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北矛盾”,百年前的和平夢為何注定破滅

2019-12-12 06:11周渝
讀書文摘 2019年12期
關鍵詞:護法段祺瑞軍政府

周渝

1919年12月28日晚11時,一位老人在北京帽兒胡同病逝,享年61歲。兩天前,他自知大限將至,召集親朋到病榻前,口授遺命,并給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打去最后一封通電:“和平統一,身未及見,死有遺憾,希望總統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這位老人叫馮國璋,一年多以前還是代總統之身,在人生的最后兩年,他因秉持“和平統一”之理念,與多年的同僚段祺瑞分道揚鑣,一度勢同水火。卸任前他還表示,自己移居私宅后要與在野要人聯絡以謀和議方針,并會親往長江各省一行,商議南北妥協事宜。然而直到病逝,這個理想都未能實現。

南北兩府誰“合法”?

1919年的南北和會的主題即是謀求和平統一,其前因還得從裂變之時說起。自1912年民國新成的六年來,發(fā)生過兩次法統危機。第一次是1915年袁世凱改元稱帝,這個皇帝夢雖因舉國皆反及西南護國之役而宣告破滅,但袁氏暴斃后卻給民國留下兩個影響深遠的問題:其一是護國之役極大刺激南北矛盾,北洋系的正統性受到損害。其二則是袁氏死后,北洋系再也沒有一個能像他一樣可以掌控全局的人,逐漸離心。

1917年7月1日,張勛利用調停府院之爭的機會,宣布清朝復辟,致使民國再度遭遇亡國危機。這場鬧劇只進行了短短12天就被段祺瑞組織的討逆軍蕩平,然而從張勛復辟失敗,段祺瑞再度出山之時,南北矛盾亦隨之激化。段祺瑞于7月15日在北京正式組閣。7月17日,國務院發(fā)布對康有為等復辟禍首的通緝令,沒想到同一天,云南督軍唐繼堯也發(fā)出通電,否認段祺瑞國務院總理的合法地位。7月18日,南下的130余名舊國會議員到廣州召集非常會議。

由于張勛復辟前的府院之爭是因舊國會問題而起,段祺瑞對之厭惡至極,梁啟超深知段祺瑞心思,遂于7月21日建議,既然復辟導致法統中斷,如今再造共和,自然不必再恢復舊國會。應該召集臨時參議院,重啟憲政程序。段祺瑞認為只要不恢復舊國會,其他什么形式都行,遂采用梁啟超之言。另一方面,被張勛趕下臺的前總統黎元洪死活不肯復任,而依照 《臨時約法》,副總統馮國璋可以代行總統職權,段祺瑞也表示同意。8月1日,馮國璋入京,與段祺瑞見面親密如故,并言以后再無府院之爭,可沒想到分歧很快就發(fā)生。

起因是南方與北府的對立越來越尖銳,8月5日,前海軍總長程璧光脫離北府,率海軍南下抵達黃埔。11日,唐繼堯通電護法:(1) 總統因故不能執(zhí)行職務,當然由副總統代行職權。惟故障既去,總統仍應復職,否則應向國會辭職。(2)國會非法解散,不能認為有效,應即召集開會。(3)國務員非經提交國會同意,由總統正式任命,不能認為適法。(4) 稱兵抗命之禍首,應照內亂罪查辦,以彰國紀。

南方護法的核心就在于重召被張勛非法解散的舊國會,至8月中旬,南下議員雖多達150余人,但仍不足召開正式國會的法定人數。根據孫中山建議,沒達到法定人數則稱“非?!?。8月25日,非常國會于廣州開會決議組織護法軍政府。31日,廣州國會非常會議通過 《護法軍政府組織大綱》,9月1日,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護法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10日正式宣告成立護法軍政府,一國兩府之局遂由此而成。

