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千帆競發(fā)春潮涌,百舸爭流正逢時”的大時代,作為青年,肩負使命,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征途中,筑夢,追夢,誰還甘當縮頭烏龜,而不勇立潮頭,爭做時代先鋒?謹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李宇博《百年旗幟同在》,第13頁)
從前我對長征的理解,停留在課本上凄美的過草地、翻雪山,金色的魚鉤,只言片語對于此刻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我來講,有點令人慚愧的遙遠。而王樹增的文字,仿佛拂去百年歷史的塵埃,真實的人物與情景,讓“長征”二字不再是一個意味著艱難困苦的符號。
(曹奕楊《追夢赤子心》,第18頁)
紅色經(jīng)典所體現(xiàn)的美是美學理論當中特殊的一種,叫作崇高美,古今傳承,中外共有。精讀反映革命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主要是為了“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藝術(shù)形象,弄清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獲得審美體驗”。學習崇高美,提高學科核心素養(yǎng),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王榮《紅色經(jīng)典作品中的崇高美》,第31頁)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具有多種杰出品質(zhì)的道德標桿,他把縣委書記當成了一位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好班長。“焦裕祿精神”,要求黨員干部“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我們今天讀焦裕祿,要兼顧文本精華賞析與人格魅力體會,要給學生一個“給后人留下什么”的人生課題。
(周旭榮《今天,我們讀焦裕祿……》,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