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聯合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一種新模式,聯合治療的基礎是放療的系統免疫激活效應。2020年10月25日至28日,第62屆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年會在美國邁阿密(線上)舉行,ASTRO年會是全球腫瘤放療界的最高學術盛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放療科主任曾昭沖教授帶領的肝癌放療臨床和基礎研究團隊2項最新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分別被選為大會口頭(oral)和壁報(poster)交流。
此次該團隊口頭報道了關于放療后Ⅰ型干擾素水平(IFN-β)變化的臨床相關研究成果,證實放射線物理性破壞靶細胞染色體DNA是細胞死亡的主要機制。通過精確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次證明放療后斷裂染色體dsDNA可激活免疫細胞cGAS-STING-IFN-Ⅰ信號軸形成正反饋環(huán)路,誘導肝細胞大量壞死,該通路是發(fā)生RILD的關鍵機制。該研究深入、系統地延續(xù)了曾昭沖教授團隊一系列課題研究成果,從獨特視角闡明RILD免疫調控機制,對放射性相關不良反應防控提供全新思路和理論支持(ASTRO年會No.176和No.3177)。
此外,肝腫瘤細胞cGAS-STING信號通路的激活可誘導PD-L1上調產生免疫抑制,促進腫瘤免疫逃逸,可能影響放療誘導的抗腫瘤作用(AACR年會No.e16672)。通過檢測放療前后血清可溶性免疫檢查點分子水平,包括sPD-L1、sPD-1、sTIM3和sLAG3等,發(fā)現肝癌放療后血sPD-L1、sPD-1和sTIM3水平發(fā)生顯著變化,尤其PD-L1與預后有顯著負相關(ASCO會議No.2903)。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豐富了放射生物學理論,有望成為放療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關鍵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