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強
盛夏已至,中暑、熱中風、熱感冒、胃腸道疾病等夏日的常見病也頻頻發(fā)生。除了常見的降溫、祛暑手段外,老百姓還喜歡在藥箱內(nèi)添加一些祛暑的和治療暑濕感冒的中成藥物,那么如何用好這些藥物呢?祛暑劑的分類和特點·解表祛暑劑:主要由散風祛濕藥(羌活、獨活等)、芳香化濕藥(藿香、佩蘭等)、健脾燥濕藥(蒼術、白術、薏苡仁等)組成,起到解表、化濕、和中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伴有發(fā)熱、頭痛、頭重、肢體酸痛、腹脹、腹瀉等癥狀的暑濕感冒。例如:藿香正氣液(水、丸)、保濟丸等。其中,保濟丸還能用于暈車暈船。
·祛暑利濕劑:主要含有利水滲濕藥物滑石?;饕泻杷徭V,其性寒,又有清解暑熱的作用??捎脕碇委煱l(fā)熱身倦、口渴、泄瀉、小便黃少,苔黃而厚膩的暑濕癥狀。例如:六一散等。六一散可外用,當做爽身粉,治療痱子。
·祛暑避穢劑:除了芳香化濕、健脾燥濕的藥物外,還含有開竅藥(冰片、麝香等)。起到開竅醒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中暑、暑月痧脹。例如:痧藥、避瘟散等。所謂暑月痧脹就是夏季貪涼飲冷,感受暑濕引起的寒熱腹痛、吐瀉兼作,甚至猝然悶亂煩躁,牙關緊閉,頭暈昏厥,不省人事。
·祛暑和中劑:組方特點是祛暑化濕的藥物配伍健脾和中藥。主要用于治療惡心、嘔吐、腹痛、胃腸不適等由暑濕又外感風寒引起的脾胃不和。比較熟悉的有:十滴水。
·祛暑清熱劑:組方特點為祛暑化濕藥物配伍了清熱藥物。多用于夏季感冒。例如:清熱銀花糖漿、暑熱感冒顆粒等。
·祛暑益氣劑:組方中含有益氣生津藥(黃芪、人參、白術、葛根、麥冬等)。有清暑、益氣、生津的作用。治療由于暑氣所傷的氣津兩傷。表現(xiàn)為頭暈、身熱、心煩、咽干、口渴、口中黏膩。例如:清暑益氣丸。
常見祛暑劑,服用有講究
人丹的成分包括薄荷腦、冰片、丁香、砂仁等,具有開竅醒神,祛暑化濁,和中止嘔的作用,可以防治、緩解各種中暑癥狀,是傳統(tǒng)的消暑保健“利器”。用藥期間應保持飲食清淡,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等,否則會影響療效,甚至可能產(chǎn)生不良反應。
藿香正氣類的藥物是按照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記載的藿香正氣散制成,有效成分基本一致,差別在于不同的生產(chǎn)者選擇的劑型不同,臨床療效大同小異,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對中暑、暑熱感冒等都有一定的療效。用藥期間同樣要注意保持飲食清淡,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等。
清涼油、風油精等一般都含有薄荷腦、樟腦及其他揮發(fā)性成分,外用可以起到清涼、醒腦、止痛、驅風等作用,也是夏季常用防暑降溫用品。涂抹于特定的部位可以祛暑、醒腦。由于含有多種揮發(fā)性成分,要注意可能引起皮膚刺激,避免接觸傷口或誤入眼部。低齡嬰幼兒皮膚吸收速率快,易產(chǎn)生副作用,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