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才
(桂林市臨桂區(qū)地方志辦公室,廣西 桂林 54111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創(chuàng)新就是抓發(fā)展,謀創(chuàng)新就是謀未來?!保?]就年鑒而言,創(chuàng)新已成為年鑒界探討的熱點,在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各種新興行業(yè)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的今天,年鑒編纂究竟如何才能適應新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李培林在第一次全國地方志工作經驗交流會暨2017年全國地方志機構主任工作會議上提出:“地方志要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發(fā)揮與其自身價值、功能相匹配的作用,就要因時而謀、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充分發(fā)掘、開發(fā)利用地方志資源,全面推進地方志事業(yè)轉型升級”[2]。地方綜合年鑒作為地方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更好地實現轉型升級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擺在年鑒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下面結合編纂《臨桂年鑒》的實踐,淺談關于地方綜合年鑒編纂創(chuàng)新的一些思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的。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首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具體到年鑒編纂工作中,就是著重記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新發(fā)展理念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在一個縣(市、區(qū))的落實貫徹情況,體現地方如何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如何在行動上做到“兩個維護”。要做到方向明確,立場堅定,觀點鮮明,編纂年鑒時,要時刻不忘在政治上與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地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其次,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突破定式思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辯證地、全面地、發(fā)展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按照客觀真實、全面均衡的要求,把對現實服務和對歷史負責統(tǒng)一起來,不僅對年度的重要資料、事件、態(tài)勢、人物認真準確地記錄,對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項民生指標也要全面地反映,突出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真正體現年鑒的權威性、客觀性、史料性、實用性等功能,發(fā)揮年鑒的資政、教化作用。再次,要緊跟時代脈搏,在保持年鑒框架結構的全面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突出地方特色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功能上,不斷追求新的熱點問題,如近年黨中央推進的重點工作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等要濃彩重墨,對近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涌現的新現象新事物如農村電商、快遞、共享單車等尚未納入地方政府統(tǒng)計的內容也要做到及時反映。
