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蔚葦 江坑富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和AHP法,對漳州市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進行了概念界定和指標篩選,通過多輪的走訪、調(diào)查和計算,初步形成了25個評價指標的漳州市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漳州市中學競技體育? 績效評價? 評價指標? 初步構建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0(b)-0229-03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AHP,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selects the indicator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middle schools of Zhangzhou. Through multiple rounds of visits, surveys and calculations, a initi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25 indicator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middle schools has been formed.
Key Words: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middle schools of Zhangzhou;Performance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itial construction
近年來,隨著我國學校體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各類校園競技活動推陳出新,不斷涌現(xiàn),中學也逐步與大學競技體育接軌,通過設立各類單項競技運動隊、社團和俱樂部,積極參與和融入各項競技體育活動,有效推動了學校競技體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1]。然而,面對學校競技體育工作,如何科學評價工作的真實業(yè)績,深入發(fā)現(xiàn)和剖析影響事業(yè)發(fā)展的有關問題,便成為擺在體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目前,我國至今未建立起一套中學層面的競技體育工作評價體系,這無疑阻礙了學校競技體育工作的持續(xù)提升,不利于激發(fā)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干事熱情。因此,對中學競技體育工作績效進行研究,提出一套科學規(guī)范、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成為中學體育工作乃至學校師資建設領域的當務之急。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漳州市中學競技體育工作績效評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使用CNKI、萬方、維普等電子數(shù)據(jù)庫及多所漳州市屬學校圖書館查詢檢索有關國內(nèi)外文獻,了解和掌握學校競技體育工作績效評價相關內(nèi)容及研究現(xiàn)狀。收集了漳州市屬九所中學的相關數(shù)據(jù)與資料,對漳州市中學競技體育發(fā)展情況進行了初步掌握。
1.2.2 訪談法
通過與漳州市多所中學的人事部門及高級職稱教師進行訪談,掌握中學競技體育的基本情況以及力求改革的訴求,總結、歸納了若干影響中學競技體育工作的內(nèi)外部因素,為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提供了大量客觀、真實的一手素材。
1.2.3 專家調(diào)查法
參照前人績效評估相關研究成果,召集漳州市中學從教多年、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及人事部門相關人員舉行兩輪討論會,多次修訂完善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確保了指標體系的代表性和廣泛性。
1.2.4 AHP層次分析法
采用Yaahp V10.15633層次分析軟件對收集的專家意見進行計算分析,得出了準則層與指標層兩層因素的權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漳州市中學競技體育發(fā)展概況
近年來,漳州市不斷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完善和優(yōu)化體育教學體系、課程保障和評價體系,廣泛開展學校體育聯(lián)賽和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參與廣泛的中學競技體育活動體系。同時,注重培育“體教融合”基礎,推進運動賽事進校園,廣泛舉辦中小學生體育聯(lián)賽,進一步拓寬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途徑,擴大基礎水平的競技體育參與面,學校競技體育已日益成為普通中學日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nèi)容。然而,如何評價教師在競技體育方面的績效,至今沒有形成一套明確的方案,現(xiàn)有的競技體育工作績效管理辦法是以競技奪標為準繩,難以覆蓋中學競技體育的多個方面,不適于普通學校競技體育績效的評價,因此,制定和規(guī)范中學競技體育工作績效迫在眉睫。
2.2 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2.1 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的定義
學界尚未對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進行內(nèi)涵的界定,本次研究借鑒了武恩鈞博士在高校競技體育績效評價中的研究成果,確定了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的內(nèi)涵。即對普通中等學校體育相關從業(yè)人員在競技體育發(fā)展?jié)摿?、現(xiàn)有實力、生存環(huán)境等方面做出的工作成績進行評估而形成的結果。
2.2.2 指標的選取
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借鑒了發(fā)展?jié)摿ΑF(xiàn)有實力及生存環(huán)境的三大學校競技體育績效評價要素結構[1],通過訪談、調(diào)研,結合中學實際,設定了體育設施、設備投入比例等30個指標(見圖1)。
經(jīng)有關專家評審,研究選取選中率在65%以上的指標作為本次評價指標,剔除了制度建設完備性、社會關注度、教練員運動員證書級別、非重點項目4個指標,另外由于領導重視程度與政策傾斜性出現(xiàn)了部分定義重復的情況,考慮到可操作性原則保留政策傾斜性,刪除了“領導重視程度”指標,最終保留了另外25項指標,初步形成了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指標群(具體見表1)。
2.2.3 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
本次研究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其原理為把一個綜合性問題分解為多個組成因子,將因子進一步細化,形成底層的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確定層次中諸因子的相對重要性,然后綜合專家的判斷以決定諸因素相對重要性的總順序[2]。其分析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如下4步。
(1)建立相對獨立、互為關聯(lián)的金字塔層次結構。
(2)通過對各因子與上層因子中對應的某一特征的重要程度進行互相比較,以此建立判斷矩陣。
(3)在矩陣的基礎上計算因子在某一特征的相對權重 (指標單權重) ,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4)計算底層因子對最終目標的合成權重(綜合權重),進行一致性檢驗,并予以總排序(即三級權重)[3-5]。
經(jīng)AHP一致性檢驗,上述計算結果符合一致性檢驗要求,所求的歸一化特征向量可作為其權向量,二級、三級指標權重符合一致性檢驗要求(CR=0.0067,CR<0.1)。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語
通過總結前人成果,研究首次界定了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的概念;從內(nèi)涵定義上確定了目標層指標的主要構成要素,逐次形成了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共25個具體指標組成的中學競技體育績效評價體系及各級權重,為進一步探索中學體育競技績效評價打下了理論基礎。
3.2 建議
(1)中學競技體育工作績效仍然是一塊有待挖掘的領域,特別是以漳州市為代表的四線城市在中學體育管理水平上還較為滯后,尚未形成競技體育的分塊管理、績效評價、獎勵發(fā)放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為了促進中學體育工作的現(xiàn)代化、科學化,有必要引入績效管理,通過系統(tǒng)、科學的評價體系,確保最大程度地激發(fā)教師教學、科研及競技訓練的熱情。
(2)績效評價體系既是對既有工作的評價、認可,也是對工作的一種診斷和改良,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人事部門或管理方還需對教師競技體育工作及時提出診斷性意見,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不足、解決困難,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原有工作。
參考文獻
[1] 武恩鈞.天津市高校競技體育績效評價與資源配置研究[D].天津大學,2006.
[2] 湯靜.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山東體育科技,2012(1):96-97.
[3] 彭國甫.地方政府公共事業(yè)管理績效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及實證分析[J].數(shù)量經(jīng)濟技術經(jīng)濟研究,2005(11):129-136.
[4] 田忠.關于我國部分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俱樂部績效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1996(1):60-64.
[5] Guy K,J Clark,K Balazs,et al.Strategic Option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R&D Programmes of the European Union[R].Technopolis prepared for STOA UK,1998.
[6] 孫慶祝.學校體育現(xiàn)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