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光福
對故鄉(xiāng)眷戀在古今中外都有過比較典型的描述,最為突出的是一個“愁”字?!俺睢笔且环N對故鄉(xiāng)的憂慮,執(zhí)著和希望,直至念念不忘。古代的李煜,今天的余光中最具有代表性。其實,沒有一個作家詩人在感情上離得開生養(yǎng)他的家園的。在現今眾多的詩人群里,周祖平能夠把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以獨立的集子出現,那是很難得的。
《詩意馬關》負載了作者一顆赤誠的心情,愛國愛鄉(xiāng)的肝膽。詩集所表現出的對家鄉(xiāng)的拳拳之心,對今天新人創(chuàng)作,無疑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在這本集子里,不管你讀到的是什么,鄉(xiāng)愁情結是毋庸置疑的。一個人,一本書的價值在于不同讀者的不同結果,正是這樣的正?,F象,標志著這本書的成功。筆者就從讀到的境與情和大家分享。
從視角境到記憶境的眷戀
《詩意馬關》分“景象馬關”、“詩性馬關”和“心系馬關”三卷。從久遠的古人類痕跡到現今的和諧狂歡;從邊關要塞百年烽火滄桑到奔小康建設。點點滴滴都傾注了詩人對故土的眷戀?!皷|來的紫氣輕撫馬關大地”一句,點明了馬關所處的地理方位。只要東風吹來,就會降臨雨露,馬關大地上就會生機勃勃。這種自然條件在詩人的筆下變得十分誘人。于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給我敏銳的目光和創(chuàng)作的靈感”,成為“我心靈的居所、我精神的守望” 。
詩人將馬關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更增添了一種釋意的傳達。然而這樣的傳達是具有不確定性的,讀者量身接受。從表面上看,圖片是明白的,語言也是清楚明白的。正如喬納森·卡勒說:“去問那些本文沒有鼓勵你去問的問題,這一點對于詮釋來說可能非常重要,而且極富于創(chuàng)造性?!蔽覀儾环猎囍栆粏?,詩人積淀在物象上面的張力、復義與隱喻的眾多信息。如“和平鴿從國門上空飛過/留下一串悠長的尾音”。從國門上空飛過的,不是戰(zhàn)機,不是槍林彈雨,而是和平鴿,是經歷了血與火洗禮過的美好時代。留下的不是烽火狼煙,而是悠長、悠長的音符。詩人所思考的是永恒時空下和諧的精神追求,這是一種人類生存及命運的終極關懷。
書中的視覺環(huán)境到處都是,“竹簍里的蛤蚧睜大眼睛/張望著熱鬧的國際市場……其實你也該找機會/到茅坪中越貿易街逛逛/定會拾掇到一些驚喜/閱讀到一些生活的新篇章”(茅坪中越貿易街即景)。意象中的“竹簍”、“蛤蚧”、“貿易街”都是具體可感的實體?!氨牬笱劬Α薄ⅰ皬埻钡榷即砹艘环N向上的精神追求。這些被日常生活遮蔽著的物象,只有詩人通過文學的引領到達詩意,感受無限,領悟神圣,這才是人類本真的生活狀態(tài)。
世界有客觀上的,有主觀里的,客觀上的可以寫,主觀里的可以造。王國維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論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詩人不僅重筆在客觀景物上,而且對記憶中的景物去粗取精,從藝術高度過濾出(再造)心里的景物。“搖醒夢的種子搖醒希望/甘甜的春雨澆灌著一個個嶄新的生命/百鳥歡笑的山箐里萌發(fā)出一片片新綠/有了她,山村的日子沸騰起來”。從追求理性的幸福到超世俗的崇高的精神向往,可謂有波有浪,跌宕起伏。
從憂生到憂世的意戀
《詩意馬關》更多表達了憂生憂世的游子情懷。周祖平先生作為馬關土生土長的詩人,只要每一次回到馬關,都會發(fā)出深深的感慨“讓歸來的彝山游子/心潮澎湃 眼睛發(fā)亮……耳邊轟響一個雄渾的聲音/——莫白喝彝山水/白吃彝山糧/枉為彝山漢”。只有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才有理由在文字的制高點上呼吁。這是一種內省,更是一種告誡,自然是一種物我的合一,情景交融。一句話誰都可以說,但是由誰說出,分量是不同的。要是一個逆子向世人說要孝道,豈不是笑話么。周祖平不然,因為馬關對他來說,是一代知識分子的“桃花源”,有一部沉甸甸的《詩意馬關》為證。
