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芝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的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但是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卻表現(xiàn)為:空洞的三段式議論文,名人事例的機械羅列,膚淺無力的標簽式議論,空話大話連篇;記述文平鋪直敘,敘事虛假,感情蒼白。感覺不到學生真情實感的存在,感受不到學生靈魂生活的痕跡。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少對生活的關(guān)注和思考,應試作文模式的不良影響,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限制。更主要的是初中語文教師缺乏引導的技巧性。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呢?需要在“察、記、品、評、仿、作”六字訣上下功夫。
一、“察”字訣
“察”即觀察,觀察是體驗生活的方式之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感悟生活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最基本的第一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的?!庇^察什么呢?觀察身邊的人、身邊的物、身邊的事、身邊的景。怎樣觀察呢?觀察身邊的人,要“察”其性別、年齡、形象的差異,動作姿態(tài)、語言語氣習慣、愛好、性格特征等。觀察身邊的物,要觀察其特征,從人人眼中所見平常之物“察”出其不平常之處。觀察身邊的事,要分析是非曲直,感受世態(tài)人生,體會社會脈搏的跳動。只有這樣才能筑牢表達真情實感最基礎(chǔ)的第一步。
二、“記”字訣
“記”即日記或記錄,但是不是記流水賬,“記”是為了積累素材和情愫,激發(fā)學生心中的漣漪,喚醒學生個性靈感的萌發(fā),為學生寫作流露真情實感打基礎(chǔ),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基礎(chǔ)的第二步。“記”需要給予學生寬松自由的寫作空間,可以根據(jù)學生自己的意愿、興趣、愛好去書寫?!坝洝辈槐鼐心嘤谛问?,文體、文題、內(nèi)容、篇幅由學生自定。真情流露的記錄,不僅僅是習作,更是一段值得收藏的記憶,養(yǎng)成了習慣之后,興趣也就培養(yǎng)出來了。培養(yǎng)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chǔ)也就奠定了。
三、“品”字訣
“品”即品讀,是為了從作品中吸收營養(yǎng),內(nèi)化文本,以備在習作中表達真情實感之用。初中生品讀作品可以從品字、品詞、品段、品篇入手。品讀的第一步是疏通語意,疏通語意的關(guān)鍵在于品字和品詞。初中生品字的最佳范文首推楊朔的《泰山極頂》,文中的“準”字表達了作者想看見日出的期待,“落”字把黃昏這種自然現(xiàn)象寫得有形體有重量,還有“抱”、“掛”、“露”、“流”等十幾個字不僅把一路的景寫出了動態(tài)感,還寫出了一路景色的靈秀、清新與俊朗?!捌贰钡倪^程就是內(nèi)化的過程,是為學生將來寫出真情實感作準備的。
四、“評”字訣
“評”即評價,這里特指對“記”在網(wǎng)絡空間里的內(nèi)容進行同學之間的評價。開展校園網(wǎng)絡閱讀評價活動是為了引導學生發(fā)生智慧和情感的碰撞,以便在“評”的過程中流露真情實感。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每一個學生都享有網(wǎng)絡平臺所帶來的平等地位與空前的自由,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判他人的文章也接受他人的評判,教師不再是終極裁定者,使寫作教學的一對多關(guān)系變成了多對多關(guān)系。同學之間相互提出修改意見,發(fā)表讀后感,欣賞文中的閃光點等等,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也都是對作者文中真情實感流露的激勵。學生通過論壇發(fā)帖或在網(wǎng)上曬日記等形式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讀者,因而不同興趣愛好、審美觀、價值觀的文章,都能夠找到相應的讀者群,能夠發(fā)生智慧與情感的碰撞。在對話與碰撞中,學生可以吐真情、訴真情,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暢所欲言,能夠初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目的。
五、“仿”字訣
“仿”即仿寫,仿寫是為了再現(xiàn)知識,并在再現(xiàn)知識的過程中模仿他人在仿寫作品中表達真情實感。雖然校園網(wǎng)絡閱讀評價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網(wǎng)絡語言中流露真情實感,但是網(wǎng)絡語言并不等于語文語言。在語文習作中表達真情實感,仿寫是必要的練習。但是仿寫并不是簡單的改寫,簡單的改寫容易造成習作雷同,寫不出特色、特點。比如改寫筆下的母親很可能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仿寫需要引導學生用到觀察到人、物、事的特征,用到記錄到的素材,靈活運用品讀積累下來的字、詞、句和段落。仿寫還需要誘導學生表達出類似校園網(wǎng)絡閱讀評價活動中所表達出的真情實感。除此之外,仿寫應仿語氣、仿角度、仿順序、仿層次等等。仿寫要達到再現(xiàn)知識和為習作表達真情實感練筆的目的。
六、“作”字訣
“作”即寫作,是運用語文知識表達真情實感或獨特的見解。作文是作者表情達意而寫出來的文字語言。沒有真情實感的流露,就失去了作文的思想個性和情感,沒有思想個性和情感的作文其實是沒有靈魂的文字游戲?!案腥苏吣^于情”,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是可讀性強的文章,“文因情生,情因物感”,情感是寫作的原動力,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必須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平時“察”“記”“品”“評”“仿”所積累的素材或情感體驗。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到的修辭手法。更重要的是,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學習遷移理論。學習遷移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凡一種學習加強另一種學習,稱為正遷移;反之,一種學習干擾即削弱另一種學習,稱為負遷移。一般來說,遷移是由兩種學習的刺激和反應的類似性而產(chǎn)生的。反應相同時兩種學習的刺激越相似,越發(fā)生正遷移;反應不同時,刺激越相似,越發(fā)生負遷移。
初中生習作干癟空洞,缺乏真情實感的問題,是困擾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要問題,需要初中語文教師不斷努力探索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或方法。凡是適合學生有助與學生表達出真情實感的方法都不失為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