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研究

2020-01-03 12:24:30馬宗潔
人物畫報 2020年5期

摘 要:史載東漢安世高翻譯的《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牟尼佛金身持缽立相說闡明釋迦牟尼佛持缽乞食時的金身立相及其光明,是漢地關于長者子制見釋迦牟尼佛金身持缽立相的最早記載,反映釋迦牟尼佛金身持缽立相對其弘法助益良多,為釋迦牟尼佛金身持缽立像提供教義依據(jù),揭示釋迦牟尼佛金身持缽立像是釋迦牟尼佛身教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為佛造像藝術創(chuàng)作和文物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佛說長者子制經》; 釋迦牟尼佛; 金身; 缽;立相

釋迦牟尼佛(簡稱釋迦佛)金身立像是佛造像藝術的常見內容,但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較少,其教義淵源可以追溯至史載東漢安世高譯《佛說長者子制經》?!斗鹫f長者子制經》中有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的教義,對于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以下對《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的內容、傳入漢地的時間及其意義略作探討。

一、《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的內容

《佛說長者子制經》: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時與五百沙門俱皆阿羅漢,平旦皆被袈裟持缽入城匃食。時城中有四姓豪貴家國中第一,所居高燥舍宅樓觀甚好,垣墻周匝七重門。四姓豪家字檀尼迦柰,有一子字制,年十六,父檀尼迦柰歿故制獨與母居。佛時到其家匃食。

時制在內第三門住,遙見佛來,制即念言:“是人何壹端正絕好乃爾!好如明月珠,光明如日月,其色如黃金,如月十五日盛滿。”

時佛住于門外,制便走入,語母言:“我見一人來,大端正絕妙,天下無有輩,我生以來未曾見人如是,今在門住欲乞匃?!?/p>

制語母:“當匃之?!?/p>

其母大慳貪,不肯匃與。

制言:“母當哀用我故匃與是人。與是人者,如病者得良醫(yī)。”

制復言:“與是人者,名字達于天上、天下。是人今續(xù)在外住?!逼淠笍筒豢蟿?。制數(shù)數(shù)語母不止。

母便恚,語制言:“汝嬈我不止者,汝令我煩亂?!?/p>

母言:“是人不用是乞匃故來,但欲欺調汝耳。今汝小癡兒當何等知?汝所索不止者,會得我捶杖乃止耳!”……

其母復不肯與,制便自往取飯分,復取所著好衣,持去至佛所,前以頭面著佛足卻住,叉手,白佛言:“持我所有衣被、飯,愿上佛?!狈鹉徊粦?/p>

制復白言:“今佛是天上、天下人師,當哀度脫我曹,愿為我受之,當令我得福?!比缡钦呷?。佛便受之。[1]

經文記載釋迦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居住時,清晨持缽入城乞食,豪貴長者子制遙見釋迦佛金身有光明,勸其母施佛而遭拒絕,以自己的衣、食施佛的故事,闡明釋迦佛持缽乞食時的金身立相及其光明。

二、《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傳入漢地的時間

(一)不早于2世紀中期

隋代費長房撰《歷代三寶紀》卷二:

靈帝閎(章帝玄孫,立二十二年,號建寧元,佛入涅槃至此七百七十七年)……(庚戌)三(世高譯經至此年方訖,非止一處,在所即出)[2]

上文記載安世高譯經結束于漢靈帝建寧三年(170)。

隋代費長房撰《歷代三寶紀》卷四:

《長者子制經》一卷……安息國王太子名清,字世高……孝桓帝世建和二年振錫來儀至乎洛邑,少時習語,大通華言,慨法化微,廣事宣譯,到靈帝世二十余年,其釋道安錄、僧祐《出三藏集記》、慧皎《高僧傳》等止云世高翻三十九部……眾錄紀述世高互有出沒,將知權跡隱顯多途,或由傳者頗致乖舛,量《傳》所載三十九部或但路出自燉煌來屆止京邑,靈帝之末關中擾攘,便渡江南,達人見機在所便譯,得知他處,闕而未傳。又其《傳》末果云而古舊錄所載之者,此并世高刪正前譯,不必全翻。今總群篇,備搜雜記,有題注者多是河西、江南道路隨逐因緣,從大部出,錄目分散,未足致疑……[3]

上文記載安世高于孝桓帝建和二年(148)來到洛邑后翻譯了眾多佛典。靈帝在位末期(189年)關中擾攘,安世高前往江南,所到之處繼續(xù)從事翻譯。據(jù)此,安世高譯經產生的時間應在148—189年稍后。

唐代靖邁撰《古今譯經圖紀》卷一:

沙門安清,字世高……以漢桓帝建和二年至,止未久大善漢言……自桓帝建初二年歲次戊子至靈帝建寧三年歲次庚戍譯出……《長者子制經》(一卷)……凡譯一百七十六部,合一百九十七卷。[4]