年鑒框架是年鑒內容的總體設計,是年鑒能否成功編纂的關鍵。一是正確處理好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年鑒有自己特殊的體例要求和鮮明的結構特色,必須堅持按照規(guī)范編纂年鑒。對于地方綜合年鑒來講,框架結構的創(chuàng)新,一般是通過創(chuàng)設新的類目、分目,升格類目、分目,或者把類目、分目的位置提前到醒目位置等方法來實現。一項內容因為其“重要”被升格了,必然導致他所應當歸屬的那個部類空虛、失重,造成新的不平衡,處理不當反會降低年鑒編纂質量,因此,找準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的結合點,至關重要。二是要處理好類目、分目、條目關系。類目的設置重點是保持相對穩(wěn)定并符合規(guī)范;分目作為框架結構創(chuàng)新的主陣地;條目是年鑒的主體,在框架設計過程中不應被輕視或忽視,應加大細節(jié)性、微觀事物的記述力度,及時反映時代發(fā)展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逐步增加實體化條目的數量。三是年鑒每年一卷,要做到常編常新,避免雷同和重復。除建置沿革、位置面積、地質、地貌等穩(wěn)定性條目外,動態(tài)性的條目力求更新,資料求新、特、精、深,突出年度工作重點和特色工作。此外,創(chuàng)新思路,可借鑒“互見”辦法,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突出反映地方特點和年度特色。通過系列彩色圖片組合形象直觀地展現主題,是為圖片與正文的“互見”;“特載”“大事記”“重要文件”“附錄”中補充強化主題,是為不同文獻形式之間的“互見”。
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fā)展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一些主管部門所管轄的范圍越來越窄;相反,邊緣性的、社會性的、獨立性的事物越來越多。因此,無法也不可能把所有內容確定為年鑒常規(guī)主體類目,只能以附屬內容的面孔放在“附錄”“指南”“摘編”等框架內。隨著要放的個性化內容越來越多,“附錄”內容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年鑒附屬內容是全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主體內容的補充和完善。一是在年鑒附屬內容架構上體現個性化。從目前看,年鑒短時間難以改變其“官書”性質,因此,附屬內容仍是用來集中體現年鑒實用性功能的重要手段。充分發(fā)揮附屬內容的作用,可彌補年鑒正文“千鑒一面”,實用性不足的問題。在附屬內容的編排上,主要完善主體類目,增補重要信息;關注社會熱點,體現年度特色;突出國計民生,貼近百姓生活。在體現形式上,一般以“附錄”“服務指南”“文件選編”“專文”“摘編”“補白”等面孔出現?!皩N恼帯笔悄觇b關注地方政治、經濟、社會重要信息的特殊陣地,及時收錄社會各界關注的民生大事。這些內容的收錄,為年鑒整體質量提高以及個性化的展現發(fā)揮了較好的作用。年鑒編排時,一些類目后面,難免會留下大小不等的空白,為年鑒“補白”服務。這些附屬內容形成特色,活躍版面,有效增強年鑒的資料性。二是在年鑒附屬內容組稿方式上體現個性化。一般情況下,年鑒附屬內容要比主體內容來得“搶眼”,因此一定要在編排組稿上下功夫,充分體現個性化。年鑒編輯部在附屬內容的編輯分工上,應當相應固定人員,不宜經常調整。這樣有利于分工編輯對年鑒附屬內容進行通盤考慮,以致將這部分內容編出“亮點”來,為整部年鑒增光添彩。三是在年鑒附屬內容編輯思路上體現個性化?!澳觇b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和目標,就是要通過創(chuàng)新年鑒的內容和形式,通過百花齊放和推陳出新,提高年鑒的出版質量,并逐漸形成不同的風格和流派”。[3]顯而易見,不同的風格和流派只有靠鮮明的個性化來體現,個性化是年鑒創(chuàng)新的首要目標。在年鑒附屬內容的編排中,首先責任編輯的思路要體現個性化。受地方志書功能的影響,將年鑒的功能定位為“存史、資政、教化”,加之“編鑒為修志積累資料”說法流行,受“重藏輕用”的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而使年鑒越編越細,字數越來越多。不少年鑒在附屬內容的編纂時注重存史功能,什么東西都喜歡往“附錄”這個“百寶箱”里裝,以致年鑒越編越肥。年鑒要“減肥”,首先要走出多功能的誤區(qū),使年鑒成為便于使用、具有實用價值的信息資料工具書。這個現實問題對于責任編輯來說,關鍵是要求在編輯思路上對年鑒的定性要有準確的判斷,同時,年鑒編輯在編寫附屬內容時,還要對年鑒讀者的定位要有清醒的認識??茖W的讀者定位對于促進年鑒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進行讀者定位是提高年鑒價值的必然要求,也是控制年鑒篇幅的有效途徑。
年鑒事業(yè)要與時俱進、持續(xù)發(fā)展,不僅要在內容上、形式上堅持創(chuàng)新,在編纂技術上也應緊跟時代步伐。那么年鑒如何最大限度滿足信息時代大量快速傳遞交流信息的需求,是對傳統(tǒng)紙制媒體的年鑒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近幾年,年鑒光盤已逐步盛行,但基本上是建立在紙質年鑒的基礎上的,內容與紙質媒體基本相同,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年鑒部頭大、使用率低的現狀。一是推行網絡年鑒。紙質年鑒因篇幅過長、書籍質量較重,不便攜帶使用,而網絡年鑒則可超越時空、地域局限大大地擴展其受眾范圍。網絡年鑒在網頁編排上也應盡量賦予地方特色,要著重體現網頁的導航作用,年鑒的龐大數據庫,需要有導航來提示。通過網絡年鑒,將傳統(tǒng)的年鑒發(fā)行方式革新,年鑒內容做到網絡信息化,實現年鑒信息的快速傳播。二是充分利用手機客戶端。手機客戶端作為現代傳播方式的一種,能夠很好的連接公眾,能擴大受眾面。手機客戶端,相當于一個數據庫,要能支持搜索查找,客戶端能夠適應移動媒體的特點,在行走過程中隨時隨地的接收信息,頁面設計符合移動閱讀的要求,做到簡潔、新穎,文章內容要刪繁就簡,正文標題醒目,同時客戶端具有下載功能,方便無網絡時使用查找。手機年鑒可申請公眾平臺,使年鑒的營銷更加多面性,定時推送地區(qū)的社會動態(tài)、大事要聞、便民指南等,在紙媒年鑒出書之前,做好資料的積累。三是不斷加強全媒體投入。新媒體時代的報紙、雜志、網絡已經融為一體,要想把年鑒作為地方特色宣傳出去,就要緊密結合全新媒體。在報紙上開設專欄,在雜志上進行特輯發(fā)行,網絡上設置年鑒界面。年鑒因為自身的“官書”性質,極具權威性,因此,要千方百計加大全媒體的投入,夯實廣泛的群眾基礎,讓年鑒真正實現“為人所知、為人所學、為人所用”。
