在學習詩詞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去搜集所學詩詞的背景和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了解古典詩詞的時代背景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曾經(jīng)的輝煌,從情感上讓學生去接受古典詩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古典詩詞,可以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去學習詩詞就是在有熟悉感的基礎上去學習,學生對熟悉的事物會產(chǎn)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時與老師有知識上的重合,學生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會認真聽取老師對詩詞的講解。而作為老師,這時候就需要把握主體地位,因為高中生處在思想和理解能力相對成熟的階段,教師拓展詩詞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搜集的知識是存在不足的,這種知識之間的差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學生就會更加認真地去聽老師的講解。
舉辦詩詞競賽也是提高學生學習古典詩詞興趣的一個方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搜集一種情感的詩詞,比如說一個小組搜集表示壯志未酬的情感的詩詞,一個小組搜集表示積極向上的情感的詩句等等。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事先搜集到很多熟悉或者不熟悉的詩詞,提高學生的詩詞儲備量,另外根據(jù)情感搜集詩詞可以讓學生事先體會到詩詞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進而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詩詞時的心境。再通過小組展示還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一首詩可以表達出一種或者一種以上的情感,比如說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這首詩既表達了詩人對月色美妙的欣賞之情也表達了詩人因知音難覓的孤獨之情,勾勒出了一幅詩人、影子、月色共酌的三人之景,可謂是構(gòu)思巧妙。讓學生在搜集資料、詩詞競賽中了解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詩人手法的巧妙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詩詞的一個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了解詩詞,再加上老師對詩詞的深入講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學生有了對詩詞的興趣就會認真聽講,進而與老師有思想上的交流,活躍了古典詩詞課堂的氣氛。
四、 學習形式的單調(diào),學生過于依仗老師
現(xiàn)在高中課堂在學習古典詩詞時,運用的方法無外乎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習形式的單調(diào)使得學生在學習古典詩詞的過程中過于依賴于老師對詩詞的講解,并沒有思考古典詩詞的真正含義,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古典詩詞的神韻,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需要教師在教授詩詞的課堂中引進多種教學形式。
例如:將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變成學生講老師聽。這一學習形式的新奇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向其他同學和老師講解所學的詩詞,讓小組中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詩詞講解的過程中,做好分工:可以讓兩人搜集資料、兩人整理資料、兩人準備講解,讓每一組同學都參與到詩詞講解的過程中,共同探討共同學習。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有了前一階段的培養(yǎng)得到了提高和發(fā)展,所以讓學生主講詩詞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小組準備的過程中本著全面和理解的角度去思考詩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是學習詩詞的課堂更加活躍。讓學生在教室聽并不意味著教師在這一學習形式中完全不參與,教師在這一教學形式中需要扮演總結(jié)和補充的作用。因為學生的總結(jié)能力有限、搜查資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還有可能對詩詞有一定的不理解和困惑,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去解答這些困惑,對學生的講解進行評價和總結(jié),將學生的語言進行精簡化,還可以對詩詞知識進行擴充,讓學生掌握更多有用的詩詞知識。換一種學習形式換一種主導對象,就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會隨著學習形式的轉(zhuǎn)變而有所提高。
另一種形式就是讓學生在簡單了解詩詞大致意思之后將詩詞進行翻譯,所謂翻譯就是將對仗工整但是有些難理解的詩詞翻譯成為通俗易懂的簡單語言,比如說:將李白的《行路難·其一》中的:“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狈g成為:“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讓學生去翻譯詩句有利于學生對詩詞所表達的意境的理解和掌握,詩人通常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在詩句之中,學生翻譯詩句的同時也會體會到詩人所想要表達的感情,有利于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翻譯詩句也可以考查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譯意是否掌握,讓學生翻譯詩詞這一學習形式有利于學生在理解詩詞的基礎上掌握詩詞大意,只有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詩詞才可以摒棄學生心中對詩詞的排斥進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五、 總結(jié)
高中古典詩詞課堂上的沉悶是由于教師對詩詞的掌握不夠深入,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沒有興趣,再加上課堂教學形式的單調(diào)性,使得古典詩詞的教學現(xiàn)狀堪憂。中國古典詩詞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值得認真學習長久流傳下來的,是讓人們提起就自豪的璀璨文化,真正理解詩詞的含義、真正掌握詩詞的神韻需要從教師的改變開始入手,教師利用課下時間增加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將詩詞的背景和情感融合以自己的體會和領(lǐng)悟,這樣在講課的時候就更有利于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利用自主學習詩詞提高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運用詩詞競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再加上運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學習形式來學習詩詞等等活動,可以活躍詩詞課堂,調(diào)動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從源頭進行改變,從教育目的進行改變,讓學生從為了考試而學習轉(zhuǎn)變成為因為興趣而學習,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來說,意識作為世界的本源是指導人做事的源頭和依據(jù),改變學生對詩詞的原有意識,引導學生以興趣為出發(fā)點去學習詩詞,才是改變詩詞課堂沉悶的關(guān)鍵所在。從教師、學生、學習形式入手進行改變,詩詞課堂將呈現(xiàn)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孫紹振.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張樹強.濱州市普通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8.
[4]王立軍.高中古代詩歌教學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馬恐鳴,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