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婷
(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常州 213011)
某廠一臺引風機大修后開機,在垂直、水平和軸向3 個方向上的振動都比較大。故障處理初期,通過動平衡試驗減小了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上的振動,但軸承座軸向振動依然較大。對風機出現(xiàn)的振動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風機轉子和電機轉子之間的軸系對中偏差較大,對動平衡試驗結果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對中調(diào)整后,重新進行了動平衡試驗,降低了軸向振動。
風機葉輪處于軸系外伸端,為懸臂布置。風機轉子由1#、2#兩個滾動軸承支撐,電機轉子由3#、4#兩個軸承支撐,電機轉子和風機轉子之間用膜片聯(lián)軸器相連(圖1)。
引風機開到轉速800 r/min后,實測引風機前后兩個軸承水平方向振動都較大,分別達到180 μm 和150 μm,垂直方向振動達到90 μm 和75 μm。
圖2 是升速過程中1#軸承水平振動隨轉速變化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升速過程中振動隨轉速的升高而增大,振動幅值近似為轉速的平方關系,升速過程中相位也在不斷增大。圖中相位隨轉速實際上是連續(xù)變化的,相位突降是因為360°后相位恢復到0°。升速過程中振動幅值和相位隨轉速變化特征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不平衡特性。
圖1 風機軸系布置
圖2 1#軸承水平振動隨轉速變化情況
從1#軸承水平振動的波形和頻譜圖可以看出,時域波形近似為正弦波,頻譜中主要以1 倍頻分量(圖3)。
結合頻譜、波形、幅值和相位隨轉速變化等特征,判定振動是因為引風機葉輪不平衡所引起的。
根據(jù)上述分析,決定在風機現(xiàn)場首先開展葉輪高速動平衡試驗。
動平衡試驗在800 r/min 下進行,該轉速下振動較大,動平衡試驗效果比低速好。該階段動平衡試驗合計進行了3 次。表1給出了動平衡試驗過程中1#瓦振動數(shù)據(jù)。
圖3 1#軸承水平振動波形和頻譜圖
從表1 可以看出,經(jīng)過3 次動平衡試驗(在葉輪上等效加 重952 g ∠124°)后,風機軸承座水平和垂直方向振動都大幅度減小,達到優(yōu)秀水平,但是軸向振動依然較大。其余3 個軸承座的軸向振動也較大,分別達到85 μm、80 μm 和70 μm。
為了減小軸向振動,在風機和電機之間的對輪上開展動平衡試驗。在對輪上加重494 g∠42°后,軸向振動有所減小但效果不明顯,而電機振動大幅度增大(表2)。因此將對輪配重塊拆除。
正常情況下,軸承垂直、水平兩個徑向方向上的振動降下來后,軸向振動也應該能同步下降。本風機葉輪上3 次動平衡試驗雖然大幅減小了軸承垂直和水平方向振動,但是軸向振動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從波形和頻譜上看,振動主要以工頻分量為主,呈現(xiàn)典型的不平衡特征,沒有表現(xiàn)出不對中征兆。由于本機動平衡試驗現(xiàn)象不太好解釋,決定檢查風機轉子和電機轉子之間的對中情況。
這兩根轉子采用膜片聯(lián)軸器相連,膜片聯(lián)軸器具有較強的不對中偏差補償能力,允許兩根轉子之間以適度的對中偏差狀態(tài)運轉。如果兩根轉子之間對中偏差較大,也會對設備振動產(chǎn)生影響。
檢查發(fā)現(xiàn),風機轉子和電機轉子之間的高低差達到0.4 mm,張口偏差達到0.3 mm,都已超出廠家設計值。通過調(diào)整軸承底部墊片,使得兩根轉子之間的對中狀態(tài)滿足設計要求。
表1 第1 階段動平衡試驗數(shù)據(jù) μm
表2 對輪動平衡后振動 μm
重調(diào)中心后,再次開機測試,振動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對風機葉輪再次進行了2 次動平衡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減振效果(表3)。圖4 是本階段動平衡試驗后升速過程中1#瓦水平振動隨轉速變化情況。雖然振動依然隨轉速的升高而增大,但是整個升速過程中振動大幅降低。
(1)膜片聯(lián)軸器雖然有較強的對中偏差補償能力,但是過大的對中偏差對軸系振動的影響較大。采用膜片聯(lián)軸器的軸系對中精度還是需要高度重視。
(2)本試驗結果表明,不對中狀態(tài)下振動頻譜中主要還是一倍頻分量,并沒有出現(xiàn)常規(guī)理念上的比較明顯的二倍頻分量。針對不對中故障機理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拓展。
表3 第2 階段動平衡試驗數(shù)據(jù) μm
圖4 動平衡試驗后1#瓦水平振動隨轉速變化情況
(3)對中偏差狀態(tài)下的動平衡試驗減小了垂直和水平振動,但對軸向振動的影響卻很小,而對中調(diào)整后的動平衡試驗則同時減小了垂直、水平和軸向3 個方向上的振動。動平衡試驗出現(xiàn)異常時,需要拓寬思路,考慮設備存在的其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