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懷超
我幻想和迷戀生活世界的樣子,應(yīng)該是萬物靜默,雜亂無章卻又順其自然,無貪無欲。我們終將無法抵達(dá)。
倪園村,這是位于江蘇徐州版圖上的一個山村。是的,山村。準(zhǔn)確地說確實是那種深山藏古寺的幽深、僻靜與靜寂,并有過滄海桑田的履歷。原始、守拙、自然等元素十足,遠(yuǎn)離塵世的喧囂。村里的人要想去市區(qū),就必須要經(jīng)過那九曲十八彎的水泥石子路。如果我們站在山坡上俯視,倪園村,偎依在呂梁山腳下,在灰色石塊與樹木雜亂的遮蔽中,隱入大地深處。
我說的呂梁非山西的呂梁山。但據(jù)考證,此地山脈的源頭正是來自山西呂梁。在肉眼看不見的地底深處,它們以盤根錯節(jié)的豪邁纏繞著、蜿蜒著。我對這樣的山脈是充滿敬意的。在泥土之下,它們以骨骼相連的方式暗中支撐著大地、村莊、時間還有卑微的人們。不以峰的巍峨,不以嶺的磅礴。他們所恪守的就是在大地深處蟄伏著,時刻等待迎接洪水的盛大儀式。山水相連,這是歷史早就證明的宿命。呂梁二字,其中的呂字,不正是池塘的象形?天上輝映著地上的池塘;而梁,正是茫茫水域中的石頭,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石塊,在洶涌波濤的沖擊下,形成一道石頭堆砌的壩,就叫作梁。水是大地的血液,而梁,則是大地的骨骼。倪園村正是安居在這梁上?;蛟S,不只是倪園村,我們不都是活在一種叫作“梁”的上面?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梁,這個“梁”也許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
這個倪園村確乎神奇,因為她的前身,叫懸水村。顧名思義,懸在水上的村子。依傍山的村子,卻有著水的名字,玄機(jī)重重,是大自然的內(nèi)部秩序,還是天地命理?山因為水而存在,水因為山而抵達(dá)。
去倪園村,我們首登的就是鳳冠山及觀道亭。這是呂梁的最高處,站在山巔,可以看到密布在大地上的高高低低的樓群,還有山腳下草木遮蔽的倪園村。我們當(dāng)然不可比擬孟子那曠世的胸懷,“登泰山而小天下”。也不可比擬高郵的文游臺,當(dāng)年蘇東坡路過高郵與當(dāng)?shù)剜l(xiāng)賢他的學(xué)生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秦觀等人,雅集于斯。
我們的車子在山腳下停下來了,觀道亭就在前方的山巔。來呂梁我是有很多憧憬的。眼前的景象讓我有了些頹廢。我們來時是一個夏日的午后,陽光火辣,空氣中彌漫的是當(dāng)?shù)胤蚬?jié)的味道。在這膻味十足的空間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羔羊的呼喊,青草的卑微和虐心的疼痛從內(nèi)心里呼嘯而出。一種節(jié)氣,一旦與動物牽連在一起,總是讓人心生疼痛。動物與我們,我們與動物,彼此有何區(qū)別?誰能說自己不是待宰的羔羊?有些殺戮與暴力是生長在心里的,疼痛是無聲無息,卻又無時無刻不在的。這炙烤的時間里,我們幾個人選擇登呂梁山,是不是顯得十分不合時宜?幼稚還是瘋癲?就像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里,我們還在執(zhí)著于文字?
前往觀道亭。一路亂石、野草、坍塌的土坡。老子道,無為亦有為。嗚呼,無路卻有路。心中有路處處都是路。在觀道亭和孔子之間,一時間我產(chǎn)生了困惑。從魯國到呂梁山,在古代,絕非易事。在孔子的山水冊頁上,什么山水沒見過?唯獨他卻要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趕來呂梁呢?這呂梁的山水有何神奇?
