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
有一種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一些家長把釋放孩子的“天性”看作理所應當。這樣教育的后果常常是孩子變得沒教養(yǎng)、沒規(guī)矩。孩子的天性中,有純真的一面,但也別忽視人性里的惡,如不加以束縛,后果不堪設想。
某電影院里,大家認真觀影,一個男孩在座位上跳來跳去,時不時大笑一聲,從進場就開始吵鬧。
旁邊的人對孩子的媽媽抱怨:“能不能管一下你的孩子,太吵了?!眿寢岊^也沒回,說:“孩子天生就是這樣啊!”
之后,孩子離開座位,在漆黑的電影院里跑來跑去,跑了一會兒,發(fā)現找不到媽媽,便哭著喊媽媽。喊了幾聲,沒人回應,一個男人沖他吼道:“你媽死了!”孩子愣在那里,不敢動彈。
有些父母把孩子身上所有的特點,都歸為天性,無論是好是壞,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辯駁、不可壓制。看上去很美,實際卻糟糕透頂。很多父母眼中的放養(yǎng),其實是放棄、放縱,最后成了犯戒、犯法。
一位清華教授憤慨地表示:“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h3>孩子沒有規(guī)則意識
江蘇無錫的一家火鍋店,一個小孩在過道里跑來跑去。他的媽媽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沒有制止,沒有責罵。當孩子跑到拐角時,一下子撞翻了服務員手上滾燙的烤魚鍋,悲劇瞬間發(fā)生,孩子身上多處燙傷。
事后,孩子的父母在未經任何鑒定、未走法律程序的情況下,態(tài)度囂張地索要三十九萬元賠償:“錢不錢的不重要,誰家小孩被燙成這樣不值三十九萬?”
孩子和父母的責任甩得一干二凈。
為什么許多孩子缺乏規(guī)則意識?因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規(guī)則。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所以可以跑,可以鬧,可以肆無忌憚地喧嘩。越來越多的孩子無視規(guī)則,悲劇因此釀成。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藏著一個惡魔,沒有約束與管教,無條件地放養(yǎng),只會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一個媽媽讀了某位著名專家的書后,決定效仿他的育兒方法——放養(yǎng)。
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媽媽從來不管,因為她覺得孩子有對自己負責的意識。至于學習成績,興趣是最關鍵的,決不強求。結果三年后,孩子成績墊底,沒有任何特長,上學經常遲到,每天玩手機超過八小時,有一次還悄悄往游戲里充了兩千塊錢。
她不明白,孩子要快樂,要自由,要自己安排時間,要釋放天性,為什么這么好的教育方法到頭來會是這種結果?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yǎng)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意識,但孩子的自律意識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強,只是被很多父母夸大了??赡艿阶詈螅皇呛⒆涌刂屏嗣\,而是手機控制了孩子。
一個不自律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競爭力。
河南鄭州某小區(qū),兩個孩子正在乘坐電梯,其中一個小孩突發(fā)奇想,在電梯內做伸展運動,一邊用手撐住墻,一邊用腳抵住電梯門,用力一蹬,沒想到電梯內側的安全門一下子飛了出去。要不是有外墻保護,后果不堪設想。
事發(fā)之后,熊孩子的媽媽在業(yè)主群里轉發(fā)監(jiān)控視頻,說:“這電梯是紙做的嗎?物業(yè)還得感謝我兒子呢!”
每個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不作為的父母。對于孩子的任性和無知,他們選擇了閉眼,也便放棄了責任。
教育學者丁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前段時間,她家里來了一位美國客人——一個三年級的小姑娘。像所有小孩一樣小姑娘對糖果沒有絲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顆,還想吃第二顆。她問媽媽是否可以。她媽媽很明確地說:“不可以?!毙」媚镏缓闷届o地接受。
很多人喜歡講國外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尊重孩子的意愿,卻忽略掉了自由的前面還有一條清晰可見的邊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堅決不能做。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自由,但這個自由不是無限制、無規(guī)則的。釋放孩子的天性不是不行,但必須有清晰的界限。
【原載《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