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曈曈
南京大屠殺期間,約翰·拉貝先生將自己在南京的住所變成了難民收容所,最多時收留了六百余名難民。作為南京國際安全區(qū)主席,他一共拯救了超過二十五萬中國人的生命。因此,拉貝先生成了南京難民心中的救世主,拉貝故居也成了南京現(xiàn)在的文化地標。
半個多世紀以來,拉貝故居默默地佇立在南京市廣州路上,經(jīng)受著風雨的洗禮,靜靜地注視著繁華鬧市的車水馬龍,少有人知曉它曾經(jīng)擁有的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直到20世紀末,這幢德式小洋樓終于洗盡塵埃,展現(xiàn)了它的風貌。
在一個下著綿綿細雨的日子,我來到了拉貝故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幢古樸小樓,滿墻的青蔥爬山虎,灰磚紅瓦,綠樹掩映。正門的右側有一尊拉貝先生的半身雕像,他莊嚴肅穆的眼睛默默注視著遠方,仿佛正在沉思……屋內裝修簡樸,僅陳列了一些簡陋的家具。眼前的一切很難與八十多年前的那場血雨腥風聯(lián)系起來。
在庭院的西北角,有個不起眼兒的小洞,據(jù)說是拉貝先生自己挖的防空洞,雖然出于各方面的考慮現(xiàn)在被封住了,但是青磚的刻痕、肆意的苔蘚盡顯這防空洞的悠悠歲月。站在洞口仍可以想象當年拉貝先生挖掘這個洞的一鍬一鏟、敵人轟炸時滿城的呼號哭泣、難民們進洞避難的不安與感激……
拉貝先生是德國納粹黨,卻一度被蓋世太保逮捕,“二戰(zhàn)”結束后又因為納粹的身份先后被蘇聯(lián)和英國逮捕。就是這樣一個德國人,理論上應該是我們的敵人,可他不僅沒有任何種族歧視和暴力行為,反而用自己的生命保護無辜的難民。他甚至和希特勒通信宣傳和平。在南京生活期間,拉貝先生寫下了《拉貝日記》,它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保存最完整的史料。
半個多世紀以來,拉貝故居就這樣安靜地敘述著一段故事。從中,我們看到了當一個民族遭遇不幸時一個異國人所做的全部,我們也看到了一群知恩圖報的“市井小民”。即使沒有明城墻悠久的歷史,沒有夫子廟的繁華熱鬧,也沒有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里的驚心動魄,拉貝故居確實記錄下了那段悲慘的日子。
拉貝先生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他終身都在踐行對人類的大愛與慈悲?!敖o全球以和平,給人類以慈悲”,這是美國傳教士貝德士親見日軍屠殺南京平民時發(fā)出的悲切呼號。在拉貝故居內,我看到了這12個字。正如拉貝做的那樣,施愛的對象應該是全人類,只有人類慈悲,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