文中的“庚戍”疑為“庚戌”之筆誤。腳注說明文中的“建初二年”(丁丑,公元77年)在宋本、元本、明本中為“建和二年”(戊子,148年)?!敖ǔ酢笔菨h章帝的年號,文中的“桓帝建初二年”應是筆誤,宋本、元本、明本中的“桓帝建和二年”應是準確的說法。根據(jù)上文可知:《長者子制經》等安世高譯經產生于漢桓帝建和二年(148)至漢靈帝建寧三年(170),《長者子制經》譯于148—170年。

從上述幾文來看,如果《佛說長者子制經》是安世高所譯,則其翻譯時間應不早于2世紀中期。有學者將《長者子制經》列為可疑安世高譯經。[5]如果《佛說長者子制經》并非安世高所譯,其翻譯時間應更晚。由此可見,《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傳入漢地的時間應不早于2世紀中期。

(二)不晚于4世紀初

隋代法經等撰《眾經目錄》卷一:

《長者子制經》一卷(一名《制經》),《逝童子經》一卷(晉世沙門支法度譯),《佛說菩薩逝經》一卷(一名《逝經》),右三經同本異譯。[6]

從文意來看,《長者子制經》是初譯本,有《逝童子經》和《佛說菩薩逝經》兩個異譯本。

隋代費長房撰《歷代三寶紀》卷六:

《誓童子經》一卷(或作“逝”,與《菩薩逝經》大同小異,第二出)……惠帝世河內沙門白法祖出……《逝童子經》一卷(第三出……亦云《菩薩逝經》)……惠帝永寧年中,沙門支法度出,總見寶唱錄。[7]

如前所述,《長者子制經》是初譯本,其翻譯時間應不晚于上文提及的西晉惠帝在位時期(290—306年)白法祖的第二譯本和西晉惠帝永寧年(301—302年)支法度的第三譯本,即不晚于4世紀初。

唐代明佺等撰《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四:

《逝童子經》一卷(第二出,一名《長者制經》,一名《制經》,亦云《菩薩逝經》,亦云《逝經》,二紙),右西晉永寧元年支法度譯,出長房錄。[8]

上文記載支法度譯本產生于西晉永寧元年(301)。

綜上所述,《佛說長者子制經》的翻譯時間應不早于2世紀中期、不晚于4世紀初,說明《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在2世紀中期至4世紀初傳入漢地。

三、《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的意義

《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一)是漢地關于長者子制見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的最早記載

西晉支法度譯《佛說逝童子經》: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平旦從諸比丘被袈裟,持應器入城分衛(wèi)。佛行向富迦羅越門。富迦羅越有子年十六,名曰逝,時在第三門內,遙見佛來,身有奇相,容貌端正,心意安靜,諸根寂寞,項中光出,影耀殊絕,炎明熾盛若日之凈、月盛滿時,悉照門內。

逝見佛如是,心中歡喜,肅然而敬,便趨上堂,為母說偈言:“金光色百余,希此所見聞,今來住在外,當給其所求。”[9]

西晉白法祖譯《佛說菩薩逝經》:

佛在鷂山中,與諸比丘五百人皆阿羅漢,平旦皆著衣持缽入城,各行求食。時城中有一豪富長者國中第一,所居高燥舍宅樓觀甚好,垣墻周匝七重門,字檀尼加柰。檀尼加柰有子字逝,年十六。檀尼加柰歿故逝獨與母居。佛到檀尼加柰家求食。

時逝在內第三門中住,遙見佛來歡喜,逝即心念言:“是人何以端正無比好乃爾!好如明月珠,光明如日月,其色如黃金,好如月十五日盛滿?!?/p>

時佛到,住于門外。[10]

上述兩經記載長者子逝看見釋迦佛持缽乞食時的金身立相及其光明,與《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內容基本一致。

《佛說長者子制經》是最早記載長者子制見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的現(xiàn)存佛教譯經。《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是漢地關于長者子制見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的最早記載。

(二)反映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對于佛弘法助益良多

《佛說長者子制經》記載長者子制看見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后,對佛有“大端正絕妙,天下無有輩,我生以來未曾見人如是”的高度評價,勸母親施佛。長者子制的母親未睹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而不愿施佛并口出惡言,與長者子制一見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即崇信無疑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定程度上反映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對其弘法助益良多。作為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的實物表現(xiàn)形式,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也應有吸引信眾的功能。李森《試析青州龍興寺造像貼金彩繪并非均系北朝裝飾》認為:“古人對佛像進行貼金彩繪的目的在于提高其逼真、生動的程度,以便吸引、感染信眾。”[11]古人為佛像貼金的目的是否為吸引、感染信眾有待商榷,但從《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來看,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應起到吸引信眾的作用。

(三)揭示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是釋迦佛身教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

