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莉霞
摘? 要:本研究針對高中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狀況,結合教學實踐,將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課時安排等進行逐一分析;將各年級考核與評價的方法進行分層次探究,通過試教形體訓練課程,大部分學生在身體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柔韌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藝術性等方面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形體素質(zhì)也得到良好改善,為全面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zh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更深刻意義在于:為中學體育教師開展形體教學與訓練,以及國家增設中學形體課提供理論和事實依據(jù)。
關鍵詞:形體? 訓練方法? 教學實踐? 考核評價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0(b)-0057-03
1? 高中生生理特征及形體課程構架
我國的中學生,年齡跨度在12~18歲左右,而這幾年恰恰是人體成長最快,骨骼、體型變化最大的時期。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進行積極有效的形體鍛煉,對形體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在龍門縣龍門中學任教6年間,以高中學生為教學對象,把設計的形體教學課程融入體育課堂中。經(jīng)過一系列教學評價與反饋,均受到良好效果。
形體訓練是指在課堂上,教師采用徒手練習或器械練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體型塑造、儀態(tài)引導、培養(yǎng)正確的身體姿勢,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并注重自我美的良好塑造。
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高中生的年齡階段一般是16~18歲,是稚嫩的兒童期向青年早期過渡的階段。其身體機體特征:肌肉的重量占體重之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青少年的肌肉柔軟且富有彈性,代謝旺盛,運動疲勞后恢復快見表1;在關節(jié)結構上,關節(jié)腔之間的間隙比較大、關節(jié)囊、韌帶比較薄且松弛,其靈活性與柔韌性比成人好。據(jù)調(diào)查表明,14~16歲以后,大腦皮層的分化得到較快的發(fā)展,反應潛伏期明顯縮短,出現(xiàn)錯誤的百分比也大大減少,因此這個時期能掌握較復雜的形體動作。
青少年時期,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發(fā)育落后于第一信號系統(tǒng),在形體教學中,既要重視直觀形象教學法,讓學生盡快建立條件反射,也要及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促進其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和諧發(fā)展,本文根據(jù)中學生形體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構架與探討,提出了在現(xiàn)階段,有必要科學系統(tǒng)地實施形體訓練,具體分為兩個階段,即高一(中級階段)、高二與高三(高級階段)。
2? 高中體育課堂形體課程構架
高一(中級階段)形體課程的內(nèi)容包括脊椎垂直(靜立)與局部肌肉拉伸(行進)練習的訓練,即簡易軟開韻律組合,通過這些練習幫助及改善不良身體形態(tài),不良身體姿態(tài)如圖3,而在練習過程中特別強調(diào)脊椎垂直的重要性,對于走姿、跑姿的肌肉拉伸也要按照相應的標準去實施,以達到訓練的最終目的。
2.1 站位
主要內(nèi)容:前站位、旁站位、后站位、站位組合串接。
準備姿勢:小外八站立,腳跟相靠。
動作要求:兩腳夾角呈三角形,雙手掌輕微交叉貼于腹前,挺胸收腹,下頜微收,眼睛平視前方。
2.2 坐姿(課桌椅進行)
預備姿勢:端正坐在椅子上,雙腿并攏,手位自然放于體側(cè)(扣掖或置于桌面)。
動作要求:以臀部為支點,并攏雙腿,脊柱端直,脊柱與大腿的夾角保持在85°~90°。身體重心不能置于體前(體前屈不宜超過75°),而應落在臀部。
正確坐姿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坐姿習慣,選配事宜的座椅,如表2所示。
2.3 走姿
預備姿勢:身體直立,手位自然垂直放于體側(cè),眼睛平視前方。
動作要求:端正軀干,肩部放平,脊柱上伸,行走時腿屈膝不宜超過135°,雙臂擺動與身體形成的夾角以15°為宜(女士重心稍微前傾1~3cm,利于挺胸、梗頸、收腹;切忌身體左右搖晃)
行走順序:腳跟先觸底、腳掌緊相隨、腳尖來收尾。
2.4 跑姿
預備姿勢:身體稍前傾,肌肉放松,雙腳稍屈膝支撐地面。