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一路風(fēng)塵,從魯國趕來,站在亭子中央,望著呂梁山水,目睹“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莊子》)的壯觀景象,發(fā)出石破天驚的驚世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者是誰?這水,那城,還是戰(zhàn)爭、時間,現(xiàn)實的,虛無的……形形色色的逝者,恰如這呂梁山水,滾滾東流。
歷史不容我們質(zhì)疑。史料記載,孔子確實來到了呂梁,站在鳳冠山上,審視山水。好一個“逝者如斯夫”!戰(zhàn)爭如水,富貴如水,時間如水?名利如水?萬物如水?還是上善若水?我們知道,胸懷治國平天下的孔子,儒家祖師的孔子,當(dāng)他急匆匆地從魯國趕來,在呂梁觀水。面對戰(zhàn)亂不斷,紛爭迭起的春秋戰(zhàn)國,他究竟遇到什么樣的難題?是戰(zhàn)亂下流離失所的百姓引起他的心痛、不安?還是他深藏于懷的禮樂無處安放?戰(zhàn)爭根源是在于沒有完善的禮樂嗎?魯國乃尚武之地啊。
觀道亭。海拔實在是低。少頃,我們幾人登上了山頂。風(fēng)大。亭廢。亂石碎布,荒草叢生。亭頂篩下斑駁陽光,斜照在石柱上,石柱片片剝落,一種時間深處的風(fēng)雨滄桑,粘著歷史的鱗片,簌簌落下。萬籟俱寂。天空中一只飛鳥的影子都沒有。一切都在靜默,都在回憶,都在反芻。
我們挨著亭沿坐了下來。這亭子分明是空的。亭子中央有個巨大的石坑,是地陷還是巨石被盜?只留下這個偌大的坑,像一只深陷進(jìn)歲月的眼睛,失神而空洞。四圍的野草漫過來,穿過青灰石板,把亭子打扮得枝枝蔓蔓,這使得原本海拔就不高的觀道亭更加地落寞與蒼老。朋友說,高臺四周原來砌有石墻,鑲嵌著《魯司寇孔子真像》碑等數(shù)塊,如今只有東西兩面石墻,殘存兩塊石碑。一塊是由明代文徵明書寫的《疏鑿呂梁洪記》碑;另一塊是鐫刻有岳飛的五言詩碑刻,“號令風(fēng)霆迅,天聲動北陬。長驅(qū)渡河洛,直搗向燕幽。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歸來報明主,恢復(fù)舊神州。”是否為岳飛之詩,頗有爭議,但是向往英雄之心確是無可厚非。這也算是歷史的暗示吧,后人在觀道亭旁,建了一座瓦檐碑亭,中間的是狼山阻擊戰(zhàn)紀(jì)念碑。這是為了紀(jì)念淮海戰(zhàn)役徐東阻擊戰(zhàn)時犧牲烈士的,恰好與岳飛的詩碑相呼應(yīng)。讓人心痛的是,那凝聚著革命者鮮血的紀(jì)念碑已不知所終。隨即我們把興致轉(zhuǎn)移到那兩塊碑刻。彼時也早已移于新蓋的石屋內(nèi),名曰保護(hù)。荒誕的是,石屋門沒鎖,空蕩蕩的,塵埃累積。我們在房內(nèi)找到了碑刻,兩塊五花大綁的石刻,在蜘蛛網(wǎng)般的鐵絲包裹中,赤裸著,怎么看都像兩個被侮辱被損害的人。
鳥盡弓藏。山下的水早已干涸,這亭、這碑還有何意義存在?朋友說,后來明人秦固紀(jì)念孔子呂梁觀水,按照孔子所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在這里建了座書院,叫川上書院。川上,河流之上?;砣婚_朗。
我在倪園村斷斷續(xù)續(xù),逗留有三四個月。所見的倪園村不大,縱橫交錯,呈現(xiàn)井字形,江南風(fēng)格,二層小樓,屋檐精雕,有棱角,屋脊起梁,有花紋。與水鄉(xiāng)江南建筑唯一不同的是,不是粉墻黛瓦,她的墻,完全是呂梁的石頭堆砌而成。這是呂梁倪園村的胎記。進(jìn)入村子的路,不再是泥濘,而是灰色的石塊整齊排列而成,裸露的縫隙,則有蔓生的野草填充,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古典素樸之美。一時間陶淵明筆下的那個村子韻味就彌散開來。
