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旭
(遼寧省本溪市教師進修學院,遼寧 本溪 117000)
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而言,在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上是較為單一的,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往往會采用知識灌輸、題海戰(zhàn)術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會消磨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的學習欲和求知欲進一步消磨,從而對后續(xù)的語文教學造成難以磨滅的不良影響。因此,當代語文教學必須要在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設計上做出改革。隨著新教改工作的全面推進落實,教師要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導下,優(yōu)化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進一步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從而推進教學質(zhì)量的全面提升。
構建高效課堂的首要工作,要以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師生互動的遞進為主題。對于新課標教學改革而言,其本質(zhì)在“改”,初中語文教師的原有教育體系對于當代教育需求而言,是難以滿足的。因此,教師必須在傳統(tǒng)體系的基礎上,加入自身的創(chuàng)新機制,將落后于時代的教學理念、模式革除,引入新的源泉改變自身的教學體系。除此之外,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是推動高效課堂改革的基礎所在,初中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在教學方面下功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強化,將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為高效課堂改革夯實基礎。最后,在師生互動這一方面,教師要做到“端得起,放得下”,新教改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保持嚴謹科學的治學態(tài)度,而進行活動時也要保持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更多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在得到教學反饋時,教師要善于思考、總結(jié),把自身的教學問題理解透徹,從而及時調(diào)整優(yōu)化。其具體實行策略如下。
俗話說“為人師者、必先學”。作為教育者,在教育他人之前,對于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素養(yǎng)必須有所關注。新課標改革改的是教學,因此教師可以間接看作改革的對象之一。作為初中語文教師, 在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時,首要任務在于對新課標內(nèi)容和理念的探索,要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嘗試,進一步加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將自身的教學內(nèi)容優(yōu)化創(chuàng)新,可以引進當代較為主流的教學觀念,例如“終身學習法”“思維創(chuàng)造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等。其次,教師還可以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式,在當代信息化技術的沖擊之下,許多信息化電子設備成為了教學輔助工具,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工具,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內(nèi)容的關注,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最后,教師要重新制訂高效課堂所適配的教學計劃,進一步探索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在進行教學計劃時,要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層次的分層設計教學。一般來說,高素質(zhì)的教師,往往具有較強的實踐力和領悟力,這些素養(yǎng)可以幫助教師提升自己,構建高效課堂。
對于學生而言,合作交流往往會幫助教師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高效課堂的構建也離不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合作。對于課程教學而言,上課內(nèi)容主要由教師來把握,那如何才能將這些內(nèi)容在良好的氛圍內(nèi),最大程度地傳授給學生呢?筆者認為,組成學習小組,進行溝通合作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比較喜歡悶著頭講知識點,而不去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這也就導致了課堂的教學氛圍較為沉悶,教師往往在唱“獨角戲”,這樣的情況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沒有幫助的。教師設置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式的學習交流,可以有效活躍教學氣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一來,課堂的注意對象由教師就逐漸轉(zhuǎn)變?yōu)閷W生,對于新教改思想中的“學生為主體”也是比較契合的。新時代語文教育不能如以往一般,僅僅教育知識而不去喚醒人文思想。當代語文教育重在開放交流上,要打破那些固有的束縛思維,讓學生充分地將自身的思想表述出來?!跋胛宜?,見我所見”才是高效推進語文教育工作的教學模式。
作為教師,首先在教學方式上要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分析研究。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學生基礎知識以及解題套路的培育,但往往就是這種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下降。多元化教學方式則與此不同,對于教師而言,多元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獨立思維、情感表達、自主學習等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而實現(xiàn)這些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之前必須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學習語文知識。這里以小說型文章教學為例,在進行喜劇類、小說類文章教學之前,教師在備課時要針對課程設計進行優(yōu)化設置,具體可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查閱相關背景故事以及時代資料,利用信息化電子教學工具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進入到文章中,與故事的主人公感同深受,從而理解作者的感情。第二,采用情境扮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去體會作品主人公的形象特色與性格特征,進一步推動學生“識人、辨人”的分析能力。第三,根據(jù)作者對戲劇、小說的情節(jié)推動,以及作者明線、暗線等鋪陳,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觀點去分析去認知課文中的價值觀所在。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從而實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對于教師而言,探究式的教學思維可以幫助教師理解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意義在于何處,其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 ,幫助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跟上學習節(jié)奏,加大課程教學的參與程度。第二,學生的高參與度作為保障,在教師的激勵教育下,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將會受到促進效果,學習動機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激發(fā)。就學生的學習來說,其學習歷程的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教師全面化、探究化的深度教學思維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較好的思維方式對于學習來說,會產(chǎn)生較為積極的影響。教師學習思維以及學習能力的培育主要可以體現(xiàn)在:第一,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的夯實上,教師利用多元化思維去開拓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多元化認知。在學生對以往學習知識的反思時,會領悟到更多不一樣的知識。第二,從學生的人格塑造以及價值觀形成上來講,多方面的思維方式會幫助學生調(diào)整心態(tài),在學習的課程中汲取主人公的美好品質(zhì),從而樹立良好的價值觀。第三,在學生對于生活的美好向往之上,語文隸屬于人文學科,教師在進行教育時,除了學科知識的教授,還要注重學生德育美育的引導,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真善美”的認知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綜上所述,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持續(xù)探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作為新時代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學方法的多元性、全面性,將課程教學的效率提升上來,在相對應的教學模式下,使教學效果最大化。