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
更加了解色彩和使用色彩,可能是藝術(shù)從古至今最重要的發(fā)展。色彩是美的要素之一,而且自成一格。當色彩跟設計結(jié)合時,無須增加其他要素,就能獨當一面成為藝術(shù)。但是,色彩加人其他美的要素,就能讓美達到極致。
一、色彩中的三原色
以畫面來說,明度比任何要素更能掌控色彩。除非色彩跟明度正確且密切結(jié)合,否則就無法在畫面上呈現(xiàn)優(yōu)美或正確的色彩。畫面要用到的每個色彩都必須在明度階上適得其所,也就是在任何畫面中從最亮到最暗的范圍中,占有一個適當?shù)奈恢?。為了符合所選擇的明度范圍,畫面色彩必須跟主題的“色調(diào)”搭配得宜。
我們購買的各種顏料色彩,彼此之間其實沒有什么關(guān)系。我們可以購買管狀或瓶狀的顏料,而且色彩種類繁多,這些顏料擺到調(diào)色盤上都相當好看。這讓我們在選擇和搭配上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可惜在一張畫作里,色彩的統(tǒng)合感、關(guān)系與協(xié)調(diào),卻不是用這種方法達成的。
二、實驗色彩的方法
要把這種色彩運用方式做到完美,需要經(jīng)過大量的實驗。畫家可以在實際作畫前,先在其他畫布上做嘗試。印象派畫家通常直接在未上色的畫布上畫破色,如果我們遵照這種步驟, 就可能錯失底色或塊面能提供給我們的明度。由于畫了破色后很難將明度提亮或變暗,所以我相信另一種做法比較廣為適用。如果破色是為了保留本身的彩度和生動性,必須見好就收。如果明度不正確,最好把顏料刮掉重畫,而不是設法改變明度。設法改變明度,這樣只會讓色彩變渾濁。
將破色畫到色調(diào)塊面時,我們要善用較灰色的底色,提高并豐富表面較鮮 明的色彩。底色有助于維持破色的統(tǒng)合感,色彩就會變得更豐富。否則畫面中一部分就會暗淡無光。畫面應該全是平光或全是亮光。
這兩種方法也可以組合運用。你可以有一個平滑的底層,或許是天空,并在上面加上破色。而前景就用粗糙的表面,把顏料卡在上面。在同一張畫里,當然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法變化,而且通常為了達到比自然呈現(xiàn)更多重的質(zhì)感效果。
三、色彩協(xié)調(diào)是畫作成功的關(guān)鍵
色彩協(xié)調(diào)是任何畫作的成功關(guān)鍵,要了解色彩協(xié)調(diào),我們必須分析色彩組合的可能性。在紅、黃、藍三原色中,兩兩混合就產(chǎn)生二次色。紅色加黃色就 產(chǎn)生橘色,紅色加藍色成為紫色,黃色加藍色則出現(xiàn)綠色。橘色、紫色和綠色 分別是藍色、黃色和紅色的補色。橘紅色就是紅色與黃色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藍綠色就是藍色與黃色以二比一的比例混 合,黃綠色則是黃色與藍色以二比一的比例混合。這些三次色都是由純色混合 而得。
這是色彩透明度所發(fā)生的變化。將三原色做不同的混合,就會產(chǎn)生其他顏色,甚至是褐色、黑色和灰色調(diào)。彩色印刷時的中間色調(diào)也是如此。印制、復制畫時是使用紅、黃、藍、黑這四種墨水分版印刷。
由于光譜的顏色容易辨識,如果色彩有那么單純,繪畫就不會那么困難。但是只有人造顏料是如此,在大自然里,大多數(shù)色彩都是偏向原色的灰色,我們以寒、暖來區(qū)分這些灰色。舉例來說,綠色就可分為灰綠色或略帶 中間色的綠色;還有偏黃的綠跟偏藍的綠。同樣的,所有其他二次色和三次 色都可能在混色過程中變成中間色,或是偏向混色時使用的原色。當我們用 這種方式思考色彩,就更容易“看到”色彩,也能訓練眼睛辨識色彩的構(gòu)成成分。
四、光與色彩的關(guān)系
在畫任何顏色的陰影塊面時,最好讓色彩濃度高一些、顏色暗一些。后續(xù)若有必要,還是可以讓色彩變淡些,讓明暗之間建立應有的關(guān)系。雖然白襯衫或任何白色物體其實絕不可能有黑色陰影,但是在強光照射且陰影處并無太多反射光的情況下,這種明暗對比確實相當驚人。
色彩有許多特質(zhì),古代大師們知道如何重現(xiàn)這些特質(zhì),然而大多數(shù)現(xiàn)代畫家好像忽略或忘卻了這些特質(zhì)。這項特性確實存在于大自然中,但是人們多半有感受卻沒看到,只有觀察力敏銳獨到者才會發(fā)現(xiàn)。而且,這項特性難以言喻,就是光線本身投影到空間里。這不是指光線照射到其他物體上 的反射效果,而是光源本身散發(fā)出的光芒。
皎潔的明月在夜空的襯托中,輪廓顯得格外分明。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 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被月光照亮的整個夜空中,有一種光線漸層,越靠近光源的地方就越亮。頭部被強光照射并由暗色背景襯托時,情況也一樣。
五、用色彩形成焦點
集中是探討色彩關(guān)系時的另一項考量??赡艿脑?,越鮮艷的色彩要集中在越有趣的區(qū)域,不能分散開來。房間里的一個花瓶若色彩明亮就會引人注意,畫作里的情況也一樣,越亮麗的顏色就該跟主要人物或物體聯(lián)系在一起。這并不表示整個物體應該全以亮麗色彩呈現(xiàn),而是說物體的某些部分應該成為焦點。周遭色彩可能是灰色或中間色,以便凸顯強調(diào)的部分。在靜物畫中,通常鮮艷的色彩集中在水果或花朵,借此形成對比。在風景畫里,鮮明的色彩則是集中在船帆、花朵、晚霞、服裝或其他這類物體特征上。
特定物體邊緣的色彩也可以被強化,讓物體在畫作中被更強烈地凸顯出來。樹枝交錯形成的洞,那里望出去的天空就變得更藍一些,因為周遭的樹枝是用深色描繪。我們只要在色塊邊緣增加一點相近色,就能讓色塊本身的色彩明亮許多。舉例來說,黃色色塊只要在跟其他圖案交接的邊緣,加一點黃橘色或黃綠色,就能讓顏色更明亮。同樣的,天空跟白云相接處加一點相近色, 就能讓天空變得更藍一些。紅色衣服可以在邊緣加一點紫紅色。強化邊緣的色彩,就能讓原本暗沉的主題變鮮明些。
在所有美的要素中,色彩最具有實驗性。如果有人要我列出大自然送給人類最棒的禮物,我一定會把色彩擺在最前面或前幾名。沒有色彩,藝術(shù)就失去許多效用。專心探索色彩,不但能豐富我們的藝術(shù),也能充實我們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武東.超越自然一-油畫藝術(shù)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西江大學學報,2000(1).
[2]韓澤明.漫談靜物油畫藝術(shù).美與時代,2003(3).
[3]李艷霞.色彩和情感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大眾文藝,2010(4)
[4]宋濤.論油畫中的情感色彩表現(xiàn).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