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有一個與大詩人駱賓王同時代的大臣,名叫馬周,字賓王。清嘉慶年間,有人據(jù)此戲擬一上聯(lián):“馬賓王,駱賓王,馬駱各賓王?!碑敃r無人能對出下聯(lián)。直到道光年間,皇上派大臣龍僖和龔寶蓮分別出任貴州和云南的主考官,此事觸動了一直關(guān)心此聯(lián)的葉延琯,他一下子對出了下聯(lián):“龍主考,龔主考,龍龔共主考。”可謂珠聯(lián)璧合,妙趣天成。
乾隆皇帝有一次在觀看一位倪氏少女的歌舞時,興致勃勃地擬出一上聯(lián):“妙人兒倪氏少女?!卑选懊睢弊植鸪伞吧倥?,把“倪”字拆成“人兒”,可謂精巧至極。哪知那倪氏少女也不讓須眉,立即脫口對出下聯(lián):“大言者諸葛一人。”將“大”字拆成“一人”,把“諸”字拆成“言者”。上下聯(lián)對得工整貼切,令乾隆拍案叫絕。
相傳,李自成年少時很有才華,當?shù)氐闹笕笋T馴不以為然。他讓人叫來李自成,給他出了一上聯(lián):“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甭?lián)中的“五馬諸侯”是知府、太守這一級別的官員。李自成想了想,便對出了下聯(lián):“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聯(lián)中的“伊尹”是商代著名的賢相,曾輔佐成湯滅夏建商,比起上聯(lián)的“五馬諸侯”來要高出上百倍。
清乾隆年間,直隸學政吳省欽在主考時受賄,士人恨之入骨。有一寒士自知家貧無望,便憤然在考場門口貼出一聯(lián):“少目焉能評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睓M批為“口大欺天”。將“吳省欽”三個字分拆于橫批和上下聯(lián)中,構(gòu)思巧妙,諷刺辛辣,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