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新兵心理疏導工作,解決好實際問題,有助于提高新兵心理健康水平,順利度過“新兵期”。
培養(yǎng)新兵過硬心理素質,要突出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夯實常識基礎。對于新兵能夠經常遇到的、最感困惑的、急需解決的心理學常識,印成“心理常識”撲克牌,制成“自我調適”溫情卡,匯成“照亮心扉”勵志故事集,編制“開心一笑”漫畫冊,開發(fā)心理知識闖關小游戲;納入計劃系統(tǒng)學,每周集中一小時、每天利用一刻鐘,采取班排集中、分組討論、體會交流等形式,組織新兵系統(tǒng)學習專業(yè)書籍。二是做好解疑釋惑。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經常性教育計劃,針對階段性工作特點和新兵現(xiàn)實心理情況,邀請心理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并組織心理診療咨詢,安排心理醫(yī)生開展集中教育,新兵營連利用茶余飯后、訓練間隙等時機,采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的方式進行針對性教育引導,及時消除新兵心理困惑。三是錘煉意志品質。用好專業(yè)訓練場,新兵營連要組織信任背摔、勇闖電網、合力沖擊等課目訓練,依托高強度體能訓練和戰(zhàn)術訓練,強化新兵頑強戰(zhàn)斗意志,磨礪新兵過硬心理素質。
針對心理問題發(fā)現(xiàn)甄別難、發(fā)展變化快、診療見效慢的特點,構建“觀測網”及早預警,織密“過濾網”及時篩查,用好“防控網”立體診療,把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一是全天候開展情緒觀測。廣泛開展“三聽、六看、九掌握”活動,即通過公共場所聽議論、討論會上聽發(fā)言、個別談話聽反應,飯?zhí)每达埩?、床上看睡相、勞動看干勁、訓練看情緒、收到來電看變化、微信群中看動態(tài),切實了解掌握官兵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家庭變化、經歷閱歷、社會關系、婚戀動態(tài)、進步愿望,做到心里有心理底數(shù)“活賬本”、腦中有動態(tài)變化“心電圖”、本上有問題苗頭“備忘錄”。二是零疏漏加強心理篩查。對象上突出情緒變化大的、性格反常的、表現(xiàn)異常的群體,在時機上突出重大活動前、重要節(jié)日中、敏感事務處理后等關鍵節(jié)點,在方法上采取當面談話深問、延伸了解究底、心理問卷調查、專業(yè)系統(tǒng)測評等手段,對新兵的心理底數(shù)進行全面篩查,確保無盲點、無遺漏。三是立體式加強心理診療。針對失去雙親、單親、留守家庭等親情缺失的戰(zhàn)士,發(fā)動隨軍干部母親、離退休軍隊職工組成“愛心媽媽”服務隊,組織隨軍家屬組成“知心大姐”親友團,與診療對象過年過節(jié)一起吃團圓飯、周末假日拉拉家常、日常生活縫縫補補。
心理問題往往是由現(xiàn)實難題引起的、由思想問題衍化的,只有把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現(xiàn)實問題、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力所能及解難幫困、解疑釋惑,才能從源頭上解開心結、卸下包袱,實現(xiàn)心理問題化解。一是解開思想疙瘩寬心。堅持面對面、心貼心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利用訓練間隙和茶余飯后,兩三百米散散步、兩三個人聊聊天、兩三句話寬寬心,聊聊開心事,解解煩心事,拉拉家常事;倡導戰(zhàn)友之間在互贊互幫互學中增進感情、拉近距離;依托強軍網開通心理服務熱線,開設“心靈驛站”留言板,讓官兵在鍵對鍵中聊聊隱私事、說說心里話。二是豐富文化生活舒心。很多心理問題的發(fā)生,都是由文化生活不豐富、新兵心情不快樂引起的。要積極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保證新兵打球有場地、觀影有場所、健身有場館、上網有終端、閱讀有書吧,讓新兵動起來、玩起來、樂起來,始終保持快樂心情、陽光心態(tài)。三是解決現(xiàn)實困難暖心。把新兵的鬧心事作為組織的心頭事,帶著感情做工作,工作做出溫度來,持續(xù)深化成才、文化、心理、法律、解難“五項服務”,用好“愛心基金”解難幫困,開展“送榮譽、送慰問到家鄉(xiāng)、進家庭、見家人”活動,積極協(xié)調解決實際問題,把暖心惠兵工作做到新兵心坎上,讓組織的溫暖時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