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是中醫(yī)診斷的方法之一,其中的切脈為病情下結論提供了有力的論據(jù)支撐。對此,理財專家表示,世界萬物無不盡在五行之中,中醫(yī)看病如此,投資理財也有異曲同工之藝術。
今年以來,60余只基金產品陸續(xù)獲批,使得各大銀行及券商等代銷渠道顯得擁擠不堪,眾多基金產品的同時“上架”令涉基不深的普通百姓著實有點“眼花繚亂”,市場“余震不止”令百姓有擇基之苦。對此,理財專家建議,運用中醫(yī)學的“望、聞、問、切”四大流程選擇基金,也不失一個好的辦法。
在選擇基金時,普通百姓的“望診”無非是對中國宏觀經濟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狀況,A股市的估值水平及未來一些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等信息考量,以此來確定長期投資理財是否為宜。
如果說選擇基金的“望診”是看大勢,看未來,那么此時的“聞診”可謂實地考察與體驗,即在大勢的評估下,分析總結最近市場的一些反應。但有點不同的是,要時刻謹記“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的投資哲學。即在“聞診”后,投資決策與行為可嘗試逆向思維方式。
“聞診”之后的“問診”更是學問多多。在基金的“問診”時,普通百姓不能不關注的該基金所依托的基金公司,投資管理團隊的實力,及該基金公司旗下其他類產品的表現(xiàn)等要素,綜合評定之后,選出幾只比較理想的產品。
“切診”包括切脈和按診,是言病之所在的關鍵。為產品“把脈”自然成為普通百姓做出購買決策的必經之路,理財專家指出,基金產品的“切脈”要從投資目標、投資策略、風險收益特征三大要素入手。
投資目標可看基金資產未來大致投資方向,也可讀出其資產配置策略是否與國家宏觀濟及發(fā)展戰(zhàn)略相匹配,能否很好地分享國家宏觀經濟的快速上漲所帶來的投資收益。至于投資策略及風險收益特征,投資者更應了然于胸,選擇一只與自己風險偏好相符的產品。與此同時,日后通過相關披露信息來考核該產品投資管理團隊及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