其對家鄉(xiāng)的憂生憂世表現在:“打開山門后的彝山/日子不再是一堆癟蕎殼/不再是一支長滿霉銹的歌”。天堂雖好,蘇杭雖美,那畢竟是“他鄉(xiāng)”。作為馬關人,只要門被打開了,身臨其間,詩人對“生”的專注實在是豐盈飽滿。一道門容易打開的話,一道山門呢?意象的“門”指代意義是多樣的,關鍵是思想上的門,智慧上的門。當然更要有打開門的條件,這個條件是什么,從現實意義上講,就是美好的社會制度,就是黨的扶貧政策。從而憂世思想在詩人眼里,如月色靜靜的流瀉,如花兒悄無聲息的開放。這便是詩人需要的社會關懷,是家鄉(xiāng)所渴盼的生存空間。
作為一種意戀,詩人接著吟唱“猛然覺得稻草人的姿勢很優(yōu)美他的竹篾帽也很有風味/猛然明白秋天的日月為什么圓鼓/明白秋天的彝家山寨為什么灑滿甜脆悠揚的山歌……”。這是我們綿延不絕的民族風情中最親切、最優(yōu)美、最典型的秋天意象。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的:“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這些經驗由于不斷重復而被深深地鏤刻在我們的心理結構之中。”詩人筆下的稻草人、竹篾帽、日月、悠揚的山歌等這一連串意象,之所以能夠深刻打動我們,就在于它們是家鄉(xiāng)人無意識中原型的象征。是對家鄉(xiāng)生活實景的描繪,是對文學傳統(tǒng)的演繹。以深厚的文化意蘊,讓讀者在浮想聯翩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很自然地引領讀者穿越漫長的時空隧道,想起《離騷》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讀周祖平的詩歌,不僅讀到了老百姓最普遍的心理沉積,而且讀到了文學中一個最明晰深刻又含蓄雋永的藝術境界。
多情纏綿的思鄉(xiāng)夜曲
周祖平的詩,很少有繁復的意象,拗口的辭句。其輕盈而不艱澀,深邃的思想,飽含著人生哲理,讓人感覺親切?!耙黄吹男≈?企盼在故鄉(xiāng)的港灣停泊/一個疲憊的游子/渴望撲進那方熟稔的山水/與春日里的父老鄉(xiāng)親/且悲且喜 且苦且樂”。無疑是對故鄉(xiāng)的頻頻回首和眷戀,是一次次刻骨銘心的離別和重逢,一個個回味無窮的企盼。正如張曉風《一條河流的夢》里“甘如醇蜜,澀如黃連的感覺與經驗”。
讀周祖平的詩,自然讓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然而卻沒有《雨巷》的憂郁和傷感;讓人想起柳宗元在永州放情山水,然而柳宗元筆下的自然之景所寓含的卻是懷才不遇。畢竟詩歌產生的時代是不一樣的,周祖平的詩是充滿著激情浪漫的空靈?!跋灿崗鸟R關傳來/消融迷茫的冷寂/一種新感覺/起于春天 ?緣于故鄉(xiāng)馬關”。這是美好時代賦予詩人的情感,是和諧社會賦予人的生命自由。
周祖平在實寫物質家園的同時,也是在尋找精神的家園,是“懷著一種鄉(xiāng)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德國詩人諾瓦利斯)。這里的“尋找”便是超越生活的藝術。就這個意義而言,《詩意馬關》已經不僅僅是特指馬關了,而是對一個世界的解讀。借用卞之琳的《斷章》,是周祖平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周祖平。馬關裝飾了周祖平的窗子,《詩意馬關》裝飾了讀者的夢。在《詩意馬關》里,故鄉(xiāng)、家園、肉體、精神構成一種依存的境界,構成多情纏綿的思鄉(xiāng)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