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恒昌(1907年7月——1985年7月),男,中共黨員,生前曾先后擔任沈陽第五機器廠工人、車工班長,齊齊哈爾市職工技術協(xié)作委員會主任,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總機械師、黨委副書記,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總工會勞動部副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八屆、第九屆執(zhí)行委員。
在支援解放戰(zhàn)爭和國家經濟建設中,馬恒昌小組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激勵中國工人階級拼搏奮斗的一面旗幟。馬恒昌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范”等稱號。馬恒昌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小組,已被載入中國工人運動的史冊,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工人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
1948年11月2日,我國最大的重工業(yè)城市沈陽解放了。正在沈陽第五機器廠(原中捷友誼廠的前身)當車工的馬恒昌和他的工廠也從此迎來了新生活。
第五機器廠原是一家兵工廠。沈陽剛解放時,馬恒昌所在的車工一組(共有10名組員)仍是由過去的工頭管理,那個工頭惡霸作風十足,工人們便齊心協(xié)力趕走了他,一致推舉忠厚老實、為人正直、技術好的馬恒昌為組長。
新的環(huán)境、新的帶頭人、新的工作方式,激發(fā)了大家的工作熱情。當時,遼沈戰(zhàn)役已結束,平津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還在進行中,前線急需武器,廠領導把修復17門高炮閉鎖機的任務交給了車工一組。當時既沒圖紙也沒工藝,只有廢舊的部件做樣子,馬恒昌便和工友們一起動手測繪畫圖。當時他高燒不退,卻仍帶病堅持生產。有一次,敵機來轟炸,一顆炸彈在車間旁爆炸,廠房窗戶都震碎了,玻璃片亂飛,可馬恒昌和工友們仍堅守在崗位上晝夜加班生產。就這樣,他們硬是提前5天完成了閉鎖機的制造任務。高炮一響,有效地扼制了國民黨反動派飛機的轟炸破壞,保證了支前生產的順利進行和沈陽市區(qū)的安全。接著,車工一組又圓滿完成了子彈檢查機和子彈裝存機等多項生產任務。車工一組受到東北人民政府和東北軍區(qū)的表彰。
1949年初春,為了帶動全廠職工更有力地支援解放戰(zhàn)爭,在軍代表王金平的引導下,馬恒昌帶領車工一組向全廠發(fā)出了開展迎接“紅五月”勞動競賽的倡議,把消滅廢品、提高質量和效率作為競賽的主要目標,得到了全廠50多個班組的熱烈響應。于是,全廠出現(xiàn)了“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競賽場面。在競賽活動中,馬恒昌帶頭成功革新了斜度板胎具,提高了工效3.1倍,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37天無廢品紀錄;改進14種工具,工效提高2倍多……
1949年4月28日,馬恒昌小組在迎接“紅五月”勞動競賽中成為“狀元”,在廠競賽總結表彰大會上,廠領導把“生產競賽模范”紅旗授予馬恒昌所領導的車工一組,并正式命名這個小組為“馬恒昌小組”。1949年8月,馬恒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小組重新命名,進一步鼓舞了工友們的干勁。從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馬恒昌小組每月都提前完成生產計劃,產品數(shù)量、質量同時創(chuàng)造新紀錄。全組10名工友有8人全年無一件廢品;7個月中,全組完成7000余件精密部件的生產任務;在創(chuàng)新紀錄運動中,7名工友創(chuàng)造了10項新紀錄,改進操作方法3次,改進18種工卡具。1949年9月和10月的生產任務僅用28天就全部完成。小組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6次,小組的10名工友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為了表彰馬恒昌小組,東北人民政府工業(yè)部授予小組“新紀錄運動中的集體優(yōu)秀工作者”稱號,授予馬恒昌“東北工業(yè)部特等勞動模范”稱號。
1950年4月12日,東北總工會作出關于推廣馬恒昌小組經驗的指示,在東北大地掀起了學習推廣馬恒昌小組經驗的熱潮。4月14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報《東北日報》發(fā)表了題為《馬恒昌模范小組,經常保持優(yōu)越質量,一貫超額完成生產任務,該小組先進經驗值得效法》的長篇通訊,詳細介紹了馬恒昌小組的先進事跡和經驗。同時,發(fā)表了題為《推廣馬恒昌小組的生產經驗》的重要社論。4月15日,東北總工會機關報《勞動日報》又發(fā)表了題為《馬恒昌先進生產小組》的長篇通訊,同時配發(fā)社論—一《提高質量,完成任務,學習馬恒昌小組先進經驗》。同年7月28日至31日,東北總工會召開先進生產班組代表會,馬恒昌代表小組出席會議并介紹了經驗。深入學習和推廣馬恒昌小組經驗的群眾運動就此全面展開。1950年9月,馬恒昌當選為沈陽市勞動模范,并代表小組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第一屆工農兵勞動模范和戰(zhàn)斗英雄代表大會。大會上,馬恒昌介紹了馬恒昌小組的事跡和經驗,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馬恒昌小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小組”,馬恒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1950年10月,根據(jù)中央和東北局的決定,工廠部分人員、設備北遷,建立新廠,馬恒昌和他的小組堅決響應,北遷齊齊哈爾籌建東北第十五機械廠(即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
馬恒昌一生克己奉公,廉潔自律,寬厚待人,從內心深處把榮譽當成責任。特別是他走上重要領導崗位后,更是對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從不以權謀私,為黨員領導干部樹立了光輝的楷模。北遷建廠,馬恒昌的家也遷到了齊齊哈爾,他們一家八九口人擠住在16平方米的平房里,一住就是30多年。直到1983年,他身患癌癥到北京住院,他的家才搬進了工廠新蓋的樓房。1985年7月18日,馬恒昌在齊齊哈爾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