南北兩府互指對方為“非法”,這自然是因張勛復辟事件導致法統中斷而出現的后續(xù)問題。拋開槍桿子的因素,單純從法統而言,南北兩府究竟誰才是合法政府?都不能說全無合法性,但又不能說完全合法?!氨本┱姓种в胁糠謿v史合法性,提前大選尚有重啟立憲程序之實……廣州臨時政府立法分支有部分合法性,所爭之民元約法出于舉國認同?!?/p>

所謂北府的行政分支,主要指大總統和內閣,部分歷史合法性則是馮國璋代理大總統符合《臨時約法》 規(guī)定;護法軍政府的部分合法性則是指非常國會,這些國會議員也都是根據 《臨時約法》 選出來的,但又因只有部分,不構成召開國會的合法人數。所以對于北府而言,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是否能恢復舊國會和民元約法 (《臨時約法》),段祺瑞當然不愿在這個問題上妥協,他更相信槍桿子里出政權,對于南方的實力派,用武力解決是最有用的。事實上,局部地區(qū)的熱戰(zhàn)早已打響,幾乎在張勛復辟的同時,西南三省軍隊匯集于成都,展開一場混戰(zhàn)。

這場看似地方軍閥爭奪地盤的內戰(zhàn)背后,實際上也是段祺瑞和西南實力派以及研究系之間的較量。戰(zhàn)斗的主力是川軍與黔軍,戰(zhàn)事從7月5日持續(xù)17日,前后共12天,最終有研究系背景的黔軍統帥戴戡戰(zhàn)死,由段祺瑞支持的劉存厚順利入主四川。戴戡死訊傳來,研究系領袖梁啟超聲淚俱下要求段祺瑞懲辦劉存厚,段不僅置之不理,反而于12月任命劉存厚為四川督軍。為何復辟剛被平息,段氏就不惜得罪討逆時的盟友梁啟超?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三造共和”后,還想再完成一項偉業(yè)—— 統一全中國。

袁世凱死后,全國大約還有三分之二的省份在北洋系的控制之下,只有護國討袁時的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廣東、廣西這六省是北洋系勢力所不及之地區(qū)。段祺瑞認為,要實現全國統一,向西可由四川入手,中部則要由湖南進軍,這也是他頻頻染指四川、湖南地區(qū)軍閥混戰(zhàn)的主因。

武力征服為何行不通

廣東護法軍政府的成立,對北洋政府是很嚴重的事件。軍政府不同于一股軍閥自立,尤其是非常國會這個特殊的存在,北府合法性受到嚴峻挑戰(zhàn)。當然,迷信武力的段祺瑞始終認為可以當作地方叛亂來處理,他要馮國璋下令通緝孫中山與非常國會議長吳景濂,而后發(fā)兵討平“叛亂”。但馮國璋卻不同意段的意見,他認為南北問題應通過協商,和平解決。這是自馮國璋代理大總統以來與段祺瑞發(fā)生的第一個分歧。由于馮國璋不肯發(fā)布命令,北府只能由北京監(jiān)察廳以“背叛民國”罪提起公訴,由司法機關行文全國,對孫中山等人進行通緝。段祺瑞對此十分不滿,軟硬兼施,一直到9月29日才迫使馮國璋下達通緝令。

南北雙方你來我往,護法軍政府也發(fā)布了對段祺瑞、梁啟超、湯化龍、倪嗣沖四人的通緝令,以資報復。實際上南方護法軍政府也非鐵板一塊,首先是孫中山當選大元帥之后,軍政府選出唐繼堯、陸榮廷擔任元帥,但兩人通電不受元帥職。廣東督軍陳炳焜則發(fā)表聲明說,馮國璋代行總統合法,但段祺瑞未經國會而復任國務總理不合法,所以他反段不反馮。對于護法軍政府,陳表示不支持也不反對,同時不負擔其軍費。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微妙的局面,南方護法軍政府因抵制北洋政府而成立,但因其自身又不受滇、桂、粵三省地方實力派支持,故而轄地不出大元帥府。北方北洋政府大總統馮國璋雖欲以和平方式進行調和,實現和平統一,但因處處受段祺瑞反對,亦只能被迫簽署通緝令,激化與南方矛盾。在南北兩府對立之局形成時,南方與北方內部都在發(fā)生著裂變。