北方村落,更多的是一種赤裸裸的呈現(xiàn),真實面目應(yīng)該是草垛、豬圈、庭院和鄉(xiāng)場,門口有石碾、古井、農(nóng)具和牛羊,三五個垂髫之童在地上摸爬滾打,這才像北方村莊的生氣。而且村子里也很難看到這么氤氳葳蕤的野草。這是村里人對土地的一種態(tài)度。野草綠到門檻前,這是恥辱,要遭到左鄰右舍笑話的。村子的周圍空地早就被菜園取而代之。即使菜園也做不成,那么就做一塊空白干凈的地好了。村人是不喜歡野草的,蟲子多,諸如蒼蠅、蚊子,還有蟑螂、蛐蛐等。這些野草。在農(nóng)人的視野里,土地只能生產(chǎn)一種植物,叫作莊稼。在這莊稼之上,是生存和生活。
我喜歡黃昏時分在村子里走走。沿著井字形一路跟隨,稍不注意你還以為到了江南呢。這也許是地域因素的緣故。處于長江以北的人似乎骨子里有著對江南的憧憬和向往,或者說對一種詩意生活的追求?!霸娨獾貤釉诖蟮厣稀!保ê5赂駹栒Z)水鄉(xiāng)的小橋、荷塘和古鎮(zhèn),組合成詩意的生活,成為北方人們夢里的天堂。所以生活里,總是不由自主或者有意無意地模仿或克隆江南的風(fēng)情。
村子里除了住家,還有農(nóng)家樂店鋪、酒店和賓館、飯店。屋檐前不是張揚(yáng)著酒家的旗號,就是在門前布置著農(nóng)具石器,長廊、花架也是遍布庭院。不少人家在正屋前建造牌坊,有類似“清風(fēng)徐來”“風(fēng)清月白”“富麗堂皇”等字樣。村子的路口,擺著幾個地攤,正在冷清里販賣著當(dāng)?shù)厣a(chǎn)或批發(fā)來的掛飾、玩具和手鏈之類。
村子很安靜,安靜得不像一個村子,空蕩蕩,很難看到多少人影,偶有人影在村子里閃現(xiàn),稍后就無處尋了。村子的最大一片空地上,安置了一些簡單的體育器材,看樣子是健身用的?;氖牵@些高高低低的單杠雙杠、滑滑梯旁,聚集著屈指可數(shù)的耄耋老人或抱著孩子的婦女,他們坐在單杠或雙杠旁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在閑聊,眼睛里盯著的是進(jìn)出村子的陌生人。她們守候的應(yīng)該是遠(yuǎn)道而來的游客吧,時刻準(zhǔn)備著遞上諂媚的笑,以便售出販來的商品。
夜晚的倪園村,是個可以諦聽萬物的世界。住在村里,豈是一個靜字了得。月光的移動,山巒的靜坐、小鳥的驚飛和蛐蛐、蟈蟈們的跳躍聲響,都會隱入耳邊。更別說那些鳥的驚叫、黑暗中一些穿行的動物們,還有孩子的哭鬧聲、老嫗的咳嗽聲、少婦的夢囈以及午夜的鼾聲,都將纖毫畢現(xiàn)。這時候,你完全拋卻都市的喧囂、職場的紛擾、情感的糾葛,人被自然融化了,化作山石、水土、鳥獸或者路旁的野草灌木,“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陋室銘》)。在享受山村靜謐之余,總有點不安的情緒在浮動。這村莊的夜晚空蕩蕩的,水是空的,石器是空的,村子是空的,整個呂梁山都是空的。
村子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白天我在村子里也偶然見到過一些鄉(xiāng)土的植物,如那靜寂角落里暗中生長的茄子、辣椒和向日葵,間或還有蔥、蒜、山芋秧、瓜壟,但都寂寥得無人問津。村子里,似乎就我一個閑人。多想聽到一聲犬吠或者鵝叫,這聲音的存在,至少證明我是個入侵者,這村子是醒著的。
這是個快要空了的村子,雖然是個所謂的旅游村。村子里大部分成年男子女子“孔雀東南飛”,南下廣州,北上北京。
呂梁的今日,正是應(yīng)了孔子發(fā)出的宇宙般的驚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斗轉(zhuǎn)星移。亭廢,水無,往昔繁華的漕運也蕩然無存,只有一個小小的山村,在舊貌換新顏里,以一塊塊石頭的堆砌,繼續(xù)刷存在感。
