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如俊
一天,我和鄰居一起散步,聽他說起自家孩子的一件又好氣又好笑的事:兩個孩子,弟弟7歲,姐姐10歲,星期天給兩個孩子各買了一個芒果,弟弟很快就吃掉了,姐姐沒舍得吃,拿在手上聞著玩兒。弟弟黏著姐姐轉了好一會兒,趁姐姐沒注意,一下子奪過芒果就狠咬了幾口,結果姐弟倆發(fā)生了一場沖突。
“孩子怎么就這么自私呢?”這位父親感慨道。
我說:“你的孩子不是自私,是年齡小,自控力或自律性差,需要讓他學會控制自己?!?/p>
一個人要想成熟,就必須學會自我約束,對自己的欲望進行管理。這件事看似簡單,實質需要有強烈的自律能力。比如,我們明知道需要早睡早起,明知道需要加強鍛煉,明知道應該刻苦學習和努力工作,只不過我們骨子里的惰性讓我們執(zhí)行力不夠,導致做什么好像都很難。
美國斯坦福大學做過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心理學家對參加實驗的一組4歲小孩說:“看見桌子上的棉花糖了嗎?我現(xiàn)在要出去15分鐘,你要是把棉花糖給吃了,那就只能吃這一塊了。但如果等我回來再吃,我還會再給一塊?!苯Y果,有30%的孩子忍住了,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吃到了兩塊糖;更多的沒忍住,很快就吃掉了那塊糖。14年后的跟蹤調(diào)查顯示,等待時間長的孩子,不僅在學業(yè)上的成績超過等待時間短的孩子,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也都顯示出了優(yōu)勢,且差異相當明顯。
棉花糖實驗告訴我們:與智商相比,自律能力能更好地預測一個人是不是能成功。自律既然這么重要,是不是說明上文提到的鄰居家的男孩將來就一定不行呢?未必,孩子的自律是可以通過后天來培養(yǎng)的。
像芒果這樣的誘惑物,就像魔鬼一樣時時刻刻在挑逗著孩子,蠶食著孩子的自律性。如果能夠把孩子的注意力從誘惑物上成功地移開,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克服沖動。比如,孩子又想做作業(yè)又想看電視,正在猶豫不定的時候,父母應該及時關掉電視,主動詢問孩子作業(yè)做得怎樣,把孩子的注意力從電視上轉移到做家庭作業(yè)上。孩子做完了作業(yè),父母再打開電視,以滿足孩子看電視的愿望。
轉移注意力的實質是阻斷孩子和誘惑物的聯(lián)系,是一種被動的教育方式,適合年齡小的孩子。為了達到鍛煉自控力的目的,運用注意力轉移要注意:先要讓孩子接觸到誘惑物,再設法將孩子的注意力從誘惑物上轉移開,一段時間后,再回過頭來滿足孩子對誘惑物的需要,這叫“延遲滿足”。
在“棉花糖實驗”里,那些吃到兩塊糖的孩子,等待的過程很有意思:有的轉過身去,有的用手蒙住眼睛,有的把手塞在屁股底下使手不能去拿糖,還有的站起身唱歌。
自律的過程于孩子來說是漫長而艱難的,為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的意識,可以把游戲和訓練有機結合,讓孩子的控制過程變得輕松愉快些。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吃葡萄時,可以和孩子做“木頭人”游戲:父母和孩子約好,彼此面對葡萄立正成“木頭人”,不能走動和變換姿勢,誰堅持的時間長誰就可以吃一顆葡萄。
在游戲過程中,父母不要一味讓孩子贏,要適當讓孩子嘗嘗輸?shù)淖涛?,這樣的游戲過程才是真實和有趣的,孩子才會確信自己的贏是堅持控制自己一段時間后的成果,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強化自律意識。
孩子自律的形成不能急于求成,誘惑物的強度應該由弱到強,自律的時間應該由短到長,需要經(jīng)歷一個緩沖地帶。比如,一開始誘惑物的設置,可以選那些孩子需要不那么強烈的食品或者玩具。以芒果和蘋果為例,如果孩子最愛吃芒果,那就先選擇蘋果作為食品來訓練,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控制自己,有利于初步形成自律。
再有,控制持續(xù)的時間也應該逐步延長。比如,孩子貪玩,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第一周時每天學習半個小時后再玩,達到這一要求之后,第二周每天學習時間增加至40分鐘,第三周每天學習50分鐘再玩,自律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樣做不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能輕松地得到鍛煉。另外,孩子自律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過程中可能會有反復的現(xiàn)象,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
自律最終要靠頑強的毅力來支撐。對于年齡稍大的孩子,應當有目的地磨練孩子的意志力,鍛造孩子的自控品質。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控制自己放棄眼前的利益是為了獲得長遠的利益,放棄較小的利益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就像放棄一塊糖才能獲得兩塊糖一樣。懂得這個道理后,孩子自控的目標就會明確,自控的自覺性就會增強,就有毅力和決心克服眼前的諸多誘惑。
其次,不刻意回避誘惑因素的干擾。正如《棉花糖實驗》一書的作者米歇爾所說:“我們無法控制世界,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焙⒆诱嬲饬x上的自律,必須在充滿誘惑的環(huán)境里,在沒有父母監(jiān)督的情況下才能得到確認。
擁有自律品質的人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時候該做什么時候不該做,對自己的目標有著明確且嚴格的規(guī)劃,能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抵制住誘惑,讓目標最大化。
培養(yǎng)孩子自律能力不是教孩子憑空等待,也不是一味壓制孩子的欲望,而是讓他們明白這樣一個人生規(guī)則:好多愿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必須為此付出長期的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