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穎
(南京市第一中學,江蘇 南京210000)
語言自誕生之初就作為人類傳遞信息的工具,進行觀念、意見、思想等一系列交流,人類通過語言交換信息,表達想法。語言將人類個體聯(lián)系在了一起,促進了人類社會的分工合作,賦予了人類社會屬性,客觀上推動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社會關系的變革,為人類社會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語言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衍生發(fā)展出了文字,使人類除了交流,還可以進行記錄和傳承。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這些文字流傳下來,逐漸形成了人類豐富多彩的燦爛文化??梢哉f,自誕生以來,語言就扮演著交流工具的角色,語言和文字作為一體的兩面,成為不同文化的載體,得以保存和發(fā)展。因此,學習一門語言,必須認識其作為交流工具和文化載體的兩大屬性,我們既要學會使用語言,又要了解背后承載的文化基因。在日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而這恰恰是目前英語教學工作中缺失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日漸國際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要求熟練掌握英語這個重要的工具和媒介了解世界,以往的“啞巴式”學習,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今世界的實際需求。作為英語學習的關鍵階段,高中英語教學需要轉(zhuǎn)變思路,從單純的應試調(diào)整為幫助學生真正擁有與世界溝通、認識不同文化的能力。以下重點分析高中英語教學工作,剖析現(xiàn)今英語教學的使用價值及文化價值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一系列英語教學優(yōu)化和改進方案。
英語作為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首要作用和價值就是表達和溝通。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借助通用語言進行深入而廣泛的交流,彼此深入地了解。目前高中英語教學偏重于詞匯及語法知識的傳授和學習,相對忽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導致有些學生陷入“啞巴英語”的困境,善于考試卻怯于開口,無法與人進行面對面的英語口語交流,造成學生“懂英語卻不會說英語”的怪異現(xiàn)狀。
究其原因,還在于英語教學側重知識點的講述,忽略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例如,牛津高中英語第5模塊Unit2的“Reading”就是一篇辯論賽的文字稿,主題是“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這是一篇非常貼近學生生活的閱讀課文,可是教材設計只給出怎樣讀這種文章的策略,老師在教授過程中只關注梳理課文或講解語言知識,忽略本可以用這個貼近中國現(xiàn)實的主題組織一個小型的辯論賽,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讓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引導學生意識到需要在保護環(huán)境和發(fā)展經(jīng)濟之間尋找到平衡,不可偏廢。在辯論過程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表達和傾聽,在交流中既強化語言的使用技能,培養(yǎng)自信,又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實際上,我們的課本提供了很多讓學生身有所感、有話可說的素材,遺憾的是,因為對英語使用價值的忽視,學生喪失了一些開口表達和交流的機會。
另一方面,現(xiàn)行考核方式對于學生使用英語能力的評價存在缺失?,F(xiàn)行考試或者考核著重考察學生的聽力、詞匯、語法、閱讀及寫作幾大方面,唯獨忽略學生的口語表達及對話能力,日常教學工作中缺乏訓練,導致難以考核,由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生愈加恐懼使用英語。我們應當將語言使用和語言知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考核中設置正向反饋機制促進學生對于語言使用能力的興趣和積極性。
除了使用價值之外,日常英語教學同樣忽視英語作為文化載體蘊含的西方文化的學習和傳授。具體而言,英語中的許多詞匯及語法現(xiàn)象均與西方歷史和文化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作為一種重要的構詞方法,復合構詞法在英語詞匯中數(shù)量龐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總長度3183行的《貝奧武夫》史詩總計有復合詞1069個,這一現(xiàn)象的形成和發(fā)展與日耳曼語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后古英語中的復合詞在形式上不斷演變,例如現(xiàn)代英語中常見的前后綴“in-”“-ful”“for-”等,均由原本不重讀的復合詞喪失了原本獨立地位后演變而來,產(chǎn)生于 古 英 語 時 期 類 似 于 “-ful”“-hood”“-ship”“-dom”“-ness”等的形容詞后綴共有15個,名詞后綴則總計有24個。此后由于諾曼法語在英國的廣泛使用,大量法語詞匯融入,成為與統(tǒng)治階級相關的諸多領域的主體詞匯,原本單一的英語復合構詞法更加包容并蓄。拉丁語及希臘語詞匯的大量進入,則極大地豐富了英語詞匯。常用的“sub-”“semi-”“non-”“-ory”“-able”“-ant”“en-”“-acy”“pre-”“-ate”“dis-”“re-”“inter-”等詞綴均來源于法語或拉丁語。