發(fā)現(xiàn)呂梁石。這是我在倪園村的意外之喜。院子里散落著農(nóng)具,有草雞在院子里徘徊,墻壁上掛著些風(fēng)干的紅辣椒、咸魚干,門上的春聯(lián),風(fēng)吹日曬里早已褪色,發(fā)出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暗淡。而地上所有的空地,被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石頭所占有,這些石頭以各種形狀站立著,不似江南的太湖石,也不像泰山上的青色豎石。在一塊巨大的石頭上,石頭的主人用紅色雕刻著幾個字:呂梁石。
呂梁與石有著某種難以名說的神秘關(guān)系。據(jù)說泗水上,有兩險灘最為著名,即百步洪和呂梁洪。這兩處險灘里,怪石林立。怪石又稱大石溜。所謂石溜,就是水中巨石經(jīng)過激流沖擊變成異常光滑的石頭,依據(jù)形狀稱之如門限溜、蛤蟆溜、夜叉溜、黃石溜等。這些石溜暗礁,嚴(yán)重影響了呂梁的漕運;過往船只,稍有不慎就會船覆人亡。明朝皇帝多次召開大臣商議,除去這些石溜。直到明嘉靖二十三年即公元1544年,這些怪石在河床干枯之際,派人疏鑿,至此,舟船上下,如出坦途。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誰曾料到,水底怪石的除去,漕運得以暢通,呂梁洪又恢復(fù)往日的繁華與喧鬧,然而這卻是她最后的輝煌光景。原本以為,水底怪石的除去,有益于漕運。誰料到水底巨石除去,失去了阻擋泥沙的屏障,上游沖擊下來的沙石,隨著天長日久,逐漸抬高河床,河道淤積。狹窄的水道與奔騰的河水是不相容的,河水滿溢,水患環(huán)生,以致歷史上多次造成灌城溺民的慘劇。后為規(guī)避風(fēng)險,被迫漕運改道,呂梁漕運從此廢棄。據(jù)說,呂梁城就是遭此水患而埋于沙石之下。
村子里,像這樣的家庭作坊不在少數(shù),相似的布局。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石頭,站立在空地上,原本樸實緘默的石塊,一旦在刀削斧砍下,就有了形狀有了思想。
歷史總是給予人更多不可思議的想象。呂梁山,給予了不舍晝夜的水,也給予了石頭的美妙。還別說,呂梁山的石頭還真有來歷。觀道亭的建造者張鏜就曾以呂梁石制成硯送給朋友。其實原本這石不是用來制硯的,而是制磬。這磬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打擊樂器,用石頭或者玉雕磨而成的;吊之敲打,可發(fā)出美妙的聲音。所以又叫鳴石。這是不是有點類似戰(zhàn)國時期的缸與缶,都是打擊樂器。也許“金聲玉振”這個詞語就是這么來的吧。
我靠近這些石頭,雖然它們不說話,甚至主人也緘默不語。他專注于石頭的沉思中,揮動著鐵器。他的眼里只有這些青色的石頭。凝重與堅硬從石頭的表面出來,沿著肌肉、經(jīng)脈,抵達(dá)骨骼。我忽而浮躁的心有了一絲安定,就像一塊石頭,擊破冰面,沉浸到了水底。是的,觸底的生活才是真實的,就像眼前的村子。外表看來再美麗的村子,也是需要生活作為底色的。沒有俗世的煙火,沒有人的家園,那還是村莊嗎?比如攤販聚攏、商鋪包圍的村子和這眼前青石遍地?zé)熁鹧U裊的村子。
朋友來接我的時候,問怎樣?我似乎顯得局促不安或心懷內(nèi)疚。為沒有準(zhǔn)確認(rèn)知倪園村而心生慚愧。我對他們說,這倪園村就像一道河流,上游是觀水問道的孔子、繁盛之際的漕運。這下游,是那磬石作響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倪園村。朋友微笑不語,他知道我說的意思。
黃昏迫近,天地再次進(jìn)入混沌之中。而那個叫磬石的石頭沉浸到我心底。遠(yuǎn)處,鐵錘鍛打的聲響,沿著風(fēng)吹草動的波紋,從四面八方漫漶而來,模糊而又真切,細(xì)小而又洪大。
責(zé)任編輯 張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