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亥·梅(內(nèi)蒙古)
一步一步地捱進,仿佛在靜悄悄的月光下,走進了誰的生命。表情是含而不露的,河水不怒自威,宛如那個被走近的人的體內(nèi),正落葉紛飛。
不知是誰,站在娘娘灘的岸邊,只是伸手輕彈黃河之水。浪花紛飛,氣勢磅礴。
就這樣走進娘娘灘秀麗的額頭上,身體輕輕顫動。也不知是誰的故事,猛然戳中淚窩,讓已邁出的腳,不敢落地,生怕驚擾了薄娘娘酣眠的夢。
娘娘灘是寂靜的,仿佛誰也不曾來過,誰也不曾離開。
娘娘灘是澄澈的,宛若銀碗盛雪的光芒,被潑灑成幽靜的禪意,透過斑駁枝葉,和壯麗山河,映襯出生命的大卑微。
不知是誰的故事,豐腴了這0.16平方公里的土地,讓紛飛戰(zhàn)火擦肩而過?不知又是誰的庇佑,讓偏于一隅的小島,枝繁葉茂?
河水嗚咽,漁船飛渡,撐篙的纖瘦船夫放聲歌唱,一段又一段的硬朗,隨著滾滾水流,被遺落于歷史的折痕深處。
捋平歷史褶皺,那個聳立在史記里的小島突兀,遺世而獨立。若蓮花清香肆意,四散于晉陜蒙的骨殖里。
黃色的河流環(huán)顧四周,只有靜寂在小島鋪展蔓延。
靜寂的小島上,灰色的云煙朦朧,云煙也是靜寂的,靜寂的云煙纏綿,村莊里的貓似乎成為一個靜寂的符號。
耳邊的靜寂,和眼中的靜寂,合二為一。
盡管西漢的金戈鐵馬已濺起飛浪,迎迓而來,可最終還是,繞過靜寂,飛馳而去。
靜寂的浪花,隨著靜寂的風,落在我靜寂的腳尖上,閃耀著靜寂的光芒。我輕輕一甩,那薄情的浪花,就落進薄娘娘那靜寂的銀碗里。
薄娘娘身懷六甲,把李廣的誠摯護佑,隨同浪花隱藏在印著大地傷痕的銀碗里。
她腳步深情款款,拿起銀碗,在河水里揚手播撒,植下一株叫做母慈子孝的種子。
種子不負眾望,飲著靜寂的河水,緩緩成長為煙波浩渺的“太子灘”,把一個靜寂的姓氏雕刻在大地的肌膚上。
只是側(cè)耳一聽,就有準格爾的風,打著呼哨,騎著烈馬,從耳邊迅疾穿過。
硬朗的風,裹挾著準格爾的肉身吐露出的氣息,吹醒經(jīng)億萬年風雨洪流洗禮的紅色巖石,吹拂綠色的河水,幻化成千年歷史的脈絡(luò),追隨滾滾的黃河之水,接天連地。
風銜著一個美麗的名字,飛過來,并把這個名字,撂在我的掌心。我只是吹了一下,這個名字叫做蓮花辿的巉巖,就徐徐盛開了。
蓮花辿以色彩和雄偉,呈現(xiàn)自己的肉身。以廣袤和豪放,來隱藏自己承受的苦難。
云霧繚繞下的粉紅色,展示出的,是靜美和柔軟的即視感,宛若女性,有得天獨厚的婉約和窈窕。
我抱守著腳下的草木,仿佛看到康熙爺御指一揮生成“蓮花辿”的絢麗。想問清楚,大地在蓮花辿的軀體上割開的傷口,是否與我在人間所感知的傷口一樣深。
蓮花辿是雄偉的,宛若唱著漫瀚調(diào)的北方漢子,挺直的山脊是他的脊梁,一道道縱橫交錯的紋理,是他走過坎坷之路的一生,而直逼藍天的雄峰,就是他不屈的頭顱。
準格爾的風剛剛掠過山川河流,那粗獷的歌聲就仿佛生逢解禁的歲月,落滿山岡。蓮花的花瓣,也就隨之滾落一地,落進歲月長河,落進人間滄桑,最終被縫進大地自愈的傷口里。
走西口的人,把熱淚灑進蓮花辿腳下的,滔滔不絕的黃河水里,把生命植成遼闊和象征,栽種在蓮花辿的隙罅間,開始刀耕火種,春播秋收。在一日一日雙手合十的虔誠中,祈禱河神的溫順和祝福,祈盼春暖花開,燕過南山。
日落的光影投射進蓮花辿的軀體內(nèi),蓮花辿堅毅的側(cè)影,只是在準格爾的帶礪山河間匆匆一瞥,便離去了。
那些壯美的黃昏如白駒過隙,微微嘆息著,越過一座又一座巨巉,任不甘的腳步委婉地留在狹小的山峁里,幫助蓮花辿,收割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