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邪
心理學家霍妮曾提出:人的一生是一個努力克服虛弱感,并在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里安身立命的過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會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在不同的“人設”中進行選擇。
所謂人設,是一種帶有戲劇感的人物設定。它限制了人物本身的某些特性,而讓人物在限定的軌道內(nèi)進行表演。
當下生活,人設泛濫。
在劇組拍戲,我有幸與某知名演員合作。夜里收工后,集體組織去吃夜宵,那位演員無論如何都不肯參與,事后她一一發(fā)信息向我們道歉,并解釋不是自己不想去,而是不得已,因為經(jīng)紀公司給她的人設是那種克制、自律的人,假如不慎被粉絲拍到自己的偶像深夜在外吃吃喝喝,容易人設崩塌。
這倒也能理解,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言行情緒,多數(shù)時候并不自由。
人設只供別人觀看,本也無可厚非,但有些人面具戴久了,就像長在臉上,再也揭不下來。在面對自我時,依舊努力維持人設,實在是一種悲哀。
某些公司職員就是踐行人設的慣犯,他們平日強抑自己心中的想法,坐在電腦前安分度日,不加入任何閑聊八卦小分隊。在領導可能出現(xiàn)的場合,秒變活躍分子,做每一條老段子與壞包袱的忠實聽眾。這些職場人設,令幾十平方米的辦公室,塞滿了演技。
若在一個大眾均有人設的場合,無人設,或人設錯誤,便會導致社交事故。
朋友家境較好,女兒才上一年級,便被爺爺奶奶強制送往各類才藝班,鋼琴、書法、架子鼓,一絲不肯怠慢。但孩子很痛苦,毋庸置疑,朋友愛孩子,拒絕孩子被種種課余才藝淹沒快樂的童年,因此被認定為不在乎孩子的成長,并不適合做一名優(yōu)秀的母親,即便那么富裕,依舊舍不得花點錢為孩子報個才藝班。所以,其他家長便不太愿意與這樣“不求上進”的家長打交道。
看,好像怎么做父母,都有固定的人設。
反觀自身,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個比較廣義的人設,也許我們并未在意,但一定存在。不過,有人時刻清晰人設與現(xiàn)實的差別,并能平衡人設與真實的比例。而有些人早已混淆了人設與真實,貪享人設帶來的光環(huán),卻忽視了修煉自身,過度包裝自己,最后人設崩塌,一敗涂地。
看看朋友圈那些精心設計的人設。一些人在朋友圈里是精進務實的員工,是盡職盡責的父親,是溫柔幸福的母親,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好兄弟,是生活優(yōu)質、不忘初心的自己。有些時候,一張修了無數(shù)次的圖片在獲得滿屏點贊時,仿佛聽到了溢出屏幕的羨慕聲,沉迷假象,自己都沒辦法拒絕朋友圈里完美的自己。
可現(xiàn)實呢?生活一片狼藉,挫敗與茍且強抑于內(nèi)心深處,精心打造的體面人設,在一間臟亂的出租屋內(nèi)碎裂崩塌。
明知一切違心的人設終有崩塌的那一天,他們雖然很分裂,但是依舊很享受。
作家毛姆講,我那時還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蘊藏著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里也找得著美德。
好吧,你當然可以擁有人設,但別忘了你是誰。
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