《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反映人們對于釋迦佛持缽乞食時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有人施食于佛,甚至發(fā)菩提心、以成佛為目標;有人拒絕施食,甚至惡言相向。釋迦佛平靜面對人們的兩種態(tài)度,這是釋迦佛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乞食不僅是釋迦佛解決生存問題的方法,更是釋迦佛與眾生結緣并弘揚佛法的一種方式。絕大多數(shù)的釋迦佛金身立像無缽,著重于表現(xiàn)釋迦佛作為修行成就者的非凡形象。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重在表現(xiàn)釋迦佛的“食”,同時展現(xiàn)釋迦佛的“衣”和“行”,可謂釋迦佛身教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釋迦佛平凡生活與非凡形象的完美統(tǒng)一。

(四)為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提供教義依據(jù)

《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為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提供教義依據(jù),深化人們對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的認識。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藏19世紀泰國金銅釋迦佛持缽立像(圖1)高140厘米,“泰國那空是貪瑪叻府(Nakhon Si Thammarat)出土。泰國拉瑪三世(Rama III,1824—1851年在位)時期,曾有一份官方數(shù)據(jù)匯集了制造佛像適用的40種姿勢,每種姿勢皆與佛陀生平事跡有關,雖非造像必要儀軌,但可作為研究曼谷時期(1782年至今)佛像造型的參考。根據(jù)此規(guī)范,佛持缽立像是表現(xiàn)佛陀回到迦毗羅衛(wèi)國時托缽乞食,真正拋棄了以往王子的身份和生活,遵循佛教教義及佛法修行,因而震撼民心的典故。佛表情安詳,左手托于缽底,右手護于缽前。身上袈裟自然垂下,右側下擺外展;袈裟上飾有繁密的小佛像;里層的僧祇支刻著精致優(yōu)美的紋飾,沿邊鑲嵌彩色玻璃小珠。通身貼金,裝飾豐富,表現(xiàn)佛陀法相莊嚴,并反映出泰國皇室審美觀及當時精湛的冶金工藝”。[12]此像是典型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斗鹫f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描述佛在摩羯陀國首都王舍城東北側的羅閱祇耆阇崛山中居住時的日常生活,說明19世紀泰國官方造像規(guī)范中有關“佛持缽立像是表現(xiàn)佛陀回到迦毗羅衛(wèi)國時托缽乞食”之說是片面的,釋迦佛持缽立像不僅限于表現(xiàn)佛在迦毗羅衛(wèi)國居住時的生活常態(tài),也表現(xiàn)佛在其他國家居住時的情況。

綜上所述,《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有多方面的意義,值得深入研究。

結語

史載東漢安世高翻譯的《佛說長者子制經》中的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說闡明釋迦佛持缽乞食時的金身立相及其光明,是漢地關于長者子制見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的最早記載,反映釋迦佛金身持缽立相對其弘法助益良多,為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提供教義依據(jù),揭示釋迦佛金身持缽立像是釋迦佛身教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為佛造像藝術創(chuàng)作和文物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東漢)安世高譯:《佛說長者子制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800—801頁。

[2](隋)費長房撰:《歷代三寶紀》,《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九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34頁。

[3](隋)費長房撰:《歷代三寶紀》,《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九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51—52頁。

[4](唐)靖邁撰:《古今譯經圖紀》,《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五十五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348—350頁。

[5] 高列過;孟奕辰:《基于語氣助詞的可疑安世高譯經考辨》,《漢語史研究集刊》,2018年第2期,第57頁。

[6](隋)法經等撰:《眾經目錄》,《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五十五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119頁。

[7](隋)費長房撰:《歷代三寶紀》,《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九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66,68頁。

[8](唐)明佺等撰:《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五十五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395頁。

[9](西晉)支法度譯:《佛說逝童子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801—802頁。

[10](西晉)白法祖譯:《佛說菩薩逝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十四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803頁。

[11] 李森:《試析青州龍興寺造像貼金彩繪并非均系北朝裝飾》,《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2期,第45頁。

[12] 羅世平,如常主編:《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典》(雕塑4),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1485頁。

作者簡介:

馬宗潔(1975— ),女,籍貫江蘇南京,博士,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佛造像藝術理論。

基金項目:

本論文為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漢地佛造像理論史研究”(批準號18BZS132)的階段性成果。

左贡县| 通州区| 沈阳市| 秦安县| 丰城市| 青海省| 西吉县| 桓仁| 资溪县| 原平市| 巴南区| 太谷县| 天全县| 高平市| 城市| 宁强县| 乌什县| 灵丘县| 黄浦区| 浏阳市| 鹰潭市| 云阳县| 桐梓县| 达州市| 潍坊市| 湖州市| 鲁甸县| 柳州市| 阳信县| 舞钢市| 孟村| 五大连池市| 石景山区| 石门县| 淮南市| 上思县| 衡水市| 大庆市| 余干县| 昌乐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