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黑河 164300)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是通過選取優(yōu)質、高產、耐密植的品種進行多樣化種植方式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的,繼而通過光能利用率的提升,強化植株的邊際效應,使玉米作物的質量與產量得到顯著提升。這一技術在我國的農業(yè)生產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農業(yè)生產者應積極探索相關技術要點與模式,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效益。
從技術模式上劃分,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可分為寬窄行技術模式、比空技術模式、間作技術模式與小壟密植栽培技術模式四種。其中寬窄行技術模式是將原有的65cm左右的兩條小壟合并成140cm左右的一條大壟,與之前有所區(qū)別的是,合并后的每條大壟上種植兩排玉米,其中寬行行距為90cm左右,而窄行行距為40cm左右,株距可根據玉米品種進行調整,通常來說玉米植株栽種規(guī)模要比傳統(tǒng)栽種模式多出4500~6000株/hm2。比空技術模式是通過“兩壟或三壟玉米空一壟”的方式,使土地利用率得到提升,在空襲中,農業(yè)生產者可相應栽種土豆、甘藍等作物,進一步提升土地邊際優(yōu)勢,改善田間的通風因素,使作物的光合能力得以增強,良好的空氣流通有利于玉米作物的含水量降低,其品質也會大大提升。間作技術模式是通過多種糧食作物的栽種,形成經濟效益較高的“糧型”模式,將玉米作物與矮高粱、小麥、早熟玉米、小雜糧等作物的種植比例調整為2:1、1:1、1:2、1:3、與1:1等。小壟密植栽培技術要選擇耐密品種,在保持品種與土壤的栽培技術水平基礎上,合理增加植株的布置密度,通過科學化的施肥,進而提升玉米的產量。這四種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都是當代常見的玉米栽種技術,合理的運用相關技術的內容,加強日常管理與施肥工作,才能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關于玉米品種的選擇,要根據種植區(qū)域的氣候條件與生產特性來決定,同時還應結合耐密品種的適宜生育期,如優(yōu)質高產品種哲單37號,發(fā)芽率高于90%、種子的純度與凈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6%,在4月上旬進行相關發(fā)芽試驗,4月下旬進行曬種工作,將種子置于陽光下連續(xù)曬至2~3日,讓紫外線殺死種子的病菌,減少病蟲害,曬種完成以后通過種衣劑拌種,收集待播。
玉米植物喜好耕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因此在選擇種植區(qū)域時,應整地選擇伏秋整地,且無深翻基礎地塊,其耕翻深度應達到20cm,做到無漏耕、無坎垃、夾肥起壟,壟距一般在130~140cm之間,在寬窄行技術模式中,要選擇適用于土壤墑情較好的大豆等軟茬,通過隔一壟破一壟原壟的方式,將原有小壟改成大壟種植。
玉米種植地施肥量約為有機質8%以上為30~40t/hm2,腐熟好有機肥為20~25t/hm2,前者需結合整地撒施或條施夾肥,后者要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玉米播種時要施種肥,一般來說,施肥量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每年6月的中旬拔節(jié)期要追施尿素300kg/hm2,其他缺素癥也需噴灑相關的微量元素肥料予以針對治療。玉米播種的最佳時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個種坑可播種2粒左右的種子,播種量約為40kg/hm2,播種后使用玉草凈進行封閉滅草,玉草凈的調制比例為1500ml/hm2+400kg水。
表1 公頃施肥量(參考)
常見的玉米植株病蟲害有玉米白化苗與各種雜草的清除,相關防治措施可如表2所示。
表2 病蟲害防治措施(參考)
當玉米蠟熟中籽粒存在硬蓋的情況時,應將玉米的果穗苞葉扒開,將玉米籽粒外露,使其能夠直接曬在陽光下,這樣的處理方式有利于降低籽粒水分,促使玉米成熟,進一步提高玉米的質量,使玉米提早5~7天成熟。適時晚收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玉米作物的水分,增加其顆粒的飽滿程度,使玉米作物的品質得到明顯提升,單位面積的產量也明顯增加。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是我國現代化農業(yè)生產技術的代表,近幾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達,農業(yè)生產也趨于現代化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進程中,也要求著農業(yè)生產要從傳統(tǒng)、單一的生產模式中有所變化,才能不斷提升農業(yè)生產的經濟效益,獲取更高的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