地方綜合年鑒是地方政府主辦編纂的年度綜合性資料文獻,全面反映地方年度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及重大事項,重點突出經濟建設,凸顯地方發(fā)展優(yōu)勢、文化特色,為地方各級黨政領導科學決策和有關部門開展工作提供翔實、準確的參考資料,為社會各界了解和擴大地方對外宣傳提供最具權威的年度地情讀本。就性質而言,具有官書性質文獻書;內容而言,是知識密集、信息密集和時間密集型工具書;特點而言,年鑒是昨天史實,今天鏡子,明天見證;作用而言,實現鑒往知今、服務現實、保存資料、惠及民生作用。我們在連續(xù)8年編纂《臨桂年鑒》的實踐中,逐步建立和形成“供稿、征稿、撰稿”三通運行的編纂機制,有效保障《臨桂年鑒》編纂的時效和質量。一是供稿機制。每年初區(qū)政府辦公室下發(fā)組稿文件,對各鄉(xiāng)鎮(zhèn)、區(qū)直各部門提出年鑒供稿具體要求,并明確各部門、各鄉(xiāng)鎮(zhèn)辦公室牽頭完成年鑒供稿任務。有了這個供稿機制,年鑒征集稿件難的問題迎刃而解,改變了以往年鑒編纂“無米下鍋”“等米下鍋”的無奈局面。二是征稿機制?!杜R桂年鑒》編纂組稿除各鄉(xiāng)鎮(zhèn)、區(qū)直各部門供稿外,還向社會征集書畫作品、圖片及本土特色文化等內容,廣泛吸收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保證年鑒資料的全面性、代表性和豐富性,從而全面反映真實、鮮活、持續(xù)發(fā)展的臨桂形象。三是編輯機制。在充分挖掘本單位人才資源的同時,借助社會力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堅持能者為師,用特邀編輯的方式,擴大編輯隊伍,提高編纂質量。
公眾號已成為重要的社交網絡和資訊發(fā)布平臺,隨著地方志事業(yè)的發(fā)展,各級方志機構應該都會運營。從目前看,全國地方志部門公眾號總體上數量不多,各地發(fā)展比例不均衡,質量和水平更是參差不齊,這說明地方志部門公眾號結構不合理、運營質量不高。公眾號運營看似簡單,實則耗費人力財力。要實現持續(xù)性高效運營,對平臺的投入和運營人才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也就是要打造適應新媒體的工作團隊,形成專業(yè)從事地方志公眾號編輯的優(yōu)秀人才隊伍。當前,許多地方志機構的公眾號信息發(fā)布和管理工作等多是由地方志部門工作人員承擔的,但從長遠來看,要想公眾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專業(yè)團隊的構建必不可少。一個完善的公眾平臺建設至少包括框架建設、日常管理、技術支持等幾方面的內容??蚣芙ㄔO包括能體現地方志特色的模板搭建和根據本單位實際需要的欄目建設;日常管理包含稿件的編輯、美工及信息的適時推送;技術支持則要負責整個平臺的技術服務。除上述之外,一個高質量的公眾平臺還應開展衍生的推廣活動,以便更好地實現推廣地方志文化、服務大眾為目的。此外,還必須注意在使用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時產生的外部稿件版權問題等。以上內容具有很強專業(yè)性,不是普通的方志工作者在短期內能夠掌握的。這里所說的人才,既要擁有地方志領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又要是具有能學習、吸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方志部門在明確數字化發(fā)展方向后,就應在構建專業(yè)團隊方面進行更多的投入。首先,應從現有的隊伍中積極培養(yǎng)信息化人才,給予相應崗位和合適的人員迅速學習、吸收和應用信息技術,特別要著重培養(yǎng)能快速吸收、融合應用信息技術到地方志領域的特殊人才,從人員的選擇到培訓平臺的建立,形成系統(tǒng)成熟的運作模式。其次,公眾平臺應安排專人負責統(tǒng)籌,并以此為其主要工作。同時加強全體地方志工作者數字化傳播能力培養(yǎng),為穩(wěn)定的數字化傳播儲備人才。
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也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地方志工作者應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積極主動融入信息化發(fā)展大潮,在“互聯(lián)網+”、大數據時代激活沉睡的記載,讓年鑒由一本書變成一種媒體,讓市情、縣(區(qū))情、部門情,走進尋常百姓,譜寫好新時代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