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強,王鑫,王旭,亢學平,李健, 杜忠偉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農業(yè)科學院(延邊特產研究所),吉林 延邊 133400)
松杉靈芝(GanodermatsugaeMurr.)別稱鐵杉靈芝,松杉樹芝,屬靈芝科靈芝屬,生長于海拔700~1400 m的紅松闊葉混交林、針葉混交林內的落葉松﹑紅杉﹑冷杉﹑云杉的伐根和腐木上,分布于我國溫寒帶長白山地區(qū)[1-2]。 現代研究表明,松杉靈芝營養(yǎng)成分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核苷、微量元素、維生素及生物活性多糖、三萜類化合物、生物堿等,同時還是維護人體健康所必須的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3-5]。目前松杉靈芝栽培用種主要來源于野生資源的馴化和引種[6]。本研究對延邊地區(qū)的野生松杉靈芝的4個菌株進行培養(yǎng)基篩選,為松杉靈芝的菌種選育提供參考。
1.1.1 供試菌株。松杉靈芝(GanodermatsugaeMurr.)菌株來源及編號見表1。實驗材料均來自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表1 供試松杉靈芝菌株及來源
1.1.2 培養(yǎng)基選擇。采用3種母種培養(yǎng)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培養(yǎng)基,麥麩培養(yǎng)基,木屑浸汁+PDA混合培養(yǎng)基,以1000 mL體積為標準,具體配方如表2。
表2 培養(yǎng)基配方
1.2.1 培養(yǎng)基制備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培養(yǎng)基:稱取200 g馬鈴薯,洗凈去皮切碎,加水1000 mL煮沸0.5 h,紗布過濾,再加10~20 g葡萄糖和17~20 g瓊脂,充分溶解后趁熱紗布過濾,分裝試管,每試管5 mL。
麥麩浸汁培養(yǎng)基:將麩皮與黃豆粉一起加水煮沸30 min,4層紗布過濾,在濾液中加入瓊脂、葡萄糖、硫酸鎂、磷酸二氫鉀。
木屑浸汁+PDA培養(yǎng)基:將硬雜木木屑和馬鈴薯分開加水煮沸30 min,4層紗布過濾,混合后的濾液加入瓊脂、葡萄糖,磷酸二氫鉀, 硫酸鎂。
將3種培養(yǎng)基分別裝入18 mm×180 mm試管中,包扎成捆,裝入高壓滅菌鍋內,壓力升至0.12 kPa,保持30 min,待壓力表指針降至0后,打開鍋蓋,取出試管后斜放冷卻。
1.2.2 培養(yǎng)基篩選。對所研究的4個菌株(YBSS1、YBSS2、YBSS3、YBSS4),分別接入3種培養(yǎng)基中,接種量均為0.5 cm×0.5 cm,嚴格按照無菌的操作規(guī)范進行。
1.2.3 培養(yǎng)與觀察。將接種后的試管置于培養(yǎng)箱內,25 ℃培養(yǎng),每隔2天觀察1次,并記錄接種數量、記錄菌絲長滿試管的時間,污染情況,成活率[7],結果見表3;觀察菌絲的粗度 (粗、較粗、細)、生長勢 (強、較強、弱)、疏密程度(密、較密、疏)[8],結果見表4。
1.2.4 栽培試驗。對獲得的優(yōu)質母種進行出芝試驗,通過隨機抽取15個子實體記錄菌蓋直徑、蓋厚及重量,進行質量評價,結果見表5;對4個菌株培養(yǎng)獲得的母種分別制作原種,然后做栽培種,每個菌株做100袋。原種和栽培種具體制作如下。
1.2.4.1 原種制作:選用木屑83%、麩皮15%、蔗糖1%、生石膏1%,含水量60%、自然pH。裝瓶、滅菌:按配方把培養(yǎng)料拌勻、裝入菌種瓶,裝料要上緊下松,裝量距瓶口3~5 cm即可,裝好后擦凈瓶體,用塑料薄膜加報紙扎緊瓶口,然后進行滅菌(高壓滅菌,121 ℃滅菌2 h)冷卻備用。接種:滅菌后培養(yǎng)料冷卻至30 ℃送入接種室,在無菌室內進行。接完的置于培養(yǎng)室內培養(yǎng)[9]。培養(yǎng):在溫度22~26 ℃,空氣相對濕度在45%~60%以下,約培養(yǎng)35~45天,菌絲長滿全瓶。
1.2.4.2 栽培種的制作:選用雜木屑83,麩皮15,石膏1,蔗糖1,含水量60%~65%[10]。選擇聚丙烯塑料袋(35 cm×17 cm)。經過裝袋(裝袋時要注意上下松緊一致,刷清袋口培養(yǎng)料后用橡皮筋把兩端的袋口扎緊,然后進行檢查塑料袋是否漏水,不漏水再滅菌)裝好袋后要及時滅菌,以防培養(yǎng)料發(fā)酵變質。滅菌在121 ℃下滅菌2.5 h,滅菌后溫度降至自然溫度下,移入接種箱進行無菌操作接種。將接種后的菌袋移入無菌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發(fā)菌期間,室溫保持在25 ℃,每天通風1次。黑暗培養(yǎng),經60~70天左右,菌絲便可長滿袋。在此期間及時檢查是否有雜菌,發(fā)現后馬上處理。
1.2.4.3 出芝管理:袋料菌袋排袋方法,共排放5~7層做成菌墻,在最上面一層填土10 cm,并作成U字型,以便出芝期間補給營養(yǎng)和水分。菌墻作好后即可在菌袋一端開出芝口,大小以直徑2 cm、深1 cm,開口后在墻面掛膜、保濕、保溫,促進芝蕾形成,相對空氣濕度為70%~80%,溫度在20 ℃左右均可,經10~15 d開口處出現芝蕾,長到2~3 cm時,直接向芝蕾表面噴灑霧水,棚內濕度保持在90%~95%,溫度要求25~30 ℃,散射光,CO2濃度調節(jié)到0.1%以下,經50 d左右時間靈芝子實體形基本成熟。
菌絲是食藥用菌的子實體生長基礎,是菌種選育的重要指標,通過對4個野生松杉靈芝菌株在3種培養(yǎng)基中的長勢可以對其作出初步的評價,經過培養(yǎng)獲得數據如表3~4。
表3 松杉靈芝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下的長勢
農藝性狀是鑒別食用菌菌種或品種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之一。通過對子實體農藝性狀的觀測并分別打分,菌蓋大小和菇體形態(tài)兩個指標的總分為子實體農藝性狀分值,其分值越高,菌株農藝性狀越好[11]。生物轉化率中的測產量也是對食藥用菌質量評價的指標,4個菌株的栽培試驗,測量第一次采收的平均菌蓋大小,厚度,測重量取平均值,結果如表5。
表4 菌絲的生長狀態(tài)
表5 不同菌株松杉靈芝的質量評價
松杉靈芝的4個菌株,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中的長勢和生長狀態(tài)存在的差異不顯著,但是也可以看出菌株“YBSS2”在3種培養(yǎng)基中菌絲長勢比其他3個菌株(YBSS1、YBSS3、YBSS4)好,4個菌株在木屑浸汁+PDA培養(yǎng)基中生長最好;通過對栽培試驗獲得的子實體質量性狀的比較,菌株“YBSS2”較好,確定松杉靈芝菌株“YBSS2”為最優(yōu)菌株,可做為推廣栽培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