早在護法軍政府尚未成立的1917年8月22日,段祺瑞見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時,就表明了武力統一全國的想法:“我們必須首先建立中央政府的權威;這只有打敗了反對派才能做得到。我的目的是中國的軍事組織必須成為全國性的、統一的,這樣國內和平才不致時常地被地方上的督軍們破壞。這樣統一起來的軍事力量我想完全擺脫政治,而限于明確的軍事目的……”

應該說段祺瑞的想法是務實的,國家只有在完成統一的前提下,才可能謀求更大的發(fā)展。南北兩府對立的十年間,中國在國際上合法地位受到影響,也給列強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機,這是活生生的教訓。但段祺瑞的問題在于過度自信,首先是對北洋軍戰(zhàn)斗力的自信,認為南軍不堪一擊。其次是對北洋系內部的不同聲音沒有足夠重視,過于獨斷。雖然馮國璋代理大總統期間,所謂的直系和皖系還沒有如后來那般涇渭分明,但兩人在對南方問題上已存在明顯分歧。段祺瑞一意孤行,對南方采取軍事行動,也無疑加劇了北洋的裂變。另一方面,作為掌握著部分合法性的護法軍政府,對于段祺瑞采取的挑釁和對立態(tài)度,必然引起更劇烈的反彈。正如芮恩施所言:“他的敵人們就怕他會利用一支鞏固的軍事力量,最后會重建一個像袁世凱那樣的軍事獨裁體制?!?/p>

事實上段祺瑞的武力征服路線的確很快陷入困境,他派遣入湘的大將傅良佐在湖南受到抵制,只得聲明不帶兵入湘。但這個聲明不過是障眼法,實際上段祺瑞密令第8師師長王汝賢為湖南軍總司令,第20師師長范國璋為副總司令,直接武力開進湖南。第8師是段祺瑞討伐張勛時的主力部隊,段一直對這支部隊戰(zhàn)力有十足信心,卻萬萬沒想到正是這支被他視為基礎武力的部隊,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王汝賢與范國璋兩師長于11月14日發(fā)出停戰(zhàn)通電,“懇請大總統下令征求南北各省意見,持平協議,組織立法機關決議根本大法,以垂永久避免紛爭”。

這封通電無異于給段祺瑞當頭一棒,乘著這個勢頭,湖北督軍王占元、江蘇督軍李純、江西督軍陳光遠秉承馮國璋的意思,聯名發(fā)表通電,主張撤軍并停戰(zhàn),和平解決國內糾紛??梢哉f段的“武力統一”政策引發(fā)了新的府院之爭,盡管不像當初和黎元洪那樣斗得明顯,但馮、段兩人已在暗中斗法。段祺瑞為避其鋒芒,向馮國璋請辭。當事人顏惠慶的觀察入木三分:“馮大總統和段總理同屬北洋系,似乎可以同舟共濟,造福國家,人們對此期望殷切,但是二人政治觀點殊異,由朋友變?yōu)閷κ?,時生齷齪,情勢漸壞。對于如何統一南北,馮大總統贊同和平調解,而段總理主張武力征服。”

和平如何成為共識

1918年可謂多事之秋,段祺瑞雖然受挫,但并未放棄武力統一南方的想法。他辭職后很快復出,于1918年3月29日再次組閣,閣員陸征祥、段芝貴、錢能訓、劉冠雄、曹汝霖、吳鼎昌等人幾乎清一色的段系軍人和政客。而且這次內閣也未經國會通過,段祺瑞靠著新內閣在與馮國璋的暗戰(zhàn)中很快占據上風,再次強行推行其武力征服政策。緊接著就是以3月7日成立的段系團體安福俱樂部成員為底子,全方位滲透北京政府。而后在段祺瑞授意下,北府進行新國會選舉,這次選舉遭到粵、桂、滇、黔、川五省的反對,而湘、鄂、陜三省陷入戰(zhàn)亂也無法參加,故而參與選舉的僅14個省。在選舉過程中,安福系又用了很多不正當手法,選舉結果在意料之中,安福系大獲全勝,獲330席。由于這屆國會由安福系一手包辦,故而也被稱為“安福國會”。

