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廣播 青少廣播
2018年5月16日,武漢解放日,江漢路步行街。當《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等歌曲依次響起時,數(shù)十名年輕人用歌聲、用舞蹈慶祝武漢解放69周年……這是武漢音樂廣播、青少廣播黨支部聯(lián)合中共中央機關(guān)舊址紀念館舉辦的紅色主題快閃活動。這場活動吸引數(shù)千觀眾駐足觀看,“騰訊視頻”等多個網(wǎng)絡平臺轉(zhuǎn)發(fā)這段快閃視頻,點擊量過10萬。2019年,這一視頻又登上了“學習強國”。
從人文的角度、用文藝的形式、以文化的內(nèi)涵,為城市發(fā)聲、為武漢點贊,一直是武漢音樂廣播和青少廣播所追求的,也是我們廣播人永葆激情、甘愿奉獻的動力。
還記否,我們在2017年新年前夕一起忙碌的身影?
2016年12月28日,百年老街中山大道歷經(jīng)兩年綜合改造后正式重新開街。在此之前,音樂廣播與市文化局、武漢圖書館合作錄制了《武漢中山大道》故事有聲版。為了讓這一創(chuàng)意在中山大道開街當天有更完美的呈現(xiàn),頻率項目專班的同事連續(xù)三天熬夜加班,制作、校對、調(diào)整……我們并沒有覺得辛苦,而是一心想著,時間要是再多一點,圖片就能修整得再美一點,微信版面就能更好看一點。終于,在中山大道開街的前一天,我們完成了61篇微信公眾號的圖文制作,并將鏈接每篇文章的二維碼制作成精美銘牌安裝在中山大道相應建筑的醒目處,供游客掃碼。
融媒體時代,對廣播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除了傳統(tǒng)的線上板塊節(jié)目之外,制作精良的短音頻更適合多平臺全媒體傳播。2014年至2017年,音樂廣播連續(xù)四年制作《武漢印象》(散文卷)有聲版,邀請國內(nèi)演播大家錄制關(guān)于武漢的散文作品,共240篇;2014年到2018年,我們連續(xù)承辦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我的大學我的城”大學生征文大賽;2017年,我們和武漢市應急管理局合作舉辦了“全市安全生產(chǎn)”征文活動;2018年上半年,我們錄制了76個“東湖故事”系列短音頻,所有音頻的二維碼被標記在東湖綠道沿線主要景點。
還記否,2017年“雙十一”,我們在首屆“江城民謠音樂節(jié)”上一起歡樂的情形?
2017年11月11日,天已轉(zhuǎn)冷,但在武漢園博園的大草坪上,數(shù)萬觀眾或揮舞熒光棒,或點亮手機,忘情地與歌手互動……看著這一畫面,團隊小伙伴們在長達數(shù)月的籌備過程中所遇的種種艱辛,都被現(xiàn)場的火熱氣氛所消解。這些活動的背后,是音樂和青少廣播人的付出,更是音樂和青少廣播人對這座城市的愛。
還記否,當征集的軍運會主題推廣曲得到領導和大眾的肯定時,我們內(nèi)心的激動與自豪?
2018年初,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會歌和推廣曲征集工作正式啟動,武漢音樂廣播作為軍運會歌曲征集辦公室,負責軍運會歌曲的征集、報送、推廣等工作。征集的過程復雜而繁瑣:社會征集,要與各種各樣的應征者解釋溝通,期盼有更多的愛好者參與;定向委約,要和每一位詞曲作家交流創(chuàng)作思路,力爭產(chǎn)生好作品。當首批8首主題推廣曲產(chǎn)生,其中的5首在軍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晚會上首唱,并得到市領導肯定時;當《美麗武漢歡迎你》的MV在電視頻道、地鐵電視上滾動播放時,一年來的艱辛和勞累,似乎都轉(zhuǎn)換成了歌曲的旋律。若干年后再回首,我們會自豪地說:軍運會,我們曾經(jīng)奉獻過!
我們初心不改,所以我們能用自己的情懷和專長,奉獻更多有筋骨、有溫度的產(chǎn)品,啟迪思想、溫潤人心、陶冶人生。
所以,我們激情永在,奉獻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