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濂
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閉門羹”是什么樣的“羹”呢?其實,這不是什么特殊種類的食品,而是從古代閉門拒客的一個故事中流傳下來的掌故。
“閉門羹”語出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一:“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相傳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長得如花似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于是很多年輕的男子,便慕名來拜訪她,希望與她成為朋友,但是不少人卻很難見到她。因為她會客時,有一條規(guī)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獻上一首詩,她看中詩文后,才愿意與客人一見。如果客人不會作詩,或者獻上的詩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門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絕會客。天長日久,來訪的客人見了羹,也就心領神會,便主動地告辭了。以羹待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所以人們便把這羹,稱為“閉門羹”。這個故事流傳下來之后,人們便把“閉門羹”作為拒絕的代名詞。
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狀食品。后來慢慢地素食也被稱作羹。凡是將糧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濃汁的食品,都可以稱為羹,如我們吃過的粟米羹、蓮子羹等,到如今人們連普通的濃汁食品也稱為羹了。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轉、客氣一些。可惜后來拒客,則只有“閉門”而沒有“羹”了。
湖北蘄春縣有個叫陳細怪的,太平天國革命軍占領鄂東以后,陳細怪考中約士(舉人),轟動了鄉(xiāng)里。連平常最看不起他的富豪們,也趕來奉迎吹捧。這天,有人告訴他:陳凌霄要來拜訪你。陳細怪平時跟這個富豪水火不相容,心想:“他來干什么,還不是想討太平軍的好,保住自己的財產?”陳細怪決心不見他,提筆寫了一副對聯(lián)貼在門上:“門本不高,要進且將頭低下;屋原甚黑,想看該把眼睜開”。墨跡還未干,陳凌霄就來了。他看了對聯(lián),知道是沖著自己貼的,便灰溜溜地走了。這是“閉門”而無“羹”,還算客氣。然而,馬一浮可不客氣了,軍閥孫傳芳任東南五省聯(lián)軍統(tǒng)帥駐扎杭州,慕名來訪馬一浮,馬一浮不肯接見。他的家人鑒于孫傳芳權勢便說:“是否可以告訴他您不在家?”馬一浮斷然說:“告訴他,人在家,就是不見!”孫傳芳只好悻悻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