對于安福國會,南方護法軍政府自然是不承認的,就連北洋系的軍人也有不少人表示不滿。例如吳佩孚就在當年8月7日,給李純的電報中批評:“此次新國會選舉,政府以金錢大施運動,排除異己,援引同類,因之被選議員,半皆惡劣?!蓖瑫r吳佩孚還指出“亡同之兆已萌,若再以武力平內亂,是惟恐亡之不速也”。但盡管如此,安福國會依舊我行我素進行總統選舉,最終讓徐世昌以425票當選總統。由于南方對于安福國會不予承認,那么這個國會選出來的總統徐世昌自然也就是“非法總統”了。

南方的護法軍政府也發(fā)生了巨變。孫中山名義上雖是大元帥,但因手中沒有嫡系部隊,政令不出大元帥府。1917年年底皖系受挫后,段祺瑞于11月22日被迫辭去內閣總理之職,馮國璋的“和平統一”主張立即得到西南軍閥的響應,議和的氣氛一時彌漫南方各省,但孫中山堅決反對議和,他表明態(tài)度:“此次西南舉義,既由于蹂躪約法,解散國會,則舍恢復約法與國會外,斷無磋商余地?!比欢]有什么用。12月,唐繼堯、陸榮廷未經孫中山同意,擅自在湖南、四川前線宣布停戰(zhàn)。緊接著,原先與孫中山聯名倒段的岑春煊等人也開始在軍政府內部排擠孫中山。1918年1月15日,各路軍閥在廣州成立“西南各省護法聯合會議”,實則是“隱然與軍政府抗衡”的政治實體。5月4日,在唐繼堯、陸榮廷等人主持下,南方修改軍政府組織法,改大元帥制為總裁合議制,選出總裁7人,孫中山雖也名列其中,但已完全被架空。7月,孫中山帶著失望而憤怒的心情發(fā)出辭職通電:“顧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p>

無獨有偶,當年6月,身在湖南前線的吳佩孚私下與南方護法軍達成停戰(zhàn)協議。8月7日,吳佩孚發(fā)表通電,提倡南北和平共處,直指北方以武力解決問題是“實亡國之策也”。相當于公開與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唱反調。當然,吳佩孚等人一系列動作,背后的支持者自然是直系首領—— 代總統馮國璋。北方選出新總統后,吳佩孚于10月3日聯合桂系譚浩明等南方軍人,再次發(fā)出和平通電,奉勸徐世昌切勿就職,以免身違國法。7日,馮國璋在卸任前也發(fā)出通電,通過陳述自己作為代總統一年以來的時局現象,倡議南北和平解決國事,并言只要“國璋不死,誓必始終如一,維持公道”。

1918年10月10日上午,新舊總統交接儀式在北京總統府舉行,這也是整個北洋時代,唯一一次總統交接儀式,盡管在反對派眼中,徐世昌的總統地位并不合法。馮國璋卸任后,段祺瑞也實現了與馮同時下野的諾言,于同日辭去國務總理職。有意思的是,徐世昌這個“非法總統”正式就職后,沒有引起南方強烈反彈。自護法軍政府改組以來,出任總裁的岑春煊履職伊始就發(fā)表了贊成和平的通電,而且他歷來主張“息事寧人之旨,期以調和,早收統一之效”。至于實力派陸榮廷,更是直言:“余不知法為何物,更不知何為新法舊法,前此皆云可戴護法帽子,師出有名,遂從眾議?!?/p>