動作要求:兩眼平視,頭、脊柱成一條直線,重心稍前傾,雙臂放松而有力前后擺動,后蹬腿的髖、膝、踝三關節(jié)要充分蹬直,且方向要正(見圖1、圖2、圖3)。
2.5 龍門中學高一級7-12班形體姿態(tài)課時安排與評分方式
龍門中學7-12班為試教班級, 按照平均一學期20周,每周2節(jié)體育課,共40學時,高一(中級階段)形體課程試教訓練為20學時。形體姿態(tài)10課時、軟開韻律組合10課時,期末評分主要包括形體姿態(tài)(30分)、簡易軟開韻律組合(20分),考核分數(shù)總數(shù)進行疊加,按照期末總成績的50%進行評分(見表3、表4)。
3? 簡易軟開韻律組合
(1)把桿基訓:徒手練習、把桿練習。
徒手練習:芭蕾手位操(正常速度與切分節(jié)奏)
(2)把桿練習。
①腳位擦地(一位向旁擦地、五位向后擦地、五位向后擦地)。
②壓腿(正壓腿、側(cè)壓腿、后壓腿)。
③踢腿(前踢腿、側(cè)踢腿、后踢腿)。
④升降重心、移動重心。
(3)軟開韻律組合。
4? 高二、高三(高級階段)形體課程模式及內(nèi)容
以任教的高二級6、7、8,高三11、12、13班為試教班級,高二按照平均一學期20周,每周2節(jié)體育課,共40學時;其中高二形體課程試教訓練為20學時,包括:形體操(10節(jié))、體育興趣游戲創(chuàng)編(10節(jié));期末評分主要包括形體操(30分)與體育興趣創(chuàng)編(20分),考核分數(shù)總數(shù)進行疊加,按照期末總成績的50%進行評分。
高三形體課程試教課程為10學時,期末評分主要是體育興趣游戲創(chuàng)編拓展(共50分)。
4.1 形體韻律操(4x8/拍)
形體韻律操是在大眾健身操、廣播操、藝術體操、形體舞蹈等動作元素基礎上,對有助于學生形體塑形的動作元素進行加工提煉,并有效進行形體鍛煉,達到健身、健心、鑒美的目的。
第一節(jié):踏步側(cè)舉(2×8/拍)。
預備姿勢:直立站立,脊柱拉直,雙手放于體側(cè),眼睛平視前方。
技術要領:1拍左腳開始踏步同時雙手側(cè)下舉(45°),2拍踏右腳同時雙手平舉,3拍踏左腳同時雙手側(cè)上舉(45°),4拍踏右腳同時雙手上舉(與地面垂直);反之,腳位右腳開始踏步,動作亦然。
第二節(jié):屈膝側(cè)腰(4×8/拍)。
預備姿勢:直立站立,脊柱伸直,雙手放于體側(cè),眼睛平視前方。
技術要領:1~2拍屈膝且雙手胸前平屈,3~4拍雙腳開立的同時雙手叉腰,5~8拍腰側(cè)從左方往右方擺動4次,第2個8拍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第三節(jié):點踏擊掌(4×8/拍)。
預備姿勢:直立站立,脊柱伸直,雙手放于體側(cè),眼睛平視前方。
技術要領:1拍左腳向前邁動一小步的同時雙手屈肘胸前,2拍右腳跟腳于左腳旁同時雙手胸前平屈,3拍退左腳的同時雙手胸前交叉,4拍雙手握拳于體側(cè),雙腳還原,5~8拍重復;第2個8拍,1~4拍雙腳微屈向前走4步并腿擊掌,5~8拍向后退步還原。
第四節(jié):側(cè)擺轉(zhuǎn)體(4×8/拍)。
預備姿勢:直立站立,脊柱伸直,雙手放于體側(cè),眼睛平視前方。
技術要領:1~2拍左腳向左側(cè)方邁動一步同時雙手上舉(身體對向右側(cè)45°方向),3~4拍右腳跟進左腳旁屈膝點地的同時左手下落至平舉,右手胸前平屈,5~6拍右腳向右旁邁動一步的同時雙手回至上舉(身體面向正前方),7~8拍左腳并腳還原。第2個8拍中的3~4拍順時針轉(zhuǎn)體360°還原至正前方,其他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4.2 龍門中學高三級11-13班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拓展評分方式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開拓精神,特對高二、高三學生設置這樣的創(chuàng)編課程,尤其對高三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前布置體育興趣游戲的范圍讓學生積極去策劃,并對創(chuàng)編優(yōu)質(zhì)的體育游戲以表彰獎勵(見表5)。
5? 結語
通過高一、高二、高三年級試教形體訓練課程,大部分學生在身體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柔韌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藝術性等方面得到了相應的提高;而形體課在整個中學階段普及度并不高,學生對形體的認識不夠、學校重視度不高;而中學階段恰是形體鍛煉的最佳時期,也是中學生身心機能發(fā)育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在提高學生對社會文化素質(zhì)的認識的同時,要以中國素質(zhì)教育的風格將形體課程提高到應有的教學地位。
參考文獻
[1] 蘆特.形體訓練對促進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有益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2):1688-1689.
[2] 宋文云.中小學形體課教學探驪[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 唐薇薇.長春市重點中學(初中)女生開設形體訓練課在可行性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