除了構詞方法的變化,來自不同語種的詞匯同樣改變了英語原有詞匯的詞義,例如“wed”一詞在古英語中表示“結婚”的意思,后來由于法語詞匯“merry”的融入,替代“wed”成為表達“結婚”的單詞,而“wed”的動名詞形式“wedding”則變?yōu)樘刂浮盎槎Y”。此外,最早的英語語法來源于古希臘語和拉丁語法,由于生產(chǎn)力的迅速發(fā)展及商業(yè)貿(mào)易的繁榮,十八世紀在英國掀起了“矯正”英語的浪潮,使得英語語法更加合乎拉丁語法的規(guī)則。但是由于這種語法側重于書面語而忽視口語,單純搬套拉丁語法,使得英語語法顯得煩瑣、僵化甚至自相矛盾,因此不同學派的語法學家們不得不另辟蹊徑解釋英語,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三個學派分別是結構主義學派、轉(zhuǎn)換—生成學派及功能學派,大大推動了英語語法的研究,對后來的英語語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創(chuàng)造的部分語法沿用至今。
由此可見,英語詞匯、句型及語法的產(chǎn)生及演變都有文化融合及歷史發(fā)展的原因,看似雜亂無章的語言知識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形成原因。西方文化的發(fā)展和融合對于英語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學生對英語中的構詞方法及句型語法的演變過程有一些深入的認識和了解,無疑對其掌握詞匯、句型和語法,更加準確地使用英語進行表達有所助益。遺憾的是,現(xiàn)階段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知識背后的西方文化和歷史的不了解,導致對于語言知識的記憶及應用始終處于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階段,詞匯量匱乏,句型簡單、生硬,習慣性地沿用中文語法和習慣學習英語。具體而言,牛津高中英語第4模塊Unit2的閱讀課文第20行,學生對于“Among them are many well-known athletes.”一句中全倒裝的使用及“Popularity is not the priority;Study comes first.”等地道的西式表達難以理解和掌握,在寫作中搬用中文習慣進行英語表達的句子有很多。第5模塊Unit3的“Project”中有這樣一句:“Nowhere is this truer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該句中否定和比較級一起使用表示最高級的意思,這一表達方式是中文里沒有的,因此對于習慣中文表達方式的學生而言顯得難以理解,自然無法進行地道的西式表達。如果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適當?shù)貍魇诮o學生一些與詞匯、句型及語法現(xiàn)象相關聯(lián)的文化背景知識,無疑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過去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通常關注課文的梳理及語言知識的講解,忽略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使用價值及作為文化載體背后蘊含的西方文化。但很顯然,以往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實需求。早在1986年,英語就已經(jīng)成為最重要的國際語言,全世界范圍內(nèi)有接近四億人的母語為英語,相當于世界上十分之一的人口的母語為英語。此外共計約有二十多個國家,八億人口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之一??偟膩碚f,世界上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會說英語。
就使用范圍而言,全世界用英文書寫的郵件占70%以上,用英語播送的廣播節(jié)目占60%以上,作為聯(lián)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英語還是絕大部分國際會議及科技資料的通用語言。由此可見,英語是目前世界上最為通用的交流工具,而當今世界日趨開放包容,世界渴望了解中國,中國也逐步走向世界,英語毫無疑問成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新時代的中學生應該培養(yǎng)與世界溝通及交流的意愿及能力,成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和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加強學生英語使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實現(xiàn)從“懂英語”到“會英語”的跨越。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將“重視英語的使用價值”這一核心理念貫穿教學工作的始終。訓練和考核作為教學工作的一體兩面,相輔相成,我們既要在課程安排上提高學生使用能力培養(yǎng)所占的份額,又要在考核中樹立明確的指標,鼓勵并督促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在作為載體的語言形成發(fā)展中,文化扮演著決定性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語言是反映不同文化發(fā)展過程的一面鏡子,除了使用價值,還可以透過語言了解背后的文化變遷。為了對抗封建制度和文化,拉丁語詞及希臘語詞由于文藝復興運動時期深入研究古羅馬、古希臘文化而大量融入英語,部分外來詞匯保持了原本的形式,如“axis”“appendix”“exterior”“climax”等;同時一些外來詞匯則改變詞尾以符合英語詞匯的形式,如名詞詞尾以“-ty”代替了“-tas”,形容詞詞尾以“-ous/al”代替了“-us”;此外部分詞匯則索性省略了詞尾,如拉丁語中的“exoticus”變?yōu)椤癳xotic”,“consultare”變?yōu)椤癱onsult”,“exclusioneum”變?yōu)椤癳xclusion”等。