北府最為主戰(zhàn)的段祺瑞,對于前方北洋將領與南軍暗通款曲,聯合發(fā)表宣言的做法自然十分惱火,但又無可奈何。導致段祺瑞武力統一路線破產的,除了前方軍人失控外,還有徐樹錚殺陸建章事件與 《中日陸軍軍事協定》 事件,兩件事對段祺瑞威信造成極大損害,使其承受空前壓力。至于南方,堅持北伐的孫中山已于7月憤然辭職,離開了護法軍政府權力核心,只有孫洪伊等為數不多的人堅持維護民元約法,反對軍政府以犧牲舊國會為前提的議和,但畢竟孤掌難鳴。主戰(zhàn)派紛紛邊緣化,和平的氣氛一時彌漫南北,就連新就任的徐世昌也表示要全力促成南北和解,爭取國內和平,實行“南北混一”之方針。

和會的最后阻礙

和談前夕,南北雙方最后的阻礙分別是段祺瑞和孫洪伊。11月5日,徐世昌召集督軍會議召開關于和會事宜時,詢問已是下野之身的段祺瑞意見。段祺瑞雖表示一切由大總統主持,但明確提出:首先,和會絕不能以“對等議和”的形式出現;其次,和會不應該討論國會問題。段氏雖已下野,但他的安福系依然掌控北方政局,影響舉足輕重。至于南方軍政府,最強烈的反對者是內務部部長孫洪伊,可以說南方陣營除了他,其余要么表示贊成,要么保持沉默。在阻止和議無望的情況下,孫洪伊又提出必須懲辦段祺瑞等六禍首,然后才召開和平會議,這自然也是故意出難題阻止議和。

南北雙方開始選議和代表時,北府選出的議和總代表人是朱啟鈐,此公曾是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積極擁護者,登基大典籌備處辦事員長 (處長)。孫洪伊一看北方選了這么一個代表,立即與孫中山等觀點相近的同志向軍政府發(fā)出長篇質問,謂“北方任命帝制犯朱啟鈐為總代表,軍政府將承認之為議和代表否,要求三日內答復?!避娬笱芑貞骸霸搱F體所派代表其人品性如何,系關系該團體之價值,我無吹求之必要?!睂O洪伊這一系列動作也讓北府頗為不滿,直接放言,若南方派孫洪伊為代表,北方必定以徐樹錚為代表。徐樹錚乃孫洪伊死對頭,行事比段祺瑞更為強硬,若派為代表談判必然破裂。這樣一來二往,反對議和的孫洪伊也被排除在議和代表之外。

和平已成國內主流,與此同時,國際上對中國南北議和的呼聲也日益高漲,美國、英國、日本等列強先后參與調解中國南北之爭。當然,無論是國外列強,還是國內軍閥、政客們大言和平,未必出于公義,更多是想在和議中為自己謀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包括約法、國會都可以是他們討價還價的籌碼。但也不可否認,在當時的確有一批文人、實業(yè)家、學者等社會名流,真心在為中國南北和平統一身體力行做貢獻。

1918年10月23日,一個叫“和平期成會”的團體宣告成立。成員有熊希齡、張窨、蔡元培、王寵惠、莊蘊寬、孫寶琦、周自齊,以及國會議員王家襄、谷鐘秀、王人文、梁善濟、文群等共24人,主旨在推動南北和平。熊希齡向記者聲明和平期成會之性質:一、不帶政派臭味;二、以運動和平為范圍,和平恢復后,會即撤廢;三、絕對不為野心家所利用。

10月29日,王士珍也聯合了張紹增、周學熙、張耀曾等一批北洋軍人、政客發(fā)起“全國和平聯合會”,響應徐世昌的和平統一政策。就連倪嗣沖、張敬堯等段系軍人都紛紛通電表示支持和平政策。倪、張這類人不用想,投機成分必然占大頭。但段系中也不乏真心為和平而努力之人,北方的議和代表之一吳鼎昌可以算是其中典型代表。吳鼎昌雖屬段系,但本人是自由派中的一員,既不代表軍閥利益,也不代表政客利益,而是以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現代化為追求而主張“調和”。

