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夏青 陳龍(武漢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56)
當今時期,我們國內高校中體育科目教學的諸項內容中,特別是針對于體育課堂上講授的課程內容、學習手段、課堂組織方式及教學策略等方面還依然十分關注體育技能的構建,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強調學習中的共性、忽視學生們的學習個性。在“體育科目教育以講授技術為主”的思維方式的引領和熏陶下,以探求和掌握訓練技藝、構建運動功夫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扮演者主導的角色,由此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們學習自覺性及智能性的發(fā)揮。如此長久延續(xù)下去,我們體育老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及創(chuàng)造意識必然會受到嚴重的挫傷,并且將消失殆盡,如此更不能滿足當今開放型經濟建設的特有需求,并且淡化了體育科目教育工程在我國現實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應有地位。
在相當一部分高等學校中,為了擴展學生的訓練時間及訓練頻次,都嚴格規(guī)定并落實了學生們早晨的出早操訓練,以及下午的跑步訓練活動等多項訓練內容,而且利用打卡的操作來迫使學生們整體性的去參加,對不參加者要給予扣學分的懲戒手段,以保證其實際的訓練制度的執(zhí)行。我們不可漠視學校的良苦用心,學校本身是屬于一個大型的集體組織,同時管理著大批的學生,只靠要求同學們去參加鍛煉,是不太可能如愿的,因此擬建出了刷卡形態(tài)的管理模式。然而歷經具體的實踐過程證明,大多數學生對此款“強迫”性的訓煉過程極其的包有怨言,常言道表里要如一,主管服從客觀,此款刷卡管理模式不可實現預定的訓煉成效。但是,多數學生在不如實的打卡要被扣學分的制度的驅使下,迫不得已去參加所組織的鍛煉過程,此種情況亦算是學校實現了督促學生進行鍛煉的最初目的。然而,也有少數學生是請別人幫忙刷卡,以此來逃脫鍛煉的活動機會,此款掩耳盜鈴的欺世盜名行為在眼下的高校學生中是表現得挺嚴重的。盡管刷卡這一管理模式從主要方面來說,還算是有利的,其可以發(fā)揮出相當程度的促進學生們參與鍛煉的正面作用,然而其所帶來的不利作用亦是蠻大的。大多數情況下,刷卡已經構成了學生們的一項生活“累贅”。如此讓學生百計千方的去謀求怎樣弄虛作假,敷衍了事,倒不如學校廢止此款管理形態(tài),因為其不但使學生產生了內心中的嚴重的不滿情緒,以及對鍛煉活動的抵觸,同時也造成了學校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低。
另外,在眼下新的教學變革背景下,各個學科的教育思維和教學理念亦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然而過去陳舊式教學思維的熏染作用一直在延續(xù)著,并且揮之不去,此類問題的嚴重性是不可小覷的。在現階段的體育科目教學活動當中,其母庸置疑的涵蓋著教和學的兩項內容,在此活動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作用是屬于彼此相互的性。然而我國固有的教學思維及教學模式比較保守和滯后,老師們單一性地對學生進行著古板化知識的傳授,很少進行實戰(zhàn)練習。在體育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授課老師始終占據著課堂的掌控地位,而班內的學習者僅是機械性地應付著老師的安排,準備著應對各類型的體育比賽,其和現實高校中體育科目教學的變革思維差距迥異。雖然這些年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在持續(xù)性的進行著針對于教學理念的變革工程,對此種原有的教學形態(tài)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碰撞,然而其總體的思路依然未能展現出明顯的變化,未能徹底擺脫原有教學思維的禁錮。學生們在此類教學思維形態(tài)下,長此以往必然對體育科的學習喪失起初時的情趣,其顯然和當代體育學科的教學變革思維是水火不相容的。然而過去陳舊式的體育課程思維必然具備其存在和應用的理由,否則亦不可能延續(xù)如此之久。然而就現階段的教學狀況而言,其缺陷是超過益處的,因為其極難誘導出學生的學習情趣,學生們均在一個班級內一塊上課學習,極難實現個性化教育,關注不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時的具體方式單調且無趣,思維很是落后,極大的違背了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
在體育課程的教育活動中,課堂上下融合化的教學運作機制即是讓課上教學與課下教學實現密切的融合,促使學校教育與現實社會密切的聯(lián)系到一起,進而推進體育學科的教育面向社會的現實需求。在現行的高校體育教育發(fā)展愿景中這一思維已經被推舉出來,作為一項當今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目標。課堂上下的融合化可以錘煉學生踴躍參與課下鍛煉的健康習慣,塑造出個人的運動自覺性。
