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業(yè)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6)
碳納米管在1991年被日本科學家Sumio lijima[1]發(fā)現,其優(yōu)良的性能,吸引了各個領域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碳納米管可看成是由石墨片繞中心軸卷曲而成的無縫中空管體,兩端一般由半球面網格封口。碳納米管的結構對其性能影響很大,按照石墨烯卷曲的層數,碳納米管可分為單壁和多壁,并且單壁碳納米管具有更優(yōu)異的性能[2,3]。
碳納米管可以提高水泥基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Xu[4]等發(fā)現摻量0.1wt.%的碳納米管水泥凈漿的抗壓和抗折強度較空白組提高了15%和40%;Wang[5]等發(fā)現摻量0.08wt.% 的碳納米管水泥凈漿抗折強度較空白組提高43.38%;李庚英[7]等發(fā)現摻量0.5wt.%的碳納米管水泥試件的抗壓抗折強度較空白提高了11.6%和20.0%。目前的研究大多數集中在多壁碳納米管水泥基材料,對單壁碳納米管水泥基復合材料的研究報道較少。鑒于此,本實驗研究了單壁碳納米管對水泥基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本試驗所用原材料包括:水、水泥、河砂、高效減水劑、碳纖維、單壁碳納米管。其中,水為自來水;水泥為石井牌P·O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河沙最大粒徑為1.18 mm;第三代聚羧酸高效減水劑;碳纖維(CFs)采用日本東邦無膠碳纖維,直徑7um~10um,長度6mm。單壁碳納米管(SWCNTs),平均直徑1.6nm,長度大于5um,采用OCSiAl公司生產的SWCNTs分散液,分散劑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消泡劑為磷酸三丁酯。
本試驗采用0.5的水灰比,漿體體積占試件總體積的60%;SWCNTs摻量(替代砂的質量比)分別為:0.00%、0.05%、0.10%、0.15%、0.20%;CFs摻量(替代砂的質量比)分別為0.0%、0.2%;消泡劑量為水泥質量的0.20%;為了保證砂漿工作性能,高效減水劑摻量(與水泥質量之比)不預先設定,而是使用迷你坍落度筒[10],按坍落度(20~40mm)確定。如表1所示。
表1 高效減水劑劑量
采用40mm×40mm×160mm的試塊。每組三個試塊,澆筑成型后拆模,將試件放置標準養(yǎng)護室養(yǎng)護28天。根據《GB/T17671-1999膠砂力學性能實驗方法》,使用YAW-300C微機控制試驗機進行強度試驗。
圖1為不同SWCNTs和CFs摻量下水泥基復合材料的抗折強度變化曲線。由圖1可以看出抗折強度曲線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單摻SWCNTs的摻量為0.15%時,抗折強度達峰值7.53MPa,較A0提高了27.0%。當單摻SWCNTs的摻量大于0.15%時,試件的抗折強度降低。當復摻組SWCNTs的摻量為0.10%時,抗折強度為8.35MPa,較A0,A2,B0,分別提高了40.8%,20.5%,17.6%。當復摻SWCNTs的摻量大于0.10%時,試件的抗折強度隨之降低。
圖2為不同SWCNTs和CFs摻量下水泥基復合材料的抗壓強度變化曲線。由圖2可以看出抗壓強度曲線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單摻SWCNTs的摻量為0.10%時,抗壓強度達峰值57.1MPa,較A0提高了12.91%。當單摻SWCNTs的摻量大于0.15%時,試件的抗壓強度隨之降低。當復摻SWCNTs的摻量為0.10%時,抗壓強度為63.48MPa,較A0,A2,B0,分別提高了25.53%,11.17%,20.46%。當復摻SWCNTs的摻量大于0.10%時,試件的抗折強度隨之降低。
圖1 不同SWCNTs和CFs摻量的水泥基復合材料抗折強度
圖2 不同SWCNTs和CFs摻量的水泥基復合材料抗壓強度
(1)適量的SWCNTs可以提高水泥基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0.10% ~ 0.15%為SWCNTs最優(yōu)摻量的區(qū)間。當SWCNTs摻量小于0.15%時,SWCNTs和CFs對水泥基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的影響具有協同效應。其中,復摻0.1%SWCNTs和0.2%CFs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泥基復合材料的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較空白組分別提高了40.8%和25.53%。
(2)SWCNTs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性能有三個原因:①填充作用,SWCNTs有效地填充微孔隙,使水泥基復合材料更致密;②橋聯作用,SWCNTs作為納米纖維材料,可抑制水泥基復合材料內部微裂縫生成;③成核作用,可催化水泥水化,使得大量水化產物在其表面生長。
(3)復摻SWCNTs和CFs對水泥基復合材料力學性能具有協同效應,即1+1>2的超疊加效應。適量的SWCNTs可以協同CFs,實現多尺寸,多層次,多空間地增強水泥基材料的力學性能。
(4)由于SWCNTs有很大的長徑比,且管間存在很強的范德華力,過量的SWCNTs會在水泥體系中纏繞和團聚,難以相互搭接,與水泥基材料的相容性變差,造成水泥基復合材料內部形成大量缺陷,無法發(fā)揮自身優(yōu)異的性能,不但不能有效地改善水泥基復合材料的性能,甚至會降低其性能[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