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博
老家最值得我留戀的是院子里的那棵棗樹。
棗樹是老屋建成時奶奶親手栽的。歷經(jīng)幾十年風雨,老屋顯得有些低矮破舊,同齡的棗樹卻越發(fā)高大而生機勃勃。
每年中秋節(jié)是老家最熱鬧的一天。中秋節(jié)打棗,是我和表姐們童年生活中最甜美的回憶。我們齊聚在樹下,仰著脖子,眼珠不停地轉(zhuǎn)動,搜尋著自己先前發(fā)現(xiàn)的隱藏在樹葉深處的大紅棗,指著目標,嘰嘰喳喳地喊著。“奶奶打那個!那里!”“姥姥給我打那個!打那個……”我們都急切地想讓她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大棗盡快打下來。每當此時,奶奶總是一邊笑呵呵地答應(yīng)著我們,一邊揮舞起長長的竹竿。伴隨著竹竿在葉子中間的擺動,大棗從高處掉落。每當有棗落地,我們便一擁而上。為了搶到更多的棗,我們只是將撿到的棗不停往口袋里裝,等口袋里裝不下時,就掀起衣襟來兜,根本顧不上吃。裝在口袋里的大棗隨著我們的奔跑和彎腰撿拾新的大棗而不斷滾落出來,又成為他人的“戰(zhàn)果”……
在奶奶的細心呵護下,棗樹越發(fā)茂盛,每年中秋節(jié)我們都會收獲香甜的大棗和歡樂。奶奶會將吃不完的大棗清洗干凈后晾曬起來,將曬好的干棗給我們帶回城里,這樣一年四季我就可以吃到老家的大棗了。有一次,奶奶說等我到外地上大學時她會每年給我準備一包帶去,說那是老家的味道。
歲月流逝,棗樹越來越高大,斑駁的樹影下打棗的奶奶卻顯得越來越弱小了。
去年春節(jié)回家,奶奶一直悶悶不樂。叔叔說因修路拆遷,老家的院子要被征用,老房子和棗樹自然也就無法存留了。奶奶試圖讓叔叔將棗樹移栽到新家的院子里,但終因棗樹太大無法成活而作罷。
為了不讓奶奶因看到老房子被拆和她栽種的棗樹被砍而傷感,春節(jié)后,在我們的一再勸說下,奶奶隨我們住到城里了。幾個月后,奶奶讓爸爸送她回了老家。當天晚上,奶奶就打電話來,話筒里傳來她充滿喜悅的聲音。她說,被砍的大棗樹不遠的地方,長了幾株棗樹苗,明天就讓叔叔移栽到新家院子里,我以后又可以吃到香甜的大棗了……
掛了電話,我的眼淚流了下來。淚光中,我仿佛看到小棗樹在奶奶的精心呵護下又長成了亭亭如蓋的大棗樹,在斑駁的樹影下,奶奶正揮舞著長長的竹竿……
佳作點評
一棵奶奶親手栽種的棗樹,帶給“我”和奶奶許多快樂,卻因為拆遷而消失。奶奶不舍、遺憾,她舍不得的不僅是那棵棗樹,也是與兒孫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遺憾的是不能再享受那樣的快樂,不能再讓兒孫吃到甜甜的大棗。結(jié)尾新長出的棗樹苗讓不舍淡化,讓遺憾得以彌補。文章語言自然,情感真摯。(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