而在1640年之后,英國完成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及工業(yè)革命,工業(yè)生產(chǎn)力得到了飛速發(fā)展,由于貿(mào)易的不斷發(fā)展,開始向外殖民擴張。伴隨著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各種不同語言的詞匯不斷融入英語,如土耳其語中的“咖啡”“coffee”,土耳其語中的“涼亭”“kiosk”,印地語中的“大富翁”“nabob”,馬來語中的“稻”“paddy”,日語中的“醬油”“soy”,波斯語中的“披肩”“shawl”,波斯語中的“商隊”“harem”等,沿用至今。
進入二十世紀之后,隨著以美英等西方國家為代表的科學、文化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因此英語的詞匯量開始爆發(fā)式增長?,F(xiàn)如今,英語作為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官方語言,全世界范圍內(nèi)使用英語的總人口達到三億四千萬以上,英語成為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在國際交流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英語是西方文明發(fā)展史的縮影,通過了解英語的發(fā)展史認識英語的特有形式,理解英語與中文之間的差異,并進一步以小見大,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異同,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鑒。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以語言為切入點,向?qū)W生傳授語言現(xiàn)象背后蘊含的西方文化知識,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西方的歷史和文化,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英語的使用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我們需要在這四個方面著重加強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在聽的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利用VOA慢速英語等聽力材料作為入門素材,培養(yǎng)語感,在有了一定的聽力基礎之后使用英文電影配合字幕,提高聽力的速度和準確度。在說的方面,可以結合模塊2第3單元“Amazing people”的主題,在“Welcome to the unit”環(huán)節(jié)設計口語課,讓學生口頭介紹心目中的“Amazing people”,提高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并進行問答訓練。在讀的方面,可以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或其他材料,糾正發(fā)音和語調(diào)。在寫的方面,可以以江蘇新高考增加的應用文寫作為契機,在模塊1 Unit2中結合本單元主題“Growing pains”的task,寫建議信,開展微型寫作課,培養(yǎng)學生多種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掌握、應用詞匯、句型和語法,訓練學生擁有簡潔、準確的書面表達能力。
學習語言是了解文化的必要途徑,了解文化是學習語言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學工作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不可偏廢。在傳授和講述語言知識的同時,我們應當考慮結合相應的文化知識,使二者互相促進,既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理解及應用語言知識,又加深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了解。比如牛津英語模塊8 Unit3“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中,我們可以通過介紹西方油畫的基本知識,印發(fā)一些補充資料,讓學生了解世界大師的著名作品的背景知識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可以結合年級學科有關中國畫的講座,讓學生進行中外文化的對比,增加理解,再巧妙地加入9模塊Unit3的“Color idioms”的教學,既能整合資源,增強教學效果,又能讓學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記住關于顏色的習語。為了讓學生在語言中了解文化,在文化中學習語言,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需要在教學中加強不同語言及不同文化的對比和互鑒,讓學生充分體驗中英文及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從不同的角度全方面地、深入地認識中英文和中西方文化。
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梁。然而現(xiàn)階段的英語教學對于英語的交流工具屬性和文化載體屬性有所忽視,缺乏相應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一些學生雖然懂英語,但并不會使用英語,既不敢開口表達交流,又不了解西方文化。因此必須從日常教學工作入手,從訓練和考核、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著重凸顯英語作為一門通用語言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本文從英語教學現(xiàn)狀入手,分析使用價值及文化價值對于新時代學生和英語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設想和實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