南北雙方在議和代表、議和地點上幾經波折,終于塵埃落定。1918年12月11日,北府正式公布委任朱啟鈐為總代表,吳鼎昌等10人為北方代表。這個代表團中,除了朱啟鈐為徐世昌故友,不屬于段系之外,其余的代表皖系及其依附者占了7人之多。1919年1月9日,廣州護法軍政府組成南北議和代表團,以唐紹儀為總代表。11日,“護法軍政府”也更名為“護法政府”。2月20日,北京政府與廣州護法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集于上海,全國矚目的南北議和終于如期召開。

和談何以急轉直下

說來諷刺,南北和會召開前夕,各方勢力的角逐、列強的干預、名流的呼吁……舉國上下沸沸揚揚,但和會正式召開時,卻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甚至缺乏誠意。陜西靖國軍問題是和會遇到的第一個障礙。陜西靖國軍本身也是護法運動的產物,以“護法靖國,討段倒陳 (陳樹藩)”為宗旨,尤其是于右任出任靖國軍總司令后,該軍聲勢大振,陜西也成為南北雙方重點爭奪的地區(qū)。1918年底,全國和平氣氛濃厚,其余地區(qū)南北皆已停戰(zhàn),唯獨陜西戰(zhàn)事不止。早在和會召開前,南方護法政府就表態(tài)“非俟閩陜問題解決后,南北議和大會不能就緒”,想借和會之機,緩解于右任的軍事壓力。這一招的確奏效,北府代表朱啟鈐參照吳鼎昌等人的意見,派張瑞璣前往陜西調停。

南北和會正式召開后,從2月20日自2月28日,共舉行了5次會談,而這5次會談的核心都圍繞著陜西問題的解決方案討論。此事一直懸而未決,引起南方強烈不滿。到28日第5次會談時,南方提出陜西問題限48小時內須得滿意答復,同時再次要求北府公布中日軍事協議及附件,北府代表則繼續(xù)敷衍,說中日軍事協定問題邊考查邊再行催問政府。這次會談很不順利,28日的會議結束后,議和因此中斷,南北議和的第一階段就這樣草草畫上句號。

果然沒過多久,陜西戰(zhàn)事又起,北洋軍對于右任發(fā)起進攻。護法政府和談代表唐紹儀于3月15日抗議北京政府破壞?;?,進攻于右任部靖國軍,雙方關系一度陷入緊張,直到3月30日,陜西交戰(zhàn)雙方在調停下?;?,和會才得以繼續(xù)。4月9日,和會重啟,南方唐紹儀直接拋出最為敏感的國會問題。

從陜西問題到國會問題,北方代表都面臨一個尷尬處境,即盡管代表們自身有和平意向,但這個代表團中,大多數人屬段系或是依附于段系,段祺瑞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南方對安福國會的否定。盡管事前段祺瑞說過,不應該與南方討論國會問題,但作為和談代表之一的吳鼎昌自知這是道必然繞不過的坎,在與李純商議后,準備了雙方都較容易接受的一套積極方案,即“擬將兩國會憲法起草分子約記各70人左右,召集完成二讀舊案,并修正各組織法”??陀^地說,相對于南方堅持恢復舊國會這一不太現實的要求,吳鼎昌等人的積極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最有可能破局的一個方案。

吳鼎昌的方案已得到南方部分認可,“這筆秘密交易接近成熟”,但這個方案有個致命問題,就是沒法采取全部公開的方式與北方各派系尤其是安福系協商。北方代表有兩個困難:其一,新舊國會的問題對于北府而言,屬于大家都心知肚明卻又不能說的秘密,段祺瑞之前給和會定下的“不對等”和“不應談國會問題”兩點基調,基本等于給北方代表們帶上鐐銬和枷鎖;其二,積極方案中要求南北兩國會同時解散,觸及安福系底線,導致迅速激起安福系反擊。吳鼎昌提出該方案后,安福系召集會議,直接質問總統徐世昌,重申不可犧牲國會與南方媾和為主的基調。段祺瑞親信王揖唐親自與吳鼎昌“數次交換意見”,提出條件:“(一) 不令新國會處于違法地位;(二) 不恢復原形或變形之舊國會;(三) 不主張總統須經再選或追認之手續(xù)?!?/p>