實施好課下鍛煉的過程是以深厚的課程理論教學為依托的。因此,確保課程教學的優(yōu)異質量亦是其中極其關鍵性的內容。課堂教學當中,廣大授課教師不但須對學生進行教育理論知識的傳授,以及運動規(guī)則的講解,尚須對學生講授一些運動傷害方面的內容,譬如說運動傷害的急救技能,怎樣處置體育運動過程中的異常傷害情況等。此類知識的傳播對實施課外訓練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好的思想基礎??纱偈箤W生對課下活動中出現的異常問題進行穩(wěn)妥的處置。
考評可以展現出一所學校體育學科教學的現實水準。故此,考評的效果密切關聯(lián)著學生們對體育課學習的熱衷程度。為實現理想的教學功效,即應運用多類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外,須恰當運用評判機制來對眼前的教學成效做出評定,要側重于觀察學生參加訓練的熱情。可行的操作形態(tài)即是將平日的測試成績與期末考試做密切結合。其考核成績組成中即包括平時成績十業(yè)余訓煉十體育比賽+期末考試等幾項元素。筆者依據本人所進行的相關調研工作擬定出如下對策:在參加課堂教學的頻次達到九成,課下鍛煉的頻次達到要求水平,即可贏得及格的基本分。在加上其參加各類體育比賽所得的分值;實施考教分開式的技術評定;平日成績利用老師與學生之間互評的模式來得出,最終利用微機軟件進行總評。
在體育科目的教學當中,教學手段是其中最關鍵的要素之一。體育科目老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執(zhí)行者及引導者,因此說老師的教學技能對于完美選取教學手段發(fā)揮著基本性的保障作用。在教學變革深入推進的現實情況下,我們的高校一定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緊跟時代跳動的脈搏的步伐。另外,變革教學思維并非是一蹴而就或者一勞永逸的事,一定要學習先進國家的成功經驗,進行揚棄式的吸收,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一定要依照老師自身的水平、體育課本內容、學生們的習性特點、教學愿景及教學課量來定,對應施教,運用和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僅此情況下我們的體育事業(yè)方可實現發(fā)展。
課外的體育鍛煉的模式有多種多樣,在大學的操場上,在傍晚的時候,會看到很多人在操場上打籃球、踢足球。但是這個其中很大一部人都是隨意性較高的,往往今天沒啥事情干了,就跑來打兩下子,明天忽然被朋友叫過去打游戲了,就理所應當的想不起來去打球了。這樣的鍛煉模式具有太大的隨意性,不利于課外鍛煉的有效開展。為此,可建立體育活動俱樂部,從器材場地到基礎設施,從師資力量到隊伍建設,從領導關注到下層落實,各個層次積極配合,因地制宜,逐漸推進,必定達到理想的效果。
體育場館的建設無疑對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當前素質教育和全民健身的社會背景下,一體化教學模式順應了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必然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體育場館的建設是我國未來學校體育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趨勢,它有利于保持體育教學課內外的連續(xù)性和延伸性,有利于學生健身能力的培養(yǎng)與健身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促進學生興趣和個性發(fā)展。
依托體育場館,在課內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運動骨干培養(yǎng),讓骨干組織帶操。在課外的活動中通過骨干的組織帶頭作用.充分發(fā)揮各個體育場館的作用,通過組織系列活動讓各個場館內的學生進行相互流動。鼓勵學生選修多門體育課程,只要達到一定的鍛煉次數,就可參加最終的考試。只要考試通過都給予學分,以體育場館為單位經常組織各種比賽,在學校舉辦的各種競賽中采用體育場館的積分方式,年終對各個場館進行評優(yōu)和獎勵,以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構建課外活動小組,或者體育活動俱樂部的形式,來招募會員,安排運動時間表,進行鍛煉。另外也可以與其他的俱樂部進行友誼比賽,從而增加鍛煉的積極性。
在校園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群體主要是男生,而女生參與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這與學校的基礎體育設施有很大關系。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將體育設施向女生運動項目進行傾斜,同時調整當前的課程體系,增加健美操、羽毛球、排球等女生喜歡的課程和場地,讓全校女生都能夠動起來,進而帶動全校更多的男生,這樣才能讓校園里的學生全部運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