這幾個原則一定調,基本就是談判破裂的前兆。

一次失敗的和平嘗試

安福系破壞和議的運動非常激烈,甚至有人提出要撤換北方代表。到5月初,正逢北京政府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舉國皆憤,五四運動風起云涌。5日,公使團領袖朱爾典照會北府外交部:英、法、美、日、意等十二國同意禁止對華銷售軍火及其原料,直至中國和平統一。南方代表唐紹儀見和議久拖不決,索性乘著這個機會,把巴黎和會的中國焦點問題:山東問題和南北和談的核心國會問題等一籮筐拋出。

5月10日,唐紹儀復議重光舊國會、設立政務會議重組政府等八項條件,實質上相當于取消安福國會,自然遭到北方代表團的拒絕。與此同時,由于安福系的施壓,北方代表團態(tài)度趨于強硬,朱啟鈐與唐紹儀多次溝通無果。5月12日,徐樹錚致電朱啟鈐,責備其之前采納吳鼎昌意見是“當局者迷,智者容有失”,話說到這步,談判自然也無法進行了。5月13日,廣州護法政府和議代表團集體辭職,次日,北京政府和議代表團集體辭職,標志著1919年的南北和議以談判破裂告終。

全國矚目的南北和談以令人失望的結果結束,談判失敗之因,史家多歸結于安福系的破壞。但究其本質原因,是南北雙方都沒有真正為國家謀利益的中心主義和思想。以武力而論,當時無論南北,不僅都不具備吃掉對方的條件,且自身也正在發(fā)生著裂變。這次和議,讓那些為之奔走的自由派名流們認清殘酷的現實—— 在用槍桿子說話的軍閥之國,他們的愿望雖然善良,卻無比脆弱。而軍閥們也從中認清一個事實—— 處于劇變中的中國社會,難以實現和平統一。各界人士也由希望轉為失望,和平夢的破滅與五四運動幾乎同時發(fā)生,有不少人就此投身于民族覺醒,社會變革的洪流之中。

和談失敗半年后,始終秉持“和平統一”理念的前代總統馮國璋去世,他的離世似乎也可以視作百年前那次和平嘗試的徹底夢碎。諷刺的是,南北和談的失敗并沒有讓中國南北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燒得更猛烈,相反,此后陷入了北打北、南打南的混戰(zhàn)局面。1920年,直皖戰(zhàn)爭,段祺瑞輸光了所有家底,皖系從此一蹶不振。此后幾年,北方混戰(zhàn)連年,直奉大戰(zhàn)、北京政變、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你方唱罷我登場;南方也不消停,兩次粵桂戰(zhàn)爭、川滇戰(zhàn)爭、六一六兵變……城頭變幻大王旗。等到紛亂的中國再次走向形式上的統一,已是近十年后,從黃埔軍校走出的國民革命軍一路北伐,北洋政權覆滅之時了。

(選自《國家人文歷史》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歡
護法段祺瑞軍政府
省憲、統一與護法:聯省自治運動的憲制反思
武林盟主
房子無小事,手續(xù)很重要
動畫電影扎堆上映《大護法》口碑未能引爆票房
善意的謊言不能說穿
美擔憂特朗普內閣成“軍政府”
段祺瑞的棋局
教主貴姓(四)
段祺瑞的“航空計劃”
龙里县| 鄂托克前旗| 蕲春县| 防城港市| 肥城市| 卢氏县| 洪洞县| 保山市| 常熟市| 合江县| 阜平县| 哈尔滨市| 泸西县| 买车| 赤城县| 遂昌县| 沐川县| 东源县| 江永县| 灵山县| 贺州市| 合山市| 宣城市| 镇安县| 富民县| 兴宁市| 深州市| 平乐县| 文水县| 封开县| 阜城县| 信阳市| 咸阳市| 沧源| 江门市| 阿图什市| 井研县| 镇原县| 阿克